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孩子不爱收玩具?其实是你不懂他……》,让很多妈妈看得有共鸣——孩子越来越大,家里的玩具越堆越多,连收纳也有讲究。有个妈妈微信问我:
“花时间,我给他买的摇铃、积木、早教机……等等,他不是不爱玩,就是玩不了多久。反倒是家里的杂物,纸巾、塑料袋、纸盒子,他一看到就过去玩,有时能玩好一会儿。感觉给孩子玩这些就行,买玩具也是白花钱。慢成长能不能多发一些,教怎么DIY玩具陪孩子玩的内容?”
买的玩具孩子不爱玩,就爱玩日常用品?
其实果果小的时候也这样:
家里的纸巾盒,她会一张一张把纸巾都抽出来,摊开一地,再一张一张撕开;她还喜欢各种小盒子,我们废弃的纸盒子,她用来装东西,玩儿得不亦乐乎;快递包裹里的泡泡纸是最受欢迎了,果果每次抓住一张都欢天喜地,能坐在那里捏上好半天……
这时家里的老人就会趁机说:“你看你买的那些玩具,孩子也不喜欢,还不如我们给孩子找些小玩意儿呢,还不用花钱……”言下之意就是“别再乱花钱”。
本来精挑细选的玩具,没能让宝宝青睐,就有点失落,被老人这么一说,心里更堵了——是不是真的没必要买玩具,我瞎花钱了?
专为孩子设计的、有可以抓握的把手的拼图
其实,孩子喜欢玩儿日常用品,并不是因为有偏好,恰恰是因为“没有偏好”。
那些我们眼中的日常用品,对孩子来说和玩具一样,都是“新奇的”、“有趣的”、“想要探索的”,很多时候甚至比真正玩具的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爸爸妈妈在用啊!
在孩子看来,爸爸妈妈每天用的东西,就像充满了神奇的魔法。我们毫不经意地随手使用时,孩子在旁边看着不说话,脑子里可是充满了问号——那是什么?爸爸为什么天天拿(例如牙刷)?妈妈为什么用来放脸上(例如眼镜)?里面装了什么(例如纸巾盒)?我也好想试试呀!
于是你就会看到一个小小“捣蛋鬼”,他可能会翻箱倒柜、弄乱衣服、把牙刷扔进马桶、把袜子放在嘴里啃、用妈妈的口红画画,甚至抹得满脸都是……
即便如此,玩具还是“必不可少”
既然任何生活中随手可见的物品,都可能成为孩子爱玩的玩具,我买的玩具她反倒不那么喜欢,那何必还要买呢?——我和许多妈妈一样,也曾经这样想过。但随着果果长大,我发现了关于玩具的真相:
1、玩具对孩子来说更安全
记得有一次和朋友两口子一起吃饭,当爹的向我抱怨妈妈对孩子过于“散养”。我觉得很好奇,通常是爸爸“心比较大”,妈妈做了什么值得爸爸担心啊?
聊了才知道,原来,妈妈觉得生活中“处处是玩具”,孩子有兴趣就去接触,没有关系(说到这里,我是同意的),所以就算孩子看到妈妈再厨房切菜,想要试试“玩菜刀”,她也让两岁的孩子来拿。
爸爸说:“刀子那么危险,孩子受伤了怎么办?”
“我在旁边看着,告诉他怎么用,怎么会受伤?你不教他永远不会啊!”妈妈说。
“你看不到的时候呢?万一孩子自己跑去厨房拿怎么办?”爸爸反驳道。
“哎呀,不会的!反正你别管了!”
我觉得,妈妈这种“让孩子接触真实生活”的理念很好,但也挺理解爸爸的担心。尤其他们是二胎家庭,需要同时照顾两个孩子(拿刀子玩的是老大,老二刚出生没多久),妈妈的精力很容易分散。如果在二宝哭闹、换洗、需要人陪的时候,老大跑去厨房玩儿,就容易发生危险。
真实的厨具并非不能给孩子玩儿,但要看是哪类厨具,也要看孩子多大。小盆、汤匙、打蛋器,都可以在注意安全细节的情况下,给孩子玩玩,但最好也不是在厨房这个环境里。毕竟,厨房里不仅有刀具,还有燃气灶、热水壶等等,危险系数很高。
之前有个日本的小女孩阿花感动千万人,她的妈妈罹患乳腺癌,离世前着急教会她做饭,为了让她走到哪里都有热饭吃——即使有这样的特殊背景,阿花也是从5岁才开始学拿刀的。
那孩子对厨房里的东西就是感兴趣怎么办?这时,厨房玩具就发挥作用了,那些用木头或是塑料做成的小刀子、炒勺、小烤箱、小燃气灶,还有能切开的面包、水果,既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又预防了危险的发生。
不仅如此,玩具还有更多优势,例如符合孩子的身高、手掌大小,没有那么沉重等等……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掌握,锻炼了倒水、拿捏等精细动作的发育。
一套小厨具,或是一个玩具厨房就能解决
2、玩具的设计更适合发育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因为孩子个子矮、手掌小、力气小,所以我们成人使用的真实日用品并不适合给孩子玩。给孩子提供,符合他们年龄段的尺寸的玩具,不仅很重要,也是必要的。
这几年蒙台梭利教育在国内特别火,不少妈妈可能去参观过蒙台梭利幼儿园。在这里,你会发现,整个室内的环境布置,都是符合孩子的身高、尺寸的。例如矮矮的柜子、书架,小尺寸的床、桌椅……这并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更是因为蒙氏理论认为,只有给孩子提供适当的环境,孩子才会充分地探索和发展。
不仅如此,蒙特梭利的幼儿园中还会有“海量教具”。这些教具可以全方位刺激孩子的感官,通过时间的累积,帮助孩子发展出概括和思维,从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这些教具最大的特色,就是适合儿童的需要。
同样是球,有了镂空洞洞的玩具球,更方便孩子抓握
我们家长自己给孩子准备玩具时,也要考虑到这些:
例如鲜艳的颜色,可以刺激孩子的视觉发育;不同的材质,可以刺激孩子的触觉发育;有逻辑排列的玩具(如叠叠塔),可以帮孩子认识逻辑关系;能发出单一悦耳音色的玩具(如木琴),可以训练孩子的强弱听力……
娃娃也是很好的认知玩具,不分男孩女孩。例如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还可以教孩子指认五官、身体部位,或者和孩子互动,养成握手、再见、分享食物的友好行为习惯,等等。而不是等发生了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抓、咬、打”其他小朋友之后,才去用“训斥”和“规矩”来纠正孩子。
随着孩子长大,一些启智玩具必不可少
3、好的玩具是好的教具
所以,并不是没必要给孩子买玩具,而是要给孩子挑好玩具。怎么才是“好”的玩具?
