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是部落之时就有弃老的习俗,有一个弃老洞,等人老了之后就主动地走入弃老洞之中,然后在洞中等待死亡的降临!这是因为在远古时期,食物的获取太少了,老人没有力气,不能去狩猎,还得分出食物来供养老人,这样就不够分配了,就必须是把老人给弃掉!

在游牧民族在草原之上,经常被中华的统一王朝所讥笑,那就是他们对老人的态度。分配食物和财物时,老人都是少的。历代的史籍都有记载。如果说到了饥荒之时,这些游牧民族同样也会弃老。

日本为了节约口粮,60岁以上的老人,要被儿子背到深山里,放在那里让他自生自灭饿死,这就是日本所谓的‘姥舍て’。而电影《楢山节考》中就有老人有一口好牙是耻辱,因为她吃得多,就会消耗有限的口粮,老人到70岁要参拜楢山,实际上就是由儿子背着到山上遗弃,让老人自生自灭。还有日本电视剧《阿信》中,阿信妈也说,‘要是家里再困难的话,就把我背到山上吧!’

文明的崛起(由愚昧到文明的进化)(1)

楢山节考中的弃老

文明的崛起(由愚昧到文明的进化)(2)

楢山节考中的背母上山遗弃

文明的崛起(由愚昧到文明的进化)(3)

“寄死窑”又称“自死窑”、“寄死窟”、“老人洞”等。指的是在山壁上或灌木丛中挖掘可容一人大小的洞窟用来寄放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用汉文翻译的印度佛经中,曾有过关于《弃老国》的记载,“过去久远,有国名弃老,彼国土中,有老人者,皆远驱离”,佛经中这样记载,

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曾发现过神秘的坑或洞,这可不是古人的墓里面除了累累白骨之外没有任何的陪葬品,关于这些坑或洞各地的叫法都不同,老人洞、祭死窑、弃老墓、丘子坟等等。

在湖北省郧县,汉江边的悬崖峭壁上,存在着许多这样的坑洞,洞内空间很小,一个人进入之后,连头都抬不起来,只能像虾米似的猫着,外面就是绝壁,离着汉江水面有十几米,要是掉下去不是摔死就是淹死,洞内有大量的人类尸骨,而且在众多的寄死窑中还有一个小机关,在它的深处会有一个等边三角形似的石孔,四周非常锋利,而且在中间的深处,存在一个非常锋利的石锥,这是干什么用的呢?

不管男女老少过了60岁之后,就会被送到这种洞中,在这种悬崖峭壁当中,老人能逃出去的几率基本为零,只能自己自生自灭,当这些老人对世间已无牵挂,存有死志之后,便把头往这个石孔里一塞,卡住自己的头,然后使劲往上一顶,锋利的石锥,迅速的穿透头颅,用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文明的崛起(由愚昧到文明的进化)(4)

弃老洞

而且郧县还有这样的一个传说:在古代郧县这一带的‘麇国’里,凡是上了60岁的老人,都要按老规矩送进‘自死窑’让他们冻饿而死。有个叫杨三的农民,偷偷把老父亲养在家里。恰好这时外国送来一只像黄牛那么大的‘犀鼠’,全国上下无人能识别和制服这一怪兽,陷入惊恐不安之中。杨三将此事告知老父,老人家教他用一只13斤半的猫斗败了犀鼠。国王从这件事认识到智慧丰富的老人是个宝,从此就废除了将老人送进‘自死窑’的古老习俗。

不仅仅是湖北郧县,在山西、山东胶东半岛等地,都存在着大量的这种坑,而且当地还流传的许多此类传说,所以历史文献的记载,加上地方的传说,和此类坑洞的佐证,基本上可以确定历史上存在过这种人过了60岁就被遗弃的现象,只不过是方式不同罢了,有的是这种自生自灭,有的选择活埋。

在《皇上二大爷》这部电视剧有这么一段剧情,某个乡村就有这种习俗,父母到了一定年纪就要被封在坟里,每天由儿子送饭,送了一天就封一块砖,等到整个墓都被封住了,老人就在墓里饥渴而死。

文明的崛起(由愚昧到文明的进化)(5)

文明的崛起(由愚昧到文明的进化)(6)

在现代还有这种情况的就是非洲部落总是把年老的妇女放逐到森林里让她们饿死,请教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的酋长回答说,妇女是生孩子的,年长的妇女既然不会生孩子,还留着白吃饭干什么呢?这个回答尽管赤裸裸,但是真实而又简明。

在那种生存资源极为缺乏的环境中,人类奉行的生存战略就是如此残酷。

有限的食品与其养活老人,不如养大孩子,因为孩子长大了就成了生产力,可以生产更多的食品。可是如果食品过于匮乏,连孩子也难于养大了,那种环境中的人就选择吃孩子。首先杀死孩子就为青壮年省出了粮食,其次孩子还可以作为食品补充生产的匮乏。在这样的生存逻辑面前,伦理感情、亲情本能真是太微不足道了。

正如动物也有繁殖得太多,没有食物出现大量动物跳崖自杀,或者是送死的情况。新疆就曾出现过。这是为了其它的同类活下去,繁殖本类。

文明的崛起(由愚昧到文明的进化)(7)

鼠类集体自杀

又如沙漠之中,沙鼠为了保住,都是卷成一团,活下去的就能繁殖,而那些不紧抱成团的自然就死于沙尘暴之中。所以生存就是一种残酷的现实。不但人这样,就连动物也是如此。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在其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年代里,都曾经或长或短地存在过“弃老行为。从“弃老”到“敬老”习俗的转变,是人类文明一次质的飞跃,它不仅意味着人类对“经验”和“知识”代代积累传承的日渐重视,更蕴含着人性的觉醒,蕴含着人类逐渐学会对每一个个体成员生命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