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伪不如拙诚。”出自汉·刘向《说苑·丛谈》:“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一般译为“奸巧伪诈不如笨拙而诚实”,而我认为“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更加贴切。老宣《疯话集成》曾言:“巧伪不如拙诚”实在是一句处世最好的良言。伪字是人为二字结合的。纵然用尽心机,想尽巧妙的人为方法,终抵不过以逸待劳的拙诚。

拙诚,是指心中不存恶念,诚心诚意地做事,或许有时行为举止略显愚直拙笨,但从不欺瞒别仄。拙诚的人貌似愚拙,却因其诚而赢得别人对他的信赖。此道,最适合交友。

关于“伪”字,现代汉语词典有两解:其一,有意做作掩盖本来面貌的;虛假。如,伪裝,伪造、伪君子等。其二,不合法的;如,伪政权、伪军、伪组织等。时代进步了,新的“伪迹”层出不穷。诸如伪科学、伪钞、伪码、伪命题等等,不一而足。至子伪娘、伪类等究竟是什么意思,我也搞不太清楚,也不想搞清楚。

巧伪,引申到做人上就是伪君子。天下之大,社会之繁,芸芸众生,各色人等。实际上就是三种人:君子、小人、伪君子。

伪君子就是表面上装出君子的样子,实际上却一点也不君子。阳奉阴违,外表正派,实际上卑鄙无耻的人。

莫里哀在《伪君子》中塑造的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早已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

小人多生恨,行事已知其邪,故正人得而防患;然而伪君子者,其口蜜腹剑、满腹经纶与道理,事事讲得条条有理,但做来却违背良心。伪君子是外表君子,内里小人。伪君子是真人人迫于道德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在其丑恶的灵魂外面裹一件华丽的道德外衣。生活中,人们崇尚君子,憎恶小人。君子与小人往往能让人一目了然。而最可怕的要数那些既非君子亦非小人的伪君子。伪君子是阴险的道德家,说着言不由衷的谎话,干着欺世盗名的勾当。

有位作家对伪君子的表述可谓一针见血。“伪君子的虚伪是令人作呕的,他要用大善人来命名自己。他整天提着自己的面具,到处在兜售。这是一张化过妆的脸,他打上粉底霜、胭脂和唇膏,我们也一眼看穿他的道貌岸然。伪君子擅长掩饰,却非常心虚,城府里长出塑料花。伪君子热衷于逢场作戏,却不屑于假戏真做。从早到晚的表演,不过是口是生非的舞台。伪君子有蜜糖般谎言,有处心积虑的幌子,以及儒雅的外表和夸张的表情。他舞文弄墨里的贪婪,闲云野鹤里的卑鄙,以及他的下作、肮脏和笑里藏刀。伪君子慢条斯理的言辞,文绉绉的腔调,甚至连举止都是做派的。我们要警惕他的套近乎,轻蔑他廉价的赞美,而要让他在鄙视中惶惶不可终日。伪君子是小人的理想,是坏人的通行证,是心藏大恶之人的掩护色。他盘算着自己的利益,他被声名所驱动,他的人品已经在他的躯体上腐烂。伪君子的不自在来源于罪恶的念头,他的惶恐是因为与诚实无缘。我们也并非人群中的君子,不是冠冕堂皇的禽兽,但良知在劝告我们,要与伪君子保持距离。”

小人本就是善于伪饰的,这只是他的本性,伪君子和真小人是一路货色。真小人一贯卑鄙;而伪君子却在最后暴露面目。

有人说,宁作真小人,不作伪君子。小人与伪君子都是混蛋,说这话的就更混蛋。

但是,敢说这种话的人至少是一个心灵坦诚的人。之所以口出此言,大概是表示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或是无奈。

用巧不如用拙(巧伪不如拙诚)(1)

一则笑话和一篇文章颇有见地,耐人寻味。救生员说:终于抓着你了,你不可以往游泳池里撒尿。撒尿者说,大家不都是在游泳池里撒尿吗?救生员说,可是没有人像你一样站在跳台上往下撒啊。撒尿者说,其实效果是一样的啊。如果说,在跳台上公然高调撒尿者是真小人的话,那么,在水池里偷偷摸摸撒尿并假裝沒撒尿的人就是伪君子了。天不容伪。初入职场,很多人往往不明白其中的水深水浅,架不住别人三句好话,就开始推心置腹,结果往往吃了暗算。拙诚,固然有其弱点,然而你非要去“巧伪”,吃的亏会更大。

下面这个故事更能说明问题。曾有一个名叫谢福慕的人,为人不够诚实。他在某单位上班,他初到那里时,他担心自己会受“外来户”的待遇。于是在一次聚会时,他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我本不姓谢,而是姓解。三岁那年家乡发了大水,巨大的洪水吞没了村庄,吞没了房屋,还有我可怜的爹娘……我娘怕我淹死,把我裹好放在一个大木盆里随着洪水四处漂流,后被现在的父母救起抚养成人,并给我起了“谢福慕”这个名字,实为“谢谢浮木”之意。这一番话激起了大家的同情心,特别是同县的老乡更是纷纷关心他,真正把他当作老乡看待。

但是,谎言毕竟只能欺骗一时而不会欺骗一世。结果,他很难以在单位里干下去,只好调换了单位。

与“巧伪不如拙诚”相关的一句话是“巧诈不如拙诚”。

三国时魏国的刘晔是个“独任才智,不敦诚悫”的“巧诈”者。他曾以“明智权计”,为皇帝所亲重。但后来,有人向皇帝建议道:刘晔只是善于窥测上意,一味迎合,不是尽忠。陛下可以试一试,把自己的意见用反话说给他听,要是他反对,那就真正与圣意相同了;要是他赞成,他就是不老实了。皇帝试了一试,果然发现刘晔不老实,从此疏远了他。刘晔失宠后成天郁郁寡欢,茶饭不思,夜不能寐,以致忧郁而死。西晋傅玄,对此事结论道:“巧诈不如拙诚。”

巧妙的虚伪不如守拙的真诚,是为人为事之应

用巧不如用拙(巧伪不如拙诚)(2)

有理念和态度,于古于今都不过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