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哪里来?”

“博物馆!”

唯有博物馆,寻找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世事忙碌,让我们忙得忘记了思考——当这个世界还是一片汪洋的时候,地球唯有袒露胸怀,终日面对苍天与明月。

这一遥相对望,宇宙划去100多亿年的光阴。

好了,我们不再探讨哲学命题,我们只以一双好奇的眼睛,一个思辨的大脑,走进贵州省博物馆,在一片片出土文物之中,聆听专家学者讲述贵州的前世今生——

让我们一起,探寻贵州古生物王国的秘密,听听化石讲解6亿年前的贵州故事……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20万年前的贵州,读一读贵州古人类与史前文化的书牍……

让我们一起,走进2000年前的贵州,与神秘的夜郎国对话……

让我们一起,品读贵州2000年来的历史,了解汉化后的贵州,怎样走进大中华的版图……

让我们一起,跨入1000年前的贵州,从金光闪闪的土司文化,找到贵州史的脉络……

在“5.18世界博物馆日”来临之际,我们策划这组报道,在博物馆寻根,于逆转的岁月中,找到先祖的印记。

我们,以虔诚之心,琢时光之影,回答“我从哪里来”的命题。 田坚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1)

400年前,贵州播州是西南最繁华的地区,富甲一方。400年后,一把洛阳铲挖开了这段历史,当真相陈列在博物馆时,人们不禁感叹:这里果然生活着金光闪闪的贵族。

建制齐全的仪仗队、逾越礼制的凤冠、奢侈豪华的成套金银器……如今,世袭27代30世,跨越725年的杨氏土司墓葬群出土的文物,承包了贵州省博物馆“历史贵州”展里最“土豪”的阵容。

要知道我们熟知的历史中,唐朝享国289年、宋朝(含北宋南宋)享国319年、明朝享国276年。在中原朝代更替中,贵州杨氏土司屹立不倒,超长的统治岁月足以令任何一个中原王朝汗颜。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贵州省博物馆里金光闪闪的文物们一起,走进这群“壕无人性”的贵州土司。

A

播州第13世土司杨粲墓

地下石刻“博物馆”

宋朝的杨粲一定想不到,他苦心孤诣建造的地下宫殿,700多年后会出现在遵义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中。杨粲墓从鲜为人知的风水宝地,变成了人来人往的公交站点。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2)

杨粲墓外景

杨粲墓位于遵义老城东南约10公里处,地属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皇坟嘴。早在1957年,考古队就对杨粲墓进行发掘。因早年间被盗掘过,所留下来的随葬品并不多。但这仍不影响它是西南地区当时所发现最大土棺石室墓的地位。因拥有大量精美的石刻,杨粲墓堪称是地下石雕艺术的博物馆。

历史上,在当地百姓眼中,杨粲是个十足的“土皇帝”。从他的墓室就可推断他当时十足的贵族派头。墓中有6座壁龛(kān),像极了仿宋代木结构宫殿建筑。墓内设有台阶,这座地下宫殿分数层,台阶上还有立柱。柱下有础有檟,上连枋檩、阑额、雀替、斗拱,一系列木结构建筑的装备都配齐了。屋顶上翼角飞翘,铺满瓦当。如果不是刻在墙上的,还真以为是将一座宫殿搬进了墓室。

从石刻的细节可以看出,杨粲夫妻俩绝对是一对文艺青年。墓中还有很多装饰,有人物、动物、花草、器物等图案。贵州省博物馆里展出的两块野鹿衔枝石刻,线条优美、刻画细腻,原是杨粲夫人墓室的装饰。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3)

野鹿衔枝石刻

值得一提的还有两根高浮雕石柱,一根是虎,一根是龙,分别立在壁龛外的两侧。最有意思的是虎柱,头是虎头,身子却是龙形,盘绕在柱子上,居高临下,守护着墓主人的安全。那灵动的感觉,仿佛一旦有人走近它们就会飞下来问:“来者何人?”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4)

杨粲墓石刻——虎柱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5)

杨粲墓石刻——台几

为了在死后继续享受生前养尊处优的生活,墓里还有许多人物石刻。贵州省博物馆里就展出一高一矮、一瘦一胖的两个典型人物石刻。高瘦的那个是保护墓主人安全的武士,武士高约170厘米,和真人差不多大小,身穿铠甲,头戴宝盔,脚蹬战靴,一手持弓一手握箭,眼尾上扬的双目看起来怒目而视,让人不敢靠近。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6)

杨粲墓中的石刻

还有一个矮胖的人物石刻,名为“进贡人”。据博物馆研究人员介绍,这是明朝从爪哇国进贡而来的仆人。他的身高只有武士的一半,赤膊光脚,脚踝上戴环,肩披长巾作衣服,下半身只有一条半裙。看起来十分清凉的他,头顶一方盘,盘内装有金银珠宝。有趣的是,他的发型是齐耳短发,分层烫了两个小卷。据介绍,这是当年的流行款,在杨粲石雕坐像旁的两位侍从也是这个发型。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7)

