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陈人杰(1218-1243),一作陈经国,字刚父,号龟峰,长乐(今福建福州)人,同时也是宋代词坛上最短命的词人,享年仅仅26岁。

其传世词作有31首,但是全用《沁园春》一个词牌,这在两宋词人中比较罕见。作为南宋后期的爱国词人,陈人杰作品有辛稼轩词风,抒发了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同时也抨击了南宋苟安于江南的现象。

陈人杰有《龟峰词》传世,其作品以古喻今,大量使用典故,内容丰富而深刻,但是对于读者来说,增加了阅读和理解的难度。

观宋填词合集156-165(短寿陈人杰与众不同)(1)

一、怀才不遇之词

下面的这首《沁园春·不恨穷途》,可以和陈子昂《幽州台歌》一起欣赏。陈子昂随军出塞,进言主帅得不到认可,因此作《幽州台歌》抒发心中郁结: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在《沁园春·不恨穷途》中,陈人杰写了一个小序,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

昔刘叉未有显称,及以雪车、冰柱二篇为韩文公所赏,一日之名,遂埒张孟。予尝得叉遗集,观其余作,多不称是。而流传至今,未就泯灭者,以韩公所赏题品尔。今才士满世,所负当不止叉如,然而奖借后进,竟未有如韩公者。才难,不其然,有亦未易识。

这一段话的意思是,中唐诗人刘叉的诗作并不十分高明,仅有《雪车》、《冰柱》两首诗不错。之所以刘叉极其作品闻名于世,完全因为有韩愈这个伯乐。

陈人杰叹息到,如今也有不少人才,但是没有慧眼识人的韩愈了。于是,陈人杰填了这首《沁园春·不恨穷途》:

不恨穷途,所恨吾生,不见古人。似道傍郭泰,品题季伟,舟中谢尚,赏识袁宏。又似元之,与苏和仲,汲引孙丁晁李秦。今安在,但高风凛凛,坟草青青。

江东无我无卿。政自要胸中分渭泾。叹今人荣贵,只修边幅,斯文寂寞,终欠宗盟。面蹉长江,目迷东野,却笑韩公接后生。知音者,恨黄金难铸,清泪如倾。

陈人杰的词读起来费劲,是因为他的词作流传不广,而且用典颇多。

前三句写到:不恨穷途,所恨吾生,不见古人。即陈子昂诗中“前不见古人”之意。典出《南史·张融》:“(融)常叹云:‘不恨我不见古人,所恨古人又不见我。辛弃疾也有词云:“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

后面又用了一连串的典故,来作为前朝古人提携后进的例证。东汉时,郭泰提携茅容(字季伟);东晋时,谢尚提携袁宏;北宋时,王禹偁(字元之)提携孙何、丁谓;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提携知晁(补之)、李(廌)、秦(观)。

然后感慨道:今安在? 苏轼一类的这些伯乐们,只能见到坟头上在风中摇曳的青草了。

下阕写前不见古人,下阕写如今位居高位之人,只知道自己的荣华富贵,哪里还管什么奖掖后进呢?后面又开始用典,有宗盟权势的人,已经看不见孟郊和贾岛 (贾岛,著有《长江集》。孟郊,字东野)这样的人才了,还会耻笑韩愈提携后生之辈。

天下之大,何处有知音呢?如今,也不会有人像燕昭王一样重铸黄金台,我这种人报国无门,唯有空洒清泪而已。此即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之句。

这首词,其实可以看作陈子昂幽州台歌的注水版。为什么陈子昂的诗千古流传而且脍炙人口呢,简单易懂啊。

观宋填词合集156-165(短寿陈人杰与众不同)(2)

二、诗人的骄傲

这一首《沁园春·诗不穷人》为天下诗人张目:

诗不穷人,人道得诗,胜如得官。有山川草木,纵横纸上;虫鱼鸟兽,飞动毫端。水到渠成,风来帆速,廿四中书考不难。惟诗也,是乾坤清气,造物须悭。

金张许史浑闲,未必有功名久后看。算南朝将相,到今几姓;西湖名胜,只说孤山。象笏堆床,蝉冠满座,无此新诗传世间。杜陵老,向年时也自,井冻衣寒。

这首词依然是的典故罗列。前三句不说出处,也可以理解,这是用典的正确方式,王国维所谓“不隔”也。

诗不穷人,这是反用典故,典出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

胜如得官,出自唐朝郑谷《静吟》:“相门相客应相笑,得句胜于得好官。

后来一串形象的描写,来赞扬文笔之妙。因此说,有如此文笔,考取功名应该水到渠成。唐朝时,郭子仪担任中书令甚久,主持官吏选报达二十四次之多。

下阕读起来更费劲。金张许史是汉宣帝时期的四大家族,算不得什么,未必能够长久。数一数,南朝的将相豪门,如今还有几个?西湖那么多名胜,如今也仅仅孤山而已。

象笏堆床,蝉冠满座。《旧唐书·崔神庆传》说,崔氏一门家宴的时候,象笏堆满床,表示家中做官者太多。但是和诗人比,却没有什么可以传世的。当年杜甫也“艰难苦恨繁霜鬓”不是?杜诗《空囊》“不爨井晨冻,无衣床夜寒“。

观宋填词合集156-165(短寿陈人杰与众不同)(3)

三、痛斥苟安之人尸位素餐

《沁园春·记上层楼》是一首骂人的词作:

记上层楼,与岳阳楼,酾酒赋诗。望长山远水,荆州形胜,夕阳枯木,六代兴衰。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归来也,对西湖叹息,是梦耶非?

