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动物动物的定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什么算动物?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算动物(什么是动物)

什么算动物

什么是动物

动物的定义

什么是动物呢?这个问题似乎太简单了,几乎人人都能说出一大串我们所熟悉的动物名称:小白兔、大熊猫、老虎、狮子、鹅、鸭和鸡等,这些都是动物。也许还会有人这样回答: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善于攀缘的,快速奔跑的……总之,凡是会动的,就都是动物。

“会动的”都是动物吗?如果仅仅以“会动”来给动物下一个定义的话,那就太片面了。因为有些动物并不能到处活动。例如,生活在海底的一些低等动物,它们是动物但却不会移动。另外,有些微小的生物既有动物的一些特点,又有植物的某些特征,让人一时难以“裁决”它们究竟是动物还是植物。

那么,究竟什么是动物呢?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一个“无一例外”的答案。可是,到今天为止,科学界也只能从动物与植物的对比中给“动物”一词下一个概括的定义:绝大多数动物都可以自由舌动,它们自身不能制造养分,需要从外界摄取有机物和无机物来维持生命活动。而“植物”一般是不能“主动”移动的,它门大多是绿色的,可以借助太阳光能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共自身所需,并释放出氧气。

动物的起源与发展

动物的起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想了解动物的发展进程、首先要了解孕育生命的摇篮——地球。

我们居住的地球形成至今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了。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状态也极不稳定。那时候,太空中坠落的陨石常常撞击地球,地球表面几乎到处都是熔化的、炽热的岩浆。当时液态的水还没有出现,大气层中几乎不含氧气,只含有二氧化碳、氮气和水蒸气,这种情况差不多持续了有5亿年的时间。在距今40亿年的时候,地球渐渐冷却下来,水蒸气疑结成雨,落到地面上形成了海洋,出现了液态的水。科学家们一致认为,雷电、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地球内部的频繁运动,以及火山喷发所产生的巨大能量,对于生命的产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促使原始生命物质在没有生命的自然条件下产生出来

经过40亿年的演化与发展,现在的地球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据统计,有200多万种生物生活在地球上,如果再加上那些尚未被发现的新物种,在地球上生活的生物种类数目可达1000万~3000万种。有意思的是,这么多种生物,竟是由同一个祖先演化而来的,只不过这其中的演化历程非常漫长,相比之下,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就显得相当短暂了。

也许很多人会问,我们是通过什么媒介来了解大自然的演化过程的呢?答案很简单,通过化石。化石就是指远古时期生物的遗体(动物的骨骼、牙齿、甲壳等)、遗物(恐龙的蛋等)、遗迹(脚印等)埋藏在地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科学家们就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化石及其埋藏的地层顺序来了解古生物的演变历程的。迄今为止,人们所能发现的最古老的生物化石是澳大利亚的原始细菌,它生活在35亿年前。因此我们可以说,地球上的生命大约起源于35亿年前。科学家根据化石形成的年代不同,将地球的历史分为5代。⊙太古代

太古代是生命的孕育阶段,是指从地球诞生到距今25亿年前的漫长时期。这时候,由于空气中几乎不含氧气,所以原始生命都是一些不需要氧气的厌氧性生物。而且由于大气层中没有臭氧层(臭氧层是由氧气形成的,所以没有氧气就不能形成臭氧层),紫外线能够长驱直人。为了躲避紫外线的侵害,这些原始生命只得生活在几十米深的海水里。大约在25亿年前,一个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物种——蓝绿藻产生了。蓝绿藻具有原核细胞和叶绿素,能够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于是,适应有氧环境的单细胞生物出现了。

⊙元古代

元古代是紧接在太古代之后的一个时代。时间跨度大约从距今25亿年到距今6亿年前。这时期,多细胞动物数目增长速度很快,生命的演化速度也逐渐加快。差不多在距今7亿年前,海洋中首次出现了无脊椎动物,并迅速演化。澳大利亚著名的埃迪卡拉生物群就产生在这一时期。

