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341期)在大隋王朝时期,最让隋朝两代皇帝头疼的边患之国,当属高句丽,这个小国就像一屎壳郎,又臭又硬又不听话,而且桀骜不驯,没事还想在大隋朝这老虎嘴边拔一根毛。在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时期,这高句丽就很不听话,尤其在公元596年后,有一个叫婴阳王的家伙继位,做了高句丽的老大。这家伙可能比较年轻,野心也比较大,可能觉得自己的国家太小了,需要发展那么一下,于是就瞧上了隋朝的这块肥肉。
可是,根据实力来看,那高句丽就是个弹丸之国,就是个蚂蚱的能量,而大隋朝对于高句丽而言,那就是超级大国,那是狮子和老虎这种能量。但高句丽这个新王却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偏要找厉害的进行挑战,于是他经常派兵侵扰大隋朝的边境。
一开始隋文帝觉得这小子可能有点傻,不懂事,不与他一般见识,于是就派遣使臣去跟高句丽的婴阳王谈判,实际上是去用言语先警告他一下:“你小子这次侵扰我大隋朝的边境,我不与你一般见识,若是再这样干,我可要收拾你了。”同时,还给高句丽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那就是不准再和突厥结盟,要向大隋朝臣服,年年纳贡称臣。
高句丽一看人家大隋朝的脸色不好看了,也不敢硬来,表面上和和气气地答应了大隋朝的条件。可是谁想这小子表面上一套,背地里又有一套,刚没过一年,高句丽婴阳王就又开始不安分了,史载“元率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但被隋军打败。但这一次大隋朝的皇帝不能容忍了,一方面是高句丽虽然表面上称臣,但实际上并不按时纳贡;另一方面高句丽如此作为,已经对大隋朝的边境造成了严重侵害,影响了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当然也影响了大隋朝对边境的统治和管理,同时,也严重侮辱了大隋朝的颜面。
在国家疆域不容侵犯一寸的这种传统理念之下,隋文帝勃然大怒,这次再也不跟高句丽警告了,而是直接武力解决,派遣水陆30万大军进攻高句丽。全军总司令为第五子杨谅、上柱国王世积。水军总指挥则是周罗睺,周罗睺这个人在史载中还是很有本事的,善骑射,通兵法。
但这次出征非常令人遗憾,因为三十万之众的大隋军队还没开赴战场一线进行决战,已经自败。原因令人很意外,也可以说是天意。杨凉所统领的陆上主力部队在开赴战场的路上,遇见了罕见的暴雨,搞得粮草运输出现了严重问题。我们都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粮草都出现问题了,士兵吃什么,马匹吃什么呢?但食物短缺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这时候军中士兵开始大量生病,这可是最要命的。
除了陆上部队出师不利之外,水军的出师也极其不利。周罗睺统领的水军部队是从东莱集结出发,但到海上后,却遇见了难以料想的飓风,把船只都刮翻了。水军基本葬送大海。
到这年秋天,大约是9、10月份,水陆两支部队返回的时候,三十万大军折损十之八九,甚至可以说,这次出征几乎是全军覆没。但不是被敌军打败而全军覆没,而是被天灾搞死的。
这事很快传到了高句丽,高句丽上下肯定一开始是乐坏了。但是仔细想想,就不敢乐了,因为隋朝损失如此惨重,大隋朝的皇帝如果一怒之下,再来个率领倾国之兵杀过来,那恐怕可就是灭顶之灾了。于是一想:“算了,这回赶紧去当孙子吧。既然大隋朝发兵攻打我,是因为我不老实,不纳贡,不称臣,那么我就照着大隋朝的要求做一回吧。”高句丽派遣使臣带着虔诚卑微的书信,来到隋朝的都城,隋文帝一看,火气就消了一半,于是也就顺着这个台阶,让此事就这样了。
但到了隋炀帝的时候,高句丽又开始不老实了,违背信条,背着大隋朝又开始和突厥搞在了一起。这时候,隋炀帝杨广跟他老爸的做法一样,也是先言语警告,如果表现很好,就既往不咎。当时杨广来到了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此地就是突厥的地盘,突厥可汗恭恭敬敬来拜见杨广。但是小小高句丽的婴阳王却没来见杨广。