进贡人石刻

B

播州第14世土司杨价墓

低调的奢华

与父亲杨粲精美的地下石刻宫殿不同,播州杨氏第14世土司杨价的墓朴素多了,是当时仅见的土坑木椁墓。但就算在如此低调的墓葬里,也清理出80余件金银器,其精美与完整度承包了贵州省博物馆整个“历史贵州”展厅的“金碧辉煌”。

然而,就连杨价也没想到,他简单朴素的埋葬方式让他在盗墓贼的觊觎下躲过一劫,甚至连考古发掘人员也差点找不到他的墓葬。

在寻找杨价墓时,考古人员花了一年多时间。在用洛阳铲挖出第一铲五色土时,考古队每天带着从盗墓小说中走红的“神器”——洛阳铲四处找墓,在菜地、树林中打几十厘米到几米不等的洞,靠识别掏出的土色来判断有无墓葬。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到,洛阳铲是性价比最高的地下探测器。在考古人员眼中,一铲打下去,基本上就能判定地下是否存在墓葬。

2014年夏,考古队挖到一个土坑墓。土坑墓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墓穴,在古代,大多平民去世以后,都采用土坑墓。但是,当考古人员挖掘到棺木时,却发现并不简单。这副棺木棺盖上用的竟是金抓钉,根据考古人员多年的经验判断,这位墓主人绝非无名之辈。

考古人员以经验得知,这座坟墓非比寻常。紧接着,精致的金盏、金梅瓶、金勺、金剑鞘、银制的执壶、碗、烛台、玉杯,以及一个60多厘米宽的鎏金双鱼银洗……一件件完好的金银玉器源源不断地被发掘出来,其中最重的一件金器达250克。甚至当尘土中的银盆打开封盖,有满满的一盆银器展现在眼前。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8)

杨价墓出土金杯

为什么这么一个“金窝窝”要使用如此低调的土坑葬?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李飞曾撰文解答了这个疑问。杨价本身就是一个低调的人,虽然出生在称霸一方的土豪家族,他却非常“佛系”。文献记载,杨价是个孝子,父亲杨粲去世不久,他就将位子传给儿子杨文,自己“专志养母”,并笃信佛教。他是在向群僧施饭、诵念佛经时突然无疾而终的。还有,宋代比较流行使用木椁墓。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9)

杨价墓出土金盘

金抓钉、金剑鞘、金勺……就算是土司里面最低调的杨价,喝水用的也是金杯。因为低调,杨价的墓成为目前唯一没有被盗的土司墓,难以想象,如果其他土司墓保存完整的话,会留下多少奢侈与荣华。

C

播州第25世土司杨辉墓

豪华出行阵容

贵州省遵义市团溪镇白果村雷水堰上,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皇坟”。这里葬的是谁大家并不清楚,却知道一定是个达官显贵。1987年3月,盗墓贼用炸药炸开了墓室。1988年5月,贵州省博物馆刘恩元先生会同遵义地区文管会对该被盗墓葬进行了清理发掘才揭晓了这个谜团。

播州第25世土司杨辉与妻妾的墓室被找到,里面发现了一套阵容豪华的出行仪仗队。这套陶俑是一个小塑像群,其中最高的仅有21.5 厘米,现博物馆展出的有七十件,包含了各种人物形象。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10)

杨辉墓仪仗彩釉陶俑

这套陶俑是一个小塑像群,其中最高的仅有21.5 厘米,共有七十件,包含了各种人物形象。有骑马佩剑的武士、牵马漫步的行人、敲锣打鼓者和马背上的号手,还有负重前行的奴仆等。

有一匹马上没人骑,只有牵马人。贵州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匹马上的位置是留给墓主人的。队伍中间还有一顶轿子,也是给墓主人的。无论是骑马还是乘轿,一切都已经安排妥当,要知道土司们连喝水都要用金杯子,多准备些交通工具、多带些人出行,也不算什么了。

查看史实就知道,这样的阵仗对于杨氏土司来说应该是家常便饭。生活在明朝中期的杨辉是个十足的土豪,不但有几百处良田茶园,有几十处猎场渔潭,有专门织布造锦的机构,还有自己的银铅矿和几十个冶铁处。单是可做上等棺木的花杉板,播州一年就能出产一万多副,一半用来贸易,另一半全送给各级官员。这时候的杨氏算得上富可敌国,要知道统领一国封地的明代亲王,一年俸禄才只有一万石,连杨氏田租收入的六分之一都不及。

