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老话说,人无完人。即使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样的皇帝,也必然存在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是他们这些皇帝的功绩大到可以让人们忽略他们的过失。假如他们是一种功过相抵,或者过大于功的状态,相信他们也不会让后世如此推崇。就拿隋炀帝来说,他确实是做了一些利在千秋的事情,可他的私欲太重,过失太大,所以他就成了历史的反面教材。

明孝宗朱佑樘的功绩并不明显,过失也有一些,可他却备受后世推崇,甚至有很多人认为他是明朝第一明君。这是为什么呢?

朱佑樘多年不上朝简介(劣迹斑斑的明孝宗朱佑樘为何还能备受后世推崇)(1)

明孝宗朱佑樘画像

一、明孝宗的过失
  1. 河套之患

纵观古代历史,北边草原上的游牧文明始终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患,汉朝有匈奴之患,唐朝有突厥之患,宋朝有契丹之患,明朝有蒙古之患等。中原王朝和游牧文明之间呈现出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当中原王朝势微时,游牧文明就会趁机寇边,甚至入主中原;当中原王朝势大时,游牧文明就得缩着脖子过日子。

中原王朝在面对游牧文明时,往往会采取一种防守反击的战略,首先得守住,然后再图进击,这是由文明特性所决定的。换句话说,防守是为了积蓄力量,如果防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那么这种防守就过于被动。同理,如果能占据有利地势,只需要投入较少的资源来防守,那么就能掌握更多的主动性。

朱佑樘多年不上朝简介(劣迹斑斑的明孝宗朱佑樘为何还能备受后世推崇)(2)

向南威胁关中、向西威胁河东的河套之地

燕云十六州和河套地区正是这种有利地势,宋朝未能夺回燕云十六州,导致始终处在一个被动挨打的局面,西汉初期未能夺回河套地区,导致匈奴人焚烧了甘泉宫。明太祖驱逐鞑靼,恢复汉人江山,在漫长的北部边界线上设置“九边”,重构了燕云和河套的防线。明成祖迁都北平,进一步巩固了燕云防线。

土木堡之变后,河套地区被蒙古人所侵入,然明宪宗继位之后,深知河套之地关乎整个北方的安危,便两度出兵,一举收复河套。和明宪宗的战略眼光相比,明孝宗就显得低了一个层次,明孝宗一心当仁君,不愿意大动兵戈,坐视蒙古势力向河套深入而不顾,最终让明朝对河套地区彻底失去了控制。

朱佑樘多年不上朝简介(劣迹斑斑的明孝宗朱佑樘为何还能备受后世推崇)(3)

明朝的九边重镇

2、赏罚不公

明朝或许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外戚的管理上还是值得肯定的,终明一朝,就没有出现过像汉朝、唐朝那种外戚乱政的事情。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明太祖早就考虑到了这方面的隐患,制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来消除隐患,另外,明朝的大臣也都可以及时、有效地去规劝皇帝遵守祖制。

明孝宗是个好男人,一心一意地对待张皇后,甚至在爱屋及乌的感情外溢之下,不断加封张皇后的娘家人。感觉苗头不对的内阁首辅数次规劝皇帝,结果被皇帝免职。张皇后的娘家兄弟经常违法乱纪,明孝宗却置若罔闻。一些大臣上疏弹劾张家兄弟,按理说,这样的大臣本应受到皇帝的肯定,可明孝宗却把他们给打入大牢。

朱佑樘多年不上朝简介(劣迹斑斑的明孝宗朱佑樘为何还能备受后世推崇)(4)

明孝宗、张皇后和明武宗一家子

有外戚就有宦官,二者都是让皇帝感到亲近的人。明孝宗虽然没有像明英宗那般纵容宦官专权,但是也宠信宦官。就在他刚继位的时候,一些文官和宦官们起了冲突,文官指责宦官肆意侵占平民土地,宦官就说文官们结党营私。宦官侵占土地是证据确凿,文官结党营私是无中生有。

双方各执一词,争执不下,明孝宗竟然无视对错,把相关的文官给贬谪了,却未对宦官做出任何处罚。明孝宗手下有两位很得宠的宦官,分别叫李广和李兴。李广不仅在民间强取豪夺,还利用皇帝赋予他的权势四处伸手。李兴时常趁着外出公干之机,向地方官员索贿,并且动不动就凌辱地方官员。当时有很多大臣都上疏弹劾他们两人,可明孝宗就当没听到、没看到。

