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境内有两条著名河流,分别是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孕育了辉煌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希腊人把这块土地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因此古巴比伦文明也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或两河文明。
随着文明的产生,两河流域先后被多个大帝国统治,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帝国控制了两河流域,由于这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阿拉伯帝国将首都设在了巴格达,从此之后,伊拉克地区成为了整个帝国的中心所在。
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面积达到了1340万平方公里,在亚洲和非洲都有漫长的海岸线,包括现在的北非、阿拉伯半岛、以及波斯湾的海岸线。因此来自整个帝国的物资,可以通过船舶运到波斯湾,然后通过两河运到巴格达,相反,从巴格达沿着河流出海也是非常方便。但随着阿拉伯帝国的灭亡,以及各个阿拉伯国家的产生,两河地区的出海开始变得困难。
帝国灭亡后,阿拉伯地区开始由不同的部落统治,到了16世纪,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大部分阿拉伯地区,两河地区则成了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行省。当时奥斯曼帝国在两河地区设置了三个行省,分别是摩苏尔、巴格达和巴士拉。
摩苏尔省的范围相当于现在伊拉克的北部地区,与小亚细亚东部和叙利亚北部联系紧密。巴格达省的范围相当于现在伊拉克的中部地区,扼守波斯和叙利亚之间的传统商路。巴士拉省的范围相当于现在伊拉克南部沿海地区和科威特。
三个行省之中,只有巴士拉省拥有海岸线,而巴士拉省海岸线最长的地区是科威特县。科威特县隶属于奥斯曼帝国巴士拉省,县长由科威特的部落酋长兼任,而省级行政区的长官由奥斯曼帝国直接任命。这些省级长官的统治仅限于三个省的核心城市,其他地区很大程度上依靠传统的部落管理,因此科威特县的县长便直接由当地的部落酋长兼任。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科威特的酋长兼县长就认为,他们与巴士拉省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这为后来科威特的独立,提供了一个依据。到了19世纪,随着奥斯曼帝国的不断衰落,欧洲列强的势力侵入了两河流域,奥斯曼帝国和德国关系密切,为了防止德国把势力扩张到波斯湾,英国便开始扶植科威特县独立,以便削弱巴士拉省的出海能力。
在英国的逼迫下,奥斯曼帝国同意把科威特县变成了英国的保护地,与巴士拉省进行了切割。奥斯曼帝国灭亡后,英国将摩苏尔、巴格达,巴士拉整合,变成了英属伊拉克殖民地,而科威特并不属于英属伊拉克,而是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国。1932年,伊拉克完全独立,科威特继续由英国控制。直到1961年,科威特脱离英国,获得了独立。
科威特独立,严重制约了伊拉克的出海,从地图上看,伊拉克的版图像一个倒三角区域,内陆地区面积广阔,出海口却非常狭小,而科威特就位于伊拉克出海口的南部。科威特面积虽小,但海岸线却长达五百公里,达到了伊拉克海岸线的九倍,而且科威特还有一座大岛,名叫布比延岛,挡住了伊拉克的大部分海岸线,因此伊拉克可以利用的海岸线比实际上还要短得多。由于出海受到制约,1932年伊拉克独立后,多次要求英国归还科威特,但遭到了英国的拒绝,最终在1961年,在英国的支持下,科威特宣布了独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