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学语文古诗词(趣味古诗词30种下)(1)

趣味学语文古诗词(趣味古诗词30种下)(2)

联珠诗

联珠诗:又名顶针诗,是用修辞中的顶针格写成的诗。顶针是用前一句或前联的结尾词语,来做后一句或后联的起头,使前后两句头尾蝉联,上下递补。联珠诗最早见于汉乐府,后代多有续作。

平 陵 东 〔汉〕·无名氏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劫义公,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此诗出自《乐府诗集》,其中用了联珠格,或可看作联珠诗的初级形态。诗篇揭露官府用“绑票”方式,迫害和敲榨善良无辜的百姓。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唐〕·李 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联珠诗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每句蝉联;二是每联(或每小节)前后蝉联;还有一种是每句都吟同一事物,某些词语在句子中重复出现。


拨 不 断 〔元〕·马致远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题柱虽乘驷马车。且看了长安回去。

这首小令选自《全元散曲》除首尾两句外,都是联珠格。慨叹寒儒虽有仕进之心,题柱之志,却无人赏识。


松 月 〔元〕·明 本

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无穷。松生金粉月生免,月抱龙珠松化龙。

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共。

此诗先自赵翼《陔余丛考》,作者明本,为元代诗僧。这首吟松月诗为联珠体诗中的另一种格式,即每句都吟同一事物,某些词语在句子中重复出现,而不是前后蝉联。


顶 针 诗 〔明〕·吴承恩

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春不荣华冬不枯,云来雾往只如无。

无风摇曳婆娑影,有客欣怜福寿图。图是西山坚节老,清如南国没心夫。

夫因侧听称梁栋,台为横柯作宪乌。

此诗选自《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为唐僧与几位长老在木仙庵的联句诗,前一联的末一字与次联的第一字相同,前后蝉联。


离合诗

离合诗:是一种分离、合并字形成字的诗。《沧浪诗话·诗体》:“离合,字相析合成文,孔融'渔父屈节’之诗是也。”常见的情形是,每四句离合一字。即每次句的第一字与前一句的第一字相犯,分离出一个字,或一个偏旁,或某种笔划,再与后两句分离出的字、偏听、偏旁、笔划,合并成另一个字,故称合离诗。也有六句离合为一个字的。


离合作郡姓名字诗 〔汉〕·孔 融

渔父屈节,水潜匿方;与时进止,出寺弛张。吕公矶钓,阖口渭旁;九域有圣,无土不王。好是正直,女回于匡;海外有截,隼逝鹰扬。六翮将奋,羽仪未彰;蛇龙之蛰,俾也可忘。玟璇隐曜,美玉韬光。无名无誉,放言深藏;按辔安行,谁谓路长。

前四句的第一句渔字,第二句水字,渔犯水字而去水则存“鱼”字;第三句时(繁体)字第四句有寺字,时犯寺字而去寺,则存“日”字。“鱼”与“日”字合为“鲁”字。“吕公”四句,上联离“口”,下联离“或”字,合为国(繁体)字。以下类推。此诗前四句以“渔父屈节”起兴,接叙姜太公垂钓于渭水之滨,过着隐居生活,后这周王赏识,有如雄鹰展翅,奋发有为。末叙君臣相待,并辔而行。


作离合诗 〔南朝宋〕·谢灵运

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加我怀缱绻,口脉情亦伤。剧哉归游客,处子忽相忘。

“古人”两句离“口”字,“加我”两句离“力”字,“剧(繁体)哉”两句离“刂”,六句诗离合为一个“别”字。全诗写出了男女离别的场景,可见其匠心独具。


独韵诗

独韵诗:是指诗词中通首用同一字作韵脚,也称福唐体、独木桥体。用同字作韵,堪称奇特。独韵诗少见,独韵词常见。


瑞 鹤 仙·隐括《醉翁亭记》 〔宋〕·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荒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

游也,山肴野蔌,酒冽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难,醉翁亭也。

短短一首《瑞鹤仙》,隐括了欧阳修《醉翁亭记》数百字的内容,且保持了原作的艺术风格,十分巧妙。


水 龙 吟 〔宋〕·辛弃疾

听兮清佩琼瑶些!明兮镜秋毫些!君无去此,流昏涨腻,生蓬蒿些!虎豹甘人,渴而钦汝,宁猿猱些!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无助,狂涛些!