杨辉墓里,与他相伴的还有一妻一妾。令人疑惑的是尊贵的右室安葬的不是正妻俞氏而是妾室田氏。杨辉的大儿子叫杨友,由妾室田氏所生。正妻俞式所生的叫杨爱,虽然年龄比较小,确是嫡长子。由于杨辉偏爱田氏,这对“友爱兄弟”从小就看对方不顺眼。虽然最后还是杨爱继承土司之位,但是杨辉死后,杨氏内斗不断,家道自此逐渐中落,至杨应龙时期为明廷所灭。

D

播州第28世土司杨相

“论宠妻,没人能比过我”

杨氏土司家族财力雄厚,出手更是比明朝亲王还要阔绰。不仅如此,他们还是顾家的好男人,如果问杨氏土司有多宠爱后宫的女人们?从杨相为妻子和妾室打造的两顶“千足金”金凤冠可以看出。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贵州遵义官田坝明墓出土了大量明代金银器,其中包括两顶金凤冠、镶嵌宝石的金纽扣、金镶玉腕饰、有着八卦鱼藻纹样的银盆……这些金银器的精美程度,令人称绝。他们之所以能重见天日,其实和一件盗墓案有关。

1953年的秋天,遵义县高坪区的工人在修建粮仓时,就近取了附近坟墓上的石头作材料。当他们打开墓葬后,发现墓中有大量金银器陪葬品,这21个工人随即把出土的金银器带到贵阳兑换,每人分得了几十万元(第一套人民币,其一万元等值于第二套人民币1元)。

高坪古墓里有宝贝的消息传开后,很多人都想借机发财,当地的“摸金校尉”相约在夜间盗墓,他们用榨油锤撞开官田坝的古墓后,盗得金鱼、金杯、金镯、玉器、银盏等,共200余件。当地公安听闻消息后,迅速派人将这批文物追回,后经遵义市图书馆转交到贵州博物馆收藏。

在所有出土的金银器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两顶雍容华贵的金凤冠,被称为“嵌宝石五翟金冠”。据介绍,出土金凤冠的墓葬是28世土司杨相夫妇的合葬墓,而这两顶凤冠,稍大的一件属于杨相正妻张氏,较小的则属于杨相的侧室。

杨相正妻佩戴的这顶金冠,通高29.1厘米,宽38厘米,重1388.8克。正面居中的位置是一朵大牡丹花,花的上方站立着五个凤凰,冠顶有三龙腾空的造型,左右分别装饰着横栏花耳,背面居中为芙蓉造型。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11)

金凤冠

值得注意的是,两顶金凤冠通器镶嵌着红、绿宝石,在当时它们属于进口货。明代初年郑和下西洋后,船队到达的国家中,印度、泰国、缅甸等都有彩色宝石出产,郑和从南洋带回了大量的宝石,久而久之,在金器上镶嵌宝石成了明代的潮流趋势。

按照明代典制,只有在穿吉服时才会佩戴凤冠。同时,明代对反映礼制等级的冠服有严格规定,皇后、太子妃着凤冠,之外的女性着翟冠,而在高坪出土的这两顶金冠均为五翟冠,按制为一品夫人佩戴。

“播州境内职位最高的是宣慰使,为从三品,可见出土的金冠有僭越之嫌。”贵州省博物馆工作人员说,播州地处偏远,民间工匠不了解礼服制度和金冠的形制、纹样装饰及工艺,只能按照自己的片面了解及雇主的要求进行制作,存在违制现象在所难免。

E

“平播鼎”和“平播钟”

敲响杨氏土司灭亡的丧钟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六月初六,杨应龙望着海龙囤下围攻的八路大军,不禁瑟瑟发抖。在之前,他已经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明军前垂死挣扎了113天,这一刻,他绝望得想哭。

他的对手,明朝总督李化龙正坐镇重庆,手持尚方宝剑,气定神闲地指挥24万大军包围海龙囤,势要将昔日的好兄弟杨应龙赶尽杀绝。

这场被称为“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平播之战,还得从杨应龙执掌播州宣慰司开始讲起。

隆庆五年(1571年),杨应龙世袭了父亲杨烈的播州宣慰司一职,此时的播州已被杨氏家族垄断经营七百多年,无论是财力还是兵力都不容小觑。因此,杨应龙的狂妄自大是有资本的。

虽然在下属和百姓看来,杨应龙是个残暴嗜杀的狠角色,但一回到家,杨应龙就会变成“耙耳朵”,他十分宠爱自己的妾室田雌凤。杨氏家族的女人生活在海龙囤上,时不时地上演宫斗剧,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小妾田雌凤在杨应龙“吹枕边风”,诬陷土司夫人张氏“与人乱”。