观察果果这三年的成长,我发现,越是基础款的玩具,性价比越高。
例如积木,从孩子几个月开始可以一直玩儿到上小学。不管是木头积木也好,拼插积木也好,它们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叠加就可以,但如果真的要搭建出一定效果(无论平面还是立体),都需要孩子更多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为什么,乐高能够风靡全球几十年的原因。
你会发现,零件越是基本款,孩子能够发挥的余地更大。比起造型积木,没有奇形异状,没有印制好图案的积木,能搭出的场景更多,更不禁锢孩子的想象力。拿磁力片来说,比起看上去炫酷的造型,初始的几何形状反而能让孩子有更多创意。
学龄前的孩子,是在游戏中学习的。好的玩具,还能当教具。通过玩儿,孩子能认识形状、数量、空间等概念,大大地促进认知发展和逻辑思维能力。
和大家分享一下,美国儿科学会关于给孩子选玩具的建议:
1、选购适合年龄地玩具
务必根据玩具上标注的推荐年龄来为孩子选择玩具。孩子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让他们玩儿大孩子玩的超龄玩具,可能造成窒息等风险。
2、选购操作性强的玩具
优先选择操作性强的玩具,例如可以分拣、堆砌的玩具和婴儿拼图等。这些玩具需要孩子使用自己的手指、身体和大脑,从而能促进孩子的大脑认知发育和精细动作发展。同时,孩子也能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极大乐趣。
3、选购耐用的玩具
玩具是否可洗涤,是否牢固,能用多久,是否安全?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4、安全第一
检查玩具松散的部分,记住长丝带和字符串都可能是安全隐患。一定要定期清洁玩具。
5、选购能促进多感官发育的玩具
最好选购五颜六色、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玩具,能促进孩子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能力的发育。
4、最好的玩具是“爸爸妈妈陪玩”
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个认为孩子可以进厨房、接触真实世界的妈妈一样,我也认同,只要家长能确保安全,而且会引导,那么任何日常生活用品,都有可能成为孩子喜爱的玩具。
但随着果果长大过程中的实践,我发现,专为孩子设计的玩具还是很重要的,除了更安全,更适合孩子,也给了孩子更多样化的选择,和更丰富的成长氛围。
例如,有的妈妈会发现,1岁时孩子不喜欢的玩具,闲置了一段时间,到了2岁又忽然爱玩了。这就是孩子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兴趣点。也有时,是孩子还小时,不知道怎么玩儿更有趣,需要爸爸妈妈的指点。
其实,对宝宝来说,最好的玩具就是你了——能陪她玩儿地、耐心的爸爸妈妈,有眼神,有声音,有语调,有拥抱,还了解她的喜好。
只有拥有了你的陪伴,不管是花钱买的玩具,还是大自然中的一片树叶、一块泥巴,都可以变成孩子过家家的游戏,鼓励着他心灵的迸发灵感,培养出他的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养成开动脑筋思考的习惯。
所以,玩具还是可以买,但不是越多越好。我们不用给孩子买过多的、过于复杂花哨的玩具,可以选择高品质的、创意性的玩具(例如能满足孩子该阶段实际需求的,并且能作为教具的),来给孩子力各种所能及的感官刺激,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剩余的工作,就看爸爸妈妈能不能真正走心,陪娃慢成长啦!:)
本文作者:花时间。海归硕士,童书译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创立微信公众号“慢成长”manchengzhang123,不爱写鸡汤,只有亲身实践的经验分享和国际视野的早教发育、儿童心理、亲子共读知识。育儿文艺两不误,既要陪娃慢成长,也相信诗和远方。个人微信baby_hours。
现在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字,可以阅读300 篇原创育儿好文哦:
↓↓↓ 点击阅读原文,送你一本实用育儿秘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