路险兮山高些!愧于独处无聊些!冬糟春盎,归来为我,制松醪些!其外芬芳,龙团凤片,煮云膏些!古人兮既往,嗟予之乐,乐陶陶些!


醉太平 〔清〕·朱守方

邻狗吠声。池鱼跃声。萧萧叶堕阶声。闻空梁鼠声。沉沉鼓声。寥寥磬声。

小楼横笛声声。接长街柝声。


翻韵诗

翻韵诗:是将通常的词语颠倒过来,使之每句协韵,所以也称“倒字诗”。内容多寓讽谕之意,诙谐有趣,令人发笑。


赠漳州崔使君乡饮翻韵诗 〔唐〕·黎灌

惯向溪边折柳杨,因循行客到州漳。无端触忤王衙押,不得今朝看饮乡。

本诗每句句尾均应倒过来理解。据说唐人黎灌是位狂士,他游历到福建漳州,常常在酒席上耍酒风,当地举行乡饮那天,招待人唯独不请他,他就写了这首翻韵诗,递交崔刺史,同座的人看了都大笑,崔史君马上派人将他招来。


倒字诗 〔明〕·无名氏

翁仲将来作仲翁,也缘书读少夫工。马金堂玉如何人,只好州苏作判通。

此诗除句尾翻韵外,第二句的“书读”、第三句的“马金堂玉”、第四句中的“州苏”分别是倒字。这位荫生,做苏州监郡,也就是通判,地位仅次于州府长官,此诗讽刺他胸无点墨。


八音诗

八音诗:古代称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八音,代表八种乐器。八音诗就是将八音的名称,依序冠于每句之首或每联之首。现存的以〔南朝陈〕沈炯的五古《八音诗》为最早。


八 音 诗 〔南朝陈〕·沈 炯

金屋贮阿娇,楼阁起迢迢。石头足年少,大道跨河桥。丝桐无缓节,罗绮自飘飘。

竹烟生薄晚,花色乱春朝。匏瓜讵无匹,神女嫁苏韶。土地多妍冶,乡里足尘嚣。

革年未相识,声论动风飚。木桃堪底用,寄以答琼瑶。


八 音 诗 〔唐〕·权德舆

金谷盛繁华,凉台列簪组。石崇留客醉,绿珠当座舞。丝泪可销骨,冶容竟何补。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匏居容宴豆,儒室贵环堵。土鼓与污尊,颐神则为愈。

革道当在早,谦光斯可取。木雁材不材,吾知养生主。


八音歌·赠晁尧民 二首 〔宋〕·黄庭坚

金生寒沙中,见别会有时。石上千年柏,材高用苦迟。丝乱犹可理,心乱不可治。

竹斋闻履声,乃是故人来。匏苦只多叶,水深难为涉。土床不安席,象床卧烨烨。

革与井同功,守道非关怯。木直常先阀,樗栎万世叶。


盘中诗

盘中诗:是将诗句写于盘中,屈曲成文,词意回环。它以晋苏伯玉妻的《盘中诗》而得名。其中不少诗句可以倒读,已是道地的回文。此后仿作者众,如唐初某女子有《鞶鉴图·转轮构枝八花鉴铭》,王勃称它“藻丽反复,文字萦回,句读曲屈,韵谐高雅”。唐会昌中,又有侯氏《绣龟形诗》。因此,《盘中诗》不妨认为是回文诗的雏型。


盘中诗 〔晋〕·苏伯玉妻

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

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更非。还入门,中心悲。北上堂,西入阶。

急机绞,杼声催。长叹息,当语谁?君有行,妾念之。出有日,还无期。

结巾带,长相思。君忘妾,未知之;妾忘君,罪当治。妾有行,宜知之。

黄者金,白者玉。高者山,下者谷。姓为苏,字伯玉。人才多,智谋足;

家居长安身在蜀,何惜马蹄归不数。羊肉千斤酒面斛,令君马肥麦与粟。

今时人,直四足。与其书,不能读。当从中央周四角。

相传西晋人苏伯玉出使蜀国,久而不归,远在长安的妻子便将所作之诗,按特殊形式写在盘中相寄。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显然是为了唤起丈夫的归心。而实际上,此诗本身就极富特色,它以措辞精练的三字句为主,且多处用民歌比兴的手法,在匀称的节奏中委婉推进感情的表达,吟来十分动人。其末篇,用七言点明盼归主旨,语句舒展而醒目,最后揭示读法,编排巧适,独具匠心。