听到自己被戴绿帽子的消息,杨应龙跑到田雌凤哥哥家里买醉浇愁,越喝越气,下令屠杀张氏全家。在播州当地也算小土豪的张氏族人,随即向明廷进行控告,要求对杨应龙进行征剿,贵州巡抚也上奏他的种种劣迹。

平播之战的导火索,是杨应龙的儿子杨可栋病死在重庆狱中。在这之前,四川巡抚王继光曾派三千兵力进剿杨应龙,被他略施小计诈降后失败,杨应龙暗地里派兵从娄山关两侧冲杀明军,致使死伤大半。事后杨应龙为了缓和与明朝廷的关系,上交了四万两白银赎罪,并把二儿子用来做人质。

这次胜利的战役,也让杨应龙变得越发膨胀,在得知儿子死在狱中后,他憋在心中的怒火彻底爆发出来,开始了公然叛明之路。

公元1600年,明朝廷集结24万大军,痛下决心武力平定播州,明军凭借兵力优势进行围攻,使得14万播州军节节败退。六月初六这天,杨应龙率1万7千多残兵退回海龙囤,希望凭借天险死守退敌。

最后,八路大军合围海龙囤,与杨应龙的残兵展开殊死搏斗,整个海龙囤上血流成河。杨应龙见大势已去,便点燃了王宫,和小妾自缢身亡,历经725年的播州杨氏土司政权宣告结束。

目前在贵州博物馆展出的平播鼎和平播钟,是平播之役结束后,贵州巡抚郭子章为纪念其功绩而铸造。平播钟的腹部有一周篆书铭文,由郭子章撰写,记载了明王朝武力平定杨应龙反叛的事迹。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12)

平播鼎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13)

平播钟

F

水西土司

喜欢”淘宝”的历史见证者

“面子不够,服装来凑。”这句话放在水西土司身上最合适不过,为了能撑起自己的脸面,水西土司从中原购回蠎纹戏袍,佯装成皇帝的感觉,好让臣民心服口服。

这个由彝族首领建立的土司政权,喜欢在民间“淘宝”,寻找能够彰显身份的服饰。“赫章彝族土司蟒纹长袍”,是贵州省博物馆1958年时从赫章可乐征集而来,它也是目前馆内展出的唯一一件土司时期的服饰。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14)

赫章彝族土司蟒纹长袍

一眼望去,衣服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正面的三个黄蟒纹饰,酷似古代皇帝穿的龙袍。这件服饰长142.5厘米,袖口49厘米,腰围76厘米,用了浅蓝色的缎面,绣有龙云花蝶,在前后下摆绣了海潮鱼虾、石榴花、梅花、牡丹花、八卦、变形龙纹等,纹饰十分精美。

在臣民看来如此“高大上”的服装,其实在中原地区,它被用来当做戏袍来使用,这是专家鉴于蟒袍上“右衽”的特点而判断的。

水西安氏土司把它买回来后,摇身一变,成了重要场合才穿的吉服。据介绍,这件长袍是赫章安氏土司正妻的礼服,穿着时由八名丫鬟把衣服牵开,往头上钻套,并由丫鬟伺候着坐在太师椅上接受跪拜,表示了威严和仪仗的含义。

作为贵州建制最早的土司政权,水西土司历经十余朝,跨越了上千年,一不小心就见证了历史,也为后人留下“百年的朝廷,千年的土司”历史神话。

俗话说树大招风,贵州四大土司长期割据一方,就像皇帝的眼睛里有总一粒沙,没有容下它的地方。从明代开始,朝廷不断削弱或废除土司的权势,永乐十一年贵州建省后,经过了平播之战等改土归流措施,到了明末,贵州四大土司基本被废除,剩下的小土司自治权也大大被削弱。

到了清代雍正时期,一场疾风骤雨般的改土归流来了,其中最大的一场“暴雨”就是开辟苗疆,当时指没有完全纳入中央政府管理的少数民族地区,也称为“新疆”。雍正帝派云贵总督鄂尔泰大举征伐苗疆,历时近十年建立“新疆六厅”,其中包括清江厅、台拱厅等。

“贵州清江协中军部司之关防铜印”出土于台江县施洞平敏,1980年,苗族青年杨再忠在这里开荒山地时,挖到了这枚重约一斤的铜印,据考古专家研究,这是改土归流后,驻扎在清水江一带清军的官印。这件铜印由满汉文合铸,侧面刻有“乾隆三十一年八月”、“一万五千一百九十四号”、“礼部”等字。

贵州有没有土司文化(贵州土司到底多富有)(15)

贵州清江协中军部司之关防铜印

“新疆六厅”的建立,标志贵州改土归流基本结束,也意味着土司制度名存实亡。在这个过程中,经过多次调整,贵州才逐渐形成今天的省域。

记者:董容语 罗林 来源:贵阳晚报黔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