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恨孤山霜重,梅凋老叶;平堤雨急,柳泣残丝。玉垒腾烟,珠淮飞浪,万里腥风送鼓鼙。原夫辈,算事今如此,安用毛锥?

上片怀古,写自己游历江南的心得。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孙权、刘备都是乱世英雄,刘表的儿子则是个庸才。《三国志 》中,曹操曾经叹息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

下片写现实。诸君傅粉涂脂,问南北战争都不知。这两句讽刺之意,可比鲁迅先生的杂文,像匕首与投枪一样锋利。

国势危急,而掌权者尸位素餐,没有任何应对之策。像我们这种读书人,也应该投笔从戎了。

关于这首词,陈人杰也有一个小序:

予弱冠之年,随牒江东漕闱,尝与友人暇日命酒层楼。不惟钟阜、石城之胜,班班在目,而平淮如席,亦横陈樽俎间。既而北历淮山,自齐安溯江泛湖,薄游巴陵,又得登岳阳楼,以尽荆州之伟观。孙刘虎视遗迹依然,山川草木,差强人意。洎回京师,日诣丰乐楼以观西湖。因诵友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句,叹息者久之。酒酣,大书东壁,以写胸中之勃郁。时嘉熙庚子秋季下浣也。

其中无名氏的断句有“东南妩媚,雌了男儿”,即暖风熏得游人醉之意,南渡君臣苟安江南,早就没有了岳飞李纲等人的英雄豪气,忘记了靖康之耻。

陈人杰20岁时,从福建北上赴江东考试,游历江南时对景怀古,有感于于心。到了临安时,听了友人“东南妩媚,雌了男儿”之句后,写下了这首《沁园春·记上层楼》抒发“胸中之勃郁”。

观宋填词合集156-165(短寿陈人杰与众不同)(4)

四、投笔请缨

这首《沁园春·丁酉岁感事》是陈人杰的代表作品:

谁使神州,百年陆沉,青毡未还?怅晨星残月,北州豪杰;西风斜日,东帝江山。刘表坐谈,深源轻进,机会失之弹指间。伤心事,是年年冰合,在在风寒。

说和说战都难,算未必江沱堪宴安。叹封侯心在,鳣鲸失水;平戎策就,虎豹当关。渠自无谋,事犹可做,更剔残灯抽剑看。麒麟阁,岂中兴人物,不画儒冠?

上阕写时局之艰危。

岳飞的《满江红》曾经写到“靖康耻、犹未雪”,其中有两个含义,其一,是灭国受辱之痛,其二是失去中原故土之痛。

1234年宋蒙灭金,同年宋军出兵北上收复三京,结果遭到元兵反击,大败而退。史称:端平入洛。这件事成了宋元战争全面爆发的导火索。

丁酉岁,正是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 年),北宋亡国百年。虽然金国已经灭亡,但是中原故土并没有收回。蒙古军队再次南下,宋军只能采取守势。收复中原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接着讽刺朝廷官员,要么如同刘表一样空谈坐失良机,要么如同殷浩(字深源)一样轻率北伐失利。年年传来的,都是令人沮丧的消息。此处用冰合、风寒形象化的表示南宋的形势。

下阕写报国之志向。首先说南宋此时战不能胜、守未必能成的局面。但是苟安于江南,同样可能遭遇灭国的危险。后面写自己有心杀敌、报国无门的困窘。最后,讽刺当权者无谋,而局势尚可挽回,自己有意建功立业的志向。

观宋填词合集156-165(短寿陈人杰与众不同)(5)

结束语

陈人杰和大多数辛派词人一样,在豪放词中抒发报国之志。可惜他和辛弃疾、陆放翁、刘克庄、陈同甫等人一样,都没有机会实现抱负。

另外,南宋北伐,几乎没有完全成功的时候。文人填词尚可,恐怕多是纸上谈兵而已。

结束时,依照填词一首为今天作业,《沁园春·读陈人杰词有感》:

读此龟峰,忆我稼轩,词写心寒。惜班师武穆,黄龙未捣;北征侂胄,函首安边。故国铜驼,西湖歌舞,楼外青楼山外山。南朝事,算兴亡六代,掩耳偏安。

误身莫恨儒冠,数多少英雄去未还?叹芸窗投笔,封侯定远;中流击楫,逐鹿中原。壮志能期,光阴不驻,醉里挑灯把剑看。燕台上,对悠悠天地,涕泗流涟。

@老街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