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废待兴的北京城,在敌对特务可能采取破坏行动的背景下,开国大典是如何从点滴细节中准备的?
9月30日上映的国庆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之管虎导演执导的《前夜》为我们揭示了答案。
《前夜》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9月30日,开国大典之前的那个夜晚。电影讲述了黄渤饰演的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等人争分夺秒,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五星红旗在开国大典上“万无一失”顺利升起的故事。
管虎导演将镜头聚焦开国大典这一宏大历史瞬间的前夜,神还原了诸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通过黄渤等戏骨的精湛演技,呈现出一个热血沸腾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性“前夜”。
01神还原历史细节
通过预告片,我们仿佛重回那个历史瞬间。刚刚解放的北京,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片中的点滴细节神还原了那个伟大的时代。
为什么开片画面胡军饰演的角色要求“明天大典,再次排查,确保万无一失”?
这一细节透露了1949年的北京严峻的安全局势。敌对特务一直没有放弃暗杀任务,开国大典被他们视为一次绝佳的机会。
影片中封锁天安门的细节也完全依据历史事实。大典前夜,警卫战士用扫雷器仔仔细细地把天安门城楼、观礼台探了一遍,彻查完毕之后,解放军战士把天安门会场区域围起来,进行严密封锁。
周总理当晚亲临天安门城楼,在检查完安保工作后,才放心离去。
片中焊接的新中国第一根旗杆守护国旗42年!预告片中,黄渤饰演的林治远电焊、烧铁水等细节再现了当年细节。
作为天安门广场旗杆设计安装者,是他亲手设计施工完成了天安门广场第一根国旗杆与自动升降设施。当时的北京,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只能从北京市建设局车辆厂金工车间选用4根无缝钢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焊接而成。
甚至原设计的35米的高度因为当时条件不具备而改为22.5米。这根旗杆一直使用到1991年4月,历时42年!现在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影片揭秘开国大典上的自动升降设施的由来。1949年10月1日,当毛主席大步走到升旗按钮前按动电钮,国旗分秒不差升到旗杆顶端。这个神操作对于当时百废俱兴的北京是如何做到的?
很多人可能都会存在疑问,电影就这个细节进行了神还原。
这个艰巨的自动升旗方案也是由林治远和技术人员具体落实的。他们通过机械设施来控制升降速度,确保速度与国歌演奏时间一致,在升降旗用的钢丝绳两端各焊了一个钢球来控制升降开关,只要升降速度设施碰到两端的钢球,便会自动停止升降并自动断电。
但就在大典前夜,一直运行正常的升降开关突然出现故障,一面试验用的红旗绞进杆顶端的滑轮里面,导致马达不能再转动。
影片中屋顶上高呼“为了开国大典,拜托大家”提供红布的桥段,还原了红布升起、绞到旗杆顶的滑轮里等诸多细节。
片中,黄渤饰演的林治远克服恐高的心理障碍,冒着生命危险最终踩着铁鞋,爬上22.5米高的旗杆,解决了技术难题。最终圆满完成了国旗自动升降的安装任务。
02诠释平凡人物,黄渤演技炸裂
作为《前夜》的核心人物,黄渤在诠释这位开国大典旗杆设计者、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林治远时,将擅长表现的小人物特质发挥到令人信服的极致。
“立国大事,必鞠躬尽瘁”,林治远是这样向领导立誓的,演员黄渤在片中也是如此践行的。
作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在完成这一人物塑造中,黄渤亲力亲为,完成了爬杆、电焊等高风险动作,体现了一名演员的职业素养,甚至在拍片过程中出现了手部受伤。
以黄渤为代表的众多角色既还原了历史原型,又展现了历史事件亲历者的人物群像。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历史的体温,仿佛重回到那个壮志激情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