于是大隋朝的皇帝杨广就派牛弘给高句丽的使者传达旨意,内容是这样的:“朕以启民诚心奉国,故亲至其所,当往涿郡,尔还日,语高丽王知,宜早来朝,勿自疑惧,存育之礼,当同于启民。如或不朝,必将启民巡行彼土。”意思很简单,你来了,我以礼相待,你不来朝拜,我就带着部队到你的国家去巡行狩猎去。
但高句丽这个婴阳王胆子也真不小,他不但不来,还不按时朝拜进贡。到了公元612年,隋炀帝腾出手来,准备收拾高句丽。当时隋炀帝说:“眷彼华壤,翦为夷类。”大有犯我大隋,虽远必诛的气概,但是结果却出现了意外,隋朝雄兵百万,本可完胜,但却因隋炀帝2句话导致全军惨败。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备注:此处主要说的第一次征高句丽情况)。
首先我们得说说隋炀帝这个人的性格,根据史载的情况来看,隋炀帝这个人性格有点自大,另外是比较好面子。但我们都知道,冠冕堂皇的东西是用来忽悠人的,那东西靠不住,可隋炀帝却有时候表现得十分天真。在攻打高句丽的时候,这时候双方已经是战争状态,既然是战争那就是白刀进红刀子出,那是生死之战,那是流血之战。
可是隋炀帝当时下了一道圣旨,其中有2句话,被史学家指指点点了好多年,其中第一句的大意是我们是大国,要有大国气度,不能乱杀;第二句是如果对方一旦投降,我们就要立即收起兵器,以礼相待。
隋炀帝这两句要求,哪里是鼓舞士气,让士兵来打仗的呢?分明是教育士兵怎么在战场做个用道德能力去感化对方的傻子。这样以来,全体将士士气一下降低了很多。因为战争都是你死我活的,很残酷的,所有的战前演说和圣旨,都是鼓励士兵勇敢杀敌,争取取得胜利的。因此,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因为隋炀帝这2句话,后果非常严重,因为高句丽很狡猾,如果凭实力打,他肯定是打不过隋军的,但是他们发现一投降,隋军就停止进攻。
于是,高句丽开始玩阴的了,那就是,我打不过你的时候,就玩假投降。然后,在你不攻打我的时候,我就赶紧积极筹备,等准备差不多了,就不跟你玩了。如此反复,搞得隋军士气低落不说,士兵也很疲惫厌战。
除此之外,隋炀帝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在部队的部署上也有问题,可以说,完全是前秦苻坚南下时候的一个翻版。隋炀帝在公元610年下达了征伐高句丽的圣旨,然后征调的部队总数高达一百三十万,有专家说其中三十万属于后勤人员,单作战部队可能是一百万,(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是,作战部队的人数是130万,而后勤、运输、补给等杂七杂八的人员加起来共有三百多万,也就是说第一次征高句丽,总共动员的总人数约有五百万,这个数据有争议,史学家并不认可)。
可是这一百万部队不是一下子到达攻打高句丽的前线的,而是络绎不绝前往。最开始出发的部队已经达到前线的时候,最后的部队还没有集结完毕,其中路上还有不断前进的部队。总之看似百万之众,但是实际上部队的部署给人的感觉那是稀稀拉拉,像在组团去前线旅游,一拨又一拨的,如此分散,作战力根本就没法得到体现。
本次战争的结果是,大隋朝出动的兵力之大,堪称历史之最(如果按争议数据的话),但百万之众,本可完胜,却因隋炀帝的2句话搞得士气涣散,将领和士兵作战的方式都被打乱,再加上高句丽的顽抗和狡诈,以及海战失利——水军将领宇文述等九支军队渡过辽河时,军队的人数高达三十万,但战败返回仅剩两千七百人,对比之差,简直史无前例的惨败。第一次攻打高句丽以这样的惨败结果结束。
结语:因为一个边患小国高句丽,大隋朝两代皇帝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隋炀帝除了这第一次,他还发动了第二次和第三次,不过都因各种原因以失败告终。
对于大隋朝和高句丽,有一个比喻能够非常恰当说明大隋朝和高句丽之间的关系,就是狮子和蚊子。这大隋朝看似幅员辽阔,兵强马壮,宛如一头雄狮,而这个高句丽弹丸之国,又穷又小,就像一只小蚊子,但问题就在这么悬殊的对比之下,狮子般的大隋朝却始终没有吃掉这个蚊子般的高句丽,反而被这只其貌不扬的小蚊子折磨得痛苦不堪,甚至促成了大隋朝的衰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