BLM(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业务领先模型,源自IBM,被华为发扬光大,已被众多科技企业特别是智能汽车企业所认识和接受。近期正在学习和实践BLM,这里以东北解放战争为案例进行解析。

线控底盘对自动驾驶的重要性(以东北解放战争为例)(1)

东北解放战争是经典的商业案例

东北解放战争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日本投降国共开始在东北布局,到民主联军退守松花江;第二阶段为退守松花江后到辽沈战役前夕;第三阶段为辽沈战役到东北解放,百万东野挥师入关结束。

东北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力是解放军的三倍;东北解放战争后,解放军在兵力上超越了国民党军队,短短三年完成从弱到强的蜕变。

东北战争是解放战争的起点,更是转折点,其中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下的战略思考和举措,非常值得研究和借鉴。

线控底盘对自动驾驶的重要性(以东北解放战争为例)(2)

东北解放战争的战略解码

第一,战略预判,大胆合理的假设

在日本投降前,毛泽东就有一个基本预判,日本会战败、美苏矛盾会激烈,美国会支持国民党,苏联没有选择会支持共产党,国际援助一定会来。

日本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但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毛泽东更多是从后天看明天(不是今天看明天)的思维方式,由此得出一个关键的问题,新格局下我们还活着吗?

第二,战略意图,要决断和聚焦

基于预判,毛泽东提出了“今后主要发展东北,再谋全国”的战略意图。

为何是东北?东北紧邻苏联,工业发达,同时国民党的力量又集中在华中、西南地区,东北被视为重中之重,即使放弃现有解放区也在所不惜。

共产党谋划东北,不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而是在日本投降前七大就已经定好了,为了东北可以舍弃其他解放区,体现了战略的前瞻性、决断力和聚焦。

线控底盘对自动驾驶的重要性(以东北解放战争为例)(3)

第三,战略执行,前提是共识

日本一投降,共产党做到了“闻风而动”,具有非常强大的执行力。

如何做到?其实和七大有直接关系,因为我们的战将、指挥员都参加了七大,并在七大上拉齐了共识,大家都明白,日本人投降就是生死存亡的时刻,大家都理解为什么会去东北。

第四,资源要舍得投入

日本一宣布投降,100团的干部,1/4的中央委员,2万地方干部,分多路抢进东北,先后抵达几十万人,资源投入很坚决。

第五,持续洞察和战略迭代

在东北解放战争初期,沿着“东北问题是重中之重”的思路,又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之后甚至提出了“拒敌于山海关之外,独占东北”的目标。

但是战局发展并没有预期的顺利,军队缺乏训练,战斗力差,对东北当地缺乏了解,以及苏联态度突然的变化,山海关、锦州相继失守,战略方针转变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中间仅用了一个月

线控底盘对自动驾驶的重要性(以东北解放战争为例)(4)

第六,找差距,确定关键任务

收缩到松花江后,根据战场结果与战略意图之间的差距,中共进一步召开了七七会议,及时复盘,提出了“发动群众、土改、剿匪、巩固根据地、扩军”等六大关键任务,并坚决实施,改变了颓势,加上竞争对手问题,使得格局逐步发生变化。

第七,补足组织能力缺口

在东北战场上,除了关键任务,共产党狠抓组织能力建设,通过干部集训、战士诉苦活动、大练兵、特种兵建设,补齐组织能力短板。

中央的组织能力一直都很强,在重庆谈判期间,即使老板在谈判,组织依然可以迅速做出去东北的决策,可见依靠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组织能力,而且是一种快速迭代的能力。

汽车人参考小结

以上针对于东北解放战争的解析只是一笔带过,实际上背后有很多门道,框架和方法论只是一小部分,更多是经过实践和不断思考,甚至是“顿悟”之后才会有感觉。

BLM模型核心,是尽可能充分掌握战略的成功要素,通过决策,把资源聚焦在选择的路径上,之后再不断地复盘和迭代。

BLM也反映了企业或者人取得领先的规律:

始终感到差距(差距意识);跳出舒适区,今天习以为常的业务,其基本假设是否成立(领先的战略);克服组织资源投入、管理制度、流程和文化的惯性(领先的执行);更重要的是对领导力的考验(找差距和谁比,决策时批判能力强不强,执行时对利益的调整)和对价值观的考验(是否真的认同愿景和使命)。

当前智能电动汽车时代,错综复杂的环境,除了智能网状组织,也需要能够系统建立从市场洞察、战略制定、战略执行、再到战略迭代的框架和方法。

线控底盘对自动驾驶的重要性(以东北解放战争为例)(5)

本文为汽车人参考第372篇原创文章,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推荐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欢迎随时和我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