⊙古生代

古生代开始于6亿年前,结束于2亿多年以前。包括早古生代的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和晚古生代的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寒武纪时期是生命大爆发的时期。这时期海底出现了数以万计的新生命。其中,最早出现的是像香槟酒杯一样的动物和生活在管状、角状结构里的动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底又出现了长着硬壳的食草动物以及最早的捕食动物。它们是现在的蠕虫、有壳动物和脊椎动物的祖先。奥陶纪时期的海洋中出现了现代动物的最早祖先。三叶虫作为这一时期最早出现的动物,曾经称霸海洋,风光一时。笔虫是一种特别小的蠕虫状生物,以浮游生物为食,过着群居的生活。一般来说,整个笔虫群只有5厘米长。笔虫的演化历史非常漫长、科学家能够通过它的种类来判定其他海洋生物化石的年龄,所以它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较海洋生物来说,陆地生物的出现就晚多了。差不多到了志留纪晚期,陆地上オ现了昆虫、植物和一些小动物。这时期的海洋早已被大量的鱼类占领。在志留纪和泥盆纪时期,海洋里新出现的肉鳍鱼类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它们不仅能够利用鳍在陆地上爬行,而且离开水还能够呼吸。石炭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温暖潮湿,陆地上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这就为两栖动物和体型巨大的昆虫的蓬勃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两栖动物的发展、演化,爬行动物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些动物共同主宰着陆地。但是到了二叠纪,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火山喷发后产生的岩浆和炽热的气体几乎使生物全部灭绝。O

⊙中生代

中生代是从距今2亿年到距今7000万年前这一时期,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大型的肉食性动物、轻巧的捕猎动物、身披鳞甲的植食性动物和像鳄鱼一样的食鱼动物都在这一时期出现。三叠纪末期,恐龙成为陆地上最庞大、最常见的动物。它们在侏罗纪时期称霸陆地。经过5500万年的发展,恐龙演化为食肉和食草两种特性,它们在体积以及生活习性上各不相同。这个时期,哺乳动物和鸟类也相继出现。但是,在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白垩纪灭绝事件,50%的生物灭绝,包括所有的恐龙。灭绝原因至今众说纷纭,无人能解。

⊙新生代

新生代是从距今7000万年到现在,包括第三纪、第四纪。此时的生物演化非常迅速,哺乳动物空前繁盛。哺乳动物不同于其他动物,它们有毛发,恒温,心脏分为4个房室,并且会给幼仔喂奶。早期出现的哺乳动物主要有马的祖先始祖马,犰狳的祖先大懒兽,犀牛的祖先始犀,有蹄动物的祖先原蹄兽,食肉动物的祖先曙虎,啮齿动物的祖先始松鼠和鼬。这些哺乳动物通过自身的进化发展,最终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在地球亿万年的变迁过程中,一些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了自己的形态、结构和习性,而那些不能适应环境的动物则惨遭灭绝。那些在环境改变前后变化不大的动物,则成为研究地球发展史的“活化石”。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的破坏,导致大量的物种灭绝,还有很多动物频临灭绝。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身为高级动物的人类,也应该为拯救濒临灭绝的动物献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因为挽救它们就等于在挽救我们自己。

动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从30多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原始的低等生命,至从简单的低级生物逐渐演化出复杂的高级生物,直至万物之灵的人类,这是一个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这一过程已被古生物学、胚胎学及比较解剖学等的大量证据所证实。

自然界中的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都能将亲代的一些特征传递给下一代:鸡蛋孵出小鸡,鸭蛋孵出小鸭,从没有见过鸡蛋孵出鸭,鸭蛋孵出鸡的情况。这就是物种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似性遗传现象。

亲代和子代之间也存在着不相似性,尽管孩子像他的父母,但并不是完全相似。就是双胞胎中的一卵双生也不会长得完全一样,这就是亲子之间及子代个体之间的不相似性,是广泛存在的变异现象。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最基本、最重要的的现象,两者是对立统一的。遗传是生物存在的基础,没有遗传,物种就不能延续下来;变异是生物发展的前提,没有变异,生物界就不可能进化和发展,更不可能有物种进化发展的多样性。正是因为存在遗传和变异,生物界才出现了物种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现存的150余万种动物就是30多亿年来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