回文诗

回文诗: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回文诗回复读之,皆歌而成文也。”广义的回文体诗,包括诗、词、曲、赋、箴铭等,狭义的则专指回文诗。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奇葩,很多是古代妇女在不能直言幽情暗恨时之苦心之作。其中以奇巧多变、文彩斐然而著称的,当推前秦苏蕙的《璇玑图》。朱存孝《回文类聚序》云:“自苏伯玉妻《盘中诗》为肇端,窦滔妻作《璇玑图》而大备。”

前秦苏蕙的《璇玑图诗》,可说是中国古代女子才情与苦难的象征。据《晋书》记载,苏蕙之夫窦滔在前秦为官,不幸被徙流沙,苏氏因极度思念,故创制此诗。此诗共841字,纵横反复,皆成章句,是言可顺读、反读、横读、斜读、交互读、蛇行读、退一字读、叠一字读、间一句读、左右旋读,皆成诗词,构思奇巧,旷古绝后。每首诗语句节奏明快,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如诉如怨;情真意切。据说,从中能得出三、五、六、七言诗若干首。明孝宗时,起宗道人把璇玑图分解为七个分图,读诗达三千五百七十二首。后来康万民读诗达四千二百零六首,乾隆四十六年,扶风知事熊家振撰修的扶风县志,言其读诗达九千九百五十八首。至今尚无定数。读之,伤感处催人泪下;愉快处,使人破涕而笑;真可谓妙手天成。故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有诗称赞云: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亦自英灵苏蕙子,只无悔过窦连波。


兹仅录组诗数首以飨读者:

仁智怀德圣虞唐,贞妙显华重荣章。臣贤唯圣配英里,伦匹离飘浮江湘。

钦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林阳潜曜翳英华,沉浮翼逝颓流沙。

岑幽岩峻嵯峨深,渊重涯经网罗林。阳潜曜翳英华沉,浮翼逝颓流砂鳞。


邵南周风,兴自后妃。卫郑楚樊,历节中围,咏歌长叹,不能奋飞。

齐南双发,歌我哀衣。曜流华观,冶容为谁?情微宫羽,同声相追。

诗情明显怨,怨义兴理辞;辞丽作比端,端无终始诗。


嗟叹怀,所离经。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葩粉光,珠曜英。多思感,谁为荣?

怀所离经,伤路旷遐。君房帏清,朗容饰华。光珠曜英,谁感思多?

寒岁识凋松,贞物知始终。仁贤别行士,颜丧改华容。


嗟叹怀所离径,遐旷路伤中情;家无君房帏清,华饰容朗镜明。

楚樊厉节中闲,多思感谁为荣?周风兴自后妃,葩纷光珠耀英。

长叹不能奋飞,双发歌我衮衣;华观冶容为谁?宫羽同声相追。


象这样的诗可以组成很多,有兴趣时不妨自己尝试一下,去发现新的读法。


四言回文诗 〔南朝宋〕·贺道庆

阳春艳曲,丽景夸文。伤情织怨,长路怀君。

惜别同心,膺填思情。碧凤香残,露晓金屏。


春游 五言回文诗 〔南朝齐〕·王 融

枝分柳塞北,叶暗榆关东。垂条逐絮转,落蕊散花丛。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

低吹杂纶羽,薄粉艳妆红。离情隔远道,叹结深闺中。


六言回文诗 〔南朝梁〕·萧 祗

青山映雪含思,碧草抽烟系情。屏香梦愁月落,棹兰吟苦风清。

零珠泪红轸促,惨云娥翠杯停。听君唱我离恨,声悲心凄骨惊。


四时回文诗四首 〔唐〕·薛 氏

花朵几枝柔傍砌,柳丝千缕细摇风。霞明半岭西斜日,月上孤村一树松。


凉回翠簟冰人冷,齿沁清泉夏井寒。香篆袅风青缕缕,纸窗明月白团团。


芦雪覆汀秋水白,柳风凋树晓山苍。孤帷客梦惊空馆,独雁征书寄远乡。


天冻雨寒朝闭门,雪飞风冷夜关城。殷红炭炎围炉暖,浅碧茶瓯注茗清。


苏轼的反复诗图

历代不少有才之士纷纷想模仿“璇玑图”创作诗歌,以与苏蕙平分秋色;但最终除了作出一些“回文诗”外,仅有宋代大学士苏轼创造的一种“反复诗”,尚有一些“璇玑图”的意韵,全文排列见下。