朱佑樘多年不上朝简介(劣迹斑斑的明孝宗朱佑樘为何还能备受后世推崇)(5)

古代王朝中屡见不鲜的宦官之祸

二、明孝宗的美誉

1、选贤任能

自唐朝发生藩镇之祸、宦官之乱后,文官集团追求的就是与皇帝共治天下,读书人出身的文官们秉持儒家思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法统来制约皇权,双方达成一种巧妙的平衡状态,促使天下久安。明朝的文官集团也是一样,他们所希冀的皇帝,就是能够重视文治,重用文官。

皇帝光重用文官还不行,文官集团是一个庞然大物,里面也是什么人都有,皇帝还得有识人用人的本领,方能受到文官集团推崇。明孝宗继位之后,将宪宗朝留下来的各种奸佞都给收拾了,然后提拔了一批声誉不错的文官,委以重任,让朝廷的风气为之一变。

朱佑樘多年不上朝简介(劣迹斑斑的明孝宗朱佑樘为何还能备受后世推崇)(6)

明宪宗朱见深画像

明孝宗重用的文官里有马文升、李东阳、谢迁、刘健等人,这些人在当时都是声誉极佳之辈。与此同时,明孝宗为了不被小人蒙蔽,他把朝中中阶及以上的官员名单全部贴在宫殿之中,没事就看一看,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大臣们的情况,避免自己用错人。

明孝宗常以唐太宗为榜样,虚心接受文官大臣们的谏言。如此情况下,文官集团自然是满心欢喜,他们和皇帝之间发展成一种互相欣赏的状态。关系是需要经营的,皇帝对文官好,文官自然也需要对皇帝好,而皇帝要的除了天下安定之外,还有自己的声名。文官们在遇到像明孝宗这样的皇帝时,不会吝啬自己的笔墨。

朱佑樘多年不上朝简介(劣迹斑斑的明孝宗朱佑樘为何还能备受后世推崇)(7)

明孝宗时期的代表性文臣-李东阳

2、勤勉治国

古话说得好,业精于勤荒于嬉。无论什么人,都得勤于自己的工作,皇帝也不例外。就算是能力再水的皇帝,只要能占个“勤”字,也能得到很多人的肯定,比如明思宗,天下都给他整没了,但是他在当皇帝期间称得上是宵衣旰食,所以后世很多人都会对他抱有一种同情的心态。

明孝宗的勤勉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他为了和大臣们有更多的沟通,不辞辛劳,在传统早朝的基础上额外增设了一个午朝,并且把早就废止的经筵制度给恢复了。相当于他把自己的大半时间都放在治理国家上面,而非像很多皇帝那般用大部分的时间去享乐。

朱佑樘多年不上朝简介(劣迹斑斑的明孝宗朱佑樘为何还能备受后世推崇)(8)

明孝宗勤于和大臣们沟通

明孝宗的父亲明宪宗虽然能称得上是有为之君,但是在勤之一字上面做得远没有他到位,文官们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必然会把他们父子二人进行对比,有对比就有突出,明孝宗的勤政也就更让文官集团肯定和推崇。

再加上明孝宗之后,明朝出了嘉靖、万历和天启这样怠政的皇帝,文官集团岂不更加怀念明孝宗?从厚黑学角度来说,文官集团在碰到怠政的皇帝时,可以通过推崇明孝宗来给皇帝施加压力,以一种委婉的方式去规劝皇帝。如此,明孝宗的光辉形象就更加深入人心了。

朱佑樘多年不上朝简介(劣迹斑斑的明孝宗朱佑樘为何还能备受后世推崇)(9)

怠政的万历帝

结语

综上所述,明孝宗虽然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但是也没有达到那种顶尖的高度。起码在他执政期间,明朝只能谈得上稳定,远未达到强盛的地步。如果要给他贴一个标签,我觉得“贤君”二字足矣!

所谓贤者,就是说某人的道德水准、职业操守和能力水平都值得肯定,至于功绩就另当别论。明孝宗正是这种情况,什么都还可以,但是没有足够大的功绩来支撑。至于他的名声为什么能够这么大?前文中也已作出说明,最大的原因源于他的所作所为达到了文官集团对皇帝的要求。

参考文献:

《明史》

《明通鉴》

《明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