“反复诗”的字排成一菱形,外圈任取一字开始,左旋右旋,读之皆可,能得五言绝句三十首;圈内十字交叉的十三个字,顺读、横读、逆读,可得七言绝句四首;以中间的“老”字为枢纽,左右上下旋读,又可得诗若干首;若将所有二十九字任取一字随意回旋,取其压韵,还能得诗若干首。据说以这二十九字反复变化,可读出七、八十首诗来(按,我已经读出一百多首,见下。),可以说是神奇巧妙,与“璇玑图”异曲同工。然而,从气势上,变化的花样和难度上,它仍难与“璇玑图”相提并论。苏蕙用一腔幽情创制的“璇玑图”真能称得上千古之绝唱!


回文词

回文词:始见北宋,这与宋词创作繁荣有关系。元明回文词极少。此后清词继起,回文词可宋代匹敌。据资料现存的回文词有以下几种形式:一、上片下片都随句反复;二、同一词调由末尾倒读,其中有的是下片为上片的倒读,有的是全篇从末尾倒读,倒读时,有的句式不变,有的句式改变;三、借读回文:次句从前一句中借用几个字,回读成句;四、倒读后成为另一词调;五、倒读成为诗(也有诗改为词的);六、回环韵:上下片按同一词调同句倒读,成为另一首词。


西江月·泛湖 〔宋〕·苏 轼

雨过轻风弄柳,湖东映日春烟。晴芜平水远连天,隐隐飞翻舞燕。

燕飞翻飞隐隐,天连远水平芜。晴烟春日映东湖,柳弄风轻过雨。

这首词描写泛舟湖上所见春景。其上下片互为回文,意义相仿,但因景物出现次序不同,意态便有分别。上片写雨后初晴,下片则为因晴转雨,全词表现出晴雨之间的反复变化,同时也暗示了泛湖人的悠然心境。


回文词《虞美人》改回文七律诗

时来冷雨秋凉峭,醒梦诗怀绕。月明辞泪怨愁情,夜寂,断魂归恨客心惊。枝疏落叶枯残日,雁唳驰风疾。苦声悲笛暮船征,远岸,露堤幽树玉蝉鸣。


回文七律

时来冷雨秋凉峭,醒梦诗怀绕月明。辞泪怨愁情夜寂,断魂归恨客心惊。

枝疏落叶枯残日,雁唳驰风疾苦声。悲笛暮船征远岸,露堤幽树玉蝉鸣。


回文曲

回文曲:有了回诗和回文词,自然也有回文曲,它始于元代,这与元代散曲创作的兴起有关,现存的很少。


回文曲·普天乐 三首 〔元〕·仲龙子

普天乐·自 况

竹敲风,虚檐转月,素秋天爽气新,疏花菊老含清露。梧庭瘦影,梧庭瘦影,影瘦庭梧。

回文倒读:梧庭瘦影,影瘦庭梧,影瘦庭梧露。清含老菊花疏,新气爽天秋素,月转檐虚风敲竹。


普天乐·欢 情

凤鸾交,浓欢密爱,弄花将嫩叶攀,恐怕匆匆忙迎送。逢难易别,逢难易别,易别难逢。

回文倒读:逢难易别,易别难逢,易别难逢送。迎忙匆匆怕恐,攀叶嫩将花弄,爱密欢浓交鸾凤。


〔明〕李开先《词谑》:

迷迷闷闷沉沉睡睡,眉双蹙,蹙双眉。沉沉闷闷迷迷睡,垂泪珠、珠垂泪、垂珠泪。呀,实事成虚,虚事成实。怕离别、别离怕、怕别离。腰围瘦减,瘦减腰围。凤期鸾、鸾期凤、凤鸾期。


卷帘燕儿落 李知其

难离别,情万千。眠孤枕,愁人伴。阅庭小院深,关河传信远。鱼和雁天南,看明月,中肠断。

倒读则成:断肠中,月明看。南天雁,和鱼远。信传河关深,院小庭闲伴。人愁枕孤眠,千万情,别离难。


药名诗

药名诗:是在诗词中嵌用中药名,联缀成篇。


药名诗 〔南朝齐〕·王 融

重台信严敞,陵泽乃闲荒。石蚕终未茧,垣衣不可裳。

秦芎留近咏,楚蘅摇远翔。韩原结神草,随庭衔夜光。

药名诗始于南朝齐,现存最早的即王融的这首诗。全诗每句诗中都嵌用了一个中药名。(重台、陵泽、石蚕、垣衣、秦芎、楚蘅、神草、夜光〔锦草别名〕)


药名诗 〔南朝梁〕·萧 纲

朝风动春草,落日照横塘。重台荡子妾,黄昏独自伤。烛映合欢被,帷飘苏合香。

石墨聊书赋,铅华试作妆。徒令惜萱草,蔓延满空房。

此诗用了十个中药名。横塘:谐音莨菪,又名断肠草。


答鄱阳客·药名诗 〔唐〕·张 籍

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

这首诗中共用了五个中药名,除“半夏”为直接嵌用外,地黄、枝子(栀子)、桂心,都是离合前句句首字而成,而“喜君子”则是中药名“使君子”的谐音。


荆州即事药名诗八首 黄庭坚

1、四海无远志,一溪甘遂心。牵牛避洗耳,卧著桂枝阴。

2、前湖後湖水,初夏半夏凉。夜阑乡梦破,一雁度衡阳。

3、千里及归鸿,半天河影东。家人森户外,笑拥白头翁。

4、天竺黄卷在,人中白发侵。客至独扫榻,自然同此心。

5、垂空青幕六,一一排风开。石友常思我,预知子能来。

6、幽涧泉石绿,闭门闻啄木。运迤胡奴归,车前挂生鹿。

7、雨如覆盆来,平地没牛膝。回望无夷陵,天南星斗湿。

8、使君子百姓,请雨不旋复。守田意饱满,高壁挂龙骨。


歇后诗

歇后诗:指诗句中引用成语或现成语句,字面上只用前面部分,结尾一字省去,而其本意却在后面省去的一字,故称“歇后”。


歇后诗 ·无名氏

抛却刑于寡(妻),来看未丧斯(文)。止因四海困(穷),博得七年之(病)。

既折援之以(手),全目请问其(昏)。且过子游子(夏),弃甲曳兵而(奔)。


北诗选自清代独逸窝退士所辑《笑笑录》。全诗实为“抛却妻,来看文,止因穷,博得病,既折手,全目昏,且过夏,弃甲奔。”

明代褚理斋曾为夏五家的塾师,夏五个头很矮,他妻子却长得很高。两人站在一起时,夏五身高只到他妻子的胸部,于是塾师作诗一首相嘲。如下:

夏五先生罔谈彼(短),夏五娘子靡恃已(长)。 有时堂前相遇见(面),刚刚撞着果珍李(柰)。


剥皮诗

剥皮诗:是指套用前人名诗并赋予新意的仿拟之作。唐朝诗人崔颢的名诗《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此诗一经鲁迅之手,便活剥出《吊大学生》这首伤今感古之作:“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处空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专车队队门前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颠倒诗

颠倒诗:选前人的诗,一字不改,只颠倒一下诗句的次序,意思就可以完全不同于原诗。宋朝莫子山,某日到山上去游玩,见前面不远处有一寺庙,便禁不住吟起一首唐诗来:“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随后,他进入寺内与和尚交谈,发现那和尚谈吐庸俗。于是他在壁上题了一首诗:“又得浮生半日闲,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终日昏昏醉梦间。”


集句诗

集句诗:是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重新组合拼集而成的诗,并表现一个新的意境。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晚年喜用此体。如他的《招叶致远》诗:“山桃溪杏两三栽,嫩蕊商量细细开。最是一年春好处,明朝有意抱琴来。”这首诗依次取自唐代雍陶《过旧宅看花》、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各一句。


题画诗

题画诗:即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形式。一幅好的画作,配上恰当的题诗后,会更有价值。董必武同志书法甚好,常有人请他题字。他在何香凝所画的《墨梅》中题诗曰:“花寒不落墨常新,劲挺疏枝最有神。端的双清楼主作,化身如愿暗香真。”“双清楼主”为何香凝老人的号,在这首诗里,董老借赞梅花岁寒不凋、劲挺有神,颂扬了何香凝老人的高尚品质。


趣味学语文古诗词(趣味古诗词30种下)(3)

趣味学语文古诗词(趣味古诗词30种下)(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