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流传,离不开姓的文化,也就是姓氏的文化。姓氏是一个社会层面的符号,也是家族系统的血缘标识,代表古人对祖先的尊敬与崇拜。自古有典籍《百家姓》,而事实上,中国的姓氏有一万多个,每一个姓的起源就是一段故事。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姓氏来源的一种特殊途径——古代封建君王赐予的姓氏。都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但这姓若是皇帝所赐,表彰功勋,那是极其荣耀的。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时就面临着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国都的设立。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或出于淮泗,或起于中原,都希望这个崭新的王朝能够定都洛阳,这样从地缘上与他们的家乡封地联系更紧密,同时也能效仿周王朝国祚绵长,因为定都关中的大秦历经二世就灭亡了。但这时候,有一个人面见刘邦,力排众议,而他的身份非常卑微,只是一个驾车的戍卒,他叫娄敬。
娄敬目光远大,从地理方面分析了为何汉朝应该建都于关中,而洛阳地处中原腹地,一马平川,极容易被诸侯窥伺。王朝初建,百废待兴,这种疲弱的状态是绝对经不起任何动荡的,基于此,为保险起见理当在秦朝的基础上,建都于关中。而张良也认为,从对全国的控制力来讲,的确在关中建都更为妥当,刘邦一向尊重张良的意见,也就对娄敬另眼相看。“娄”与“刘”发音相近,为了表彰这位布衣贤士,刘邦特赐他姓刘,更名为刘敬。
另一个被刘邦赐姓的人是项伯,项伯代表的项氏原本是刘邦的死对头,楚霸王项羽乌江自刎后,项氏一族也跟着溃散,而其中项伯因为在鸿门宴上帮助过刘邦,使得刘邦躲过了一劫,因而得到了刘邦的赦免,被赐姓刘。只是这些因由说出来就比较令人唏嘘感叹了,而这一支刘姓族人后来取繁体字“劉”中的“金”字改为姓金。
《隋唐演义》中,瓦岗山上有个很厉害的军师叫徐茂公,足智多谋,能掐会算,而他的历史原型为隋末唐初的名将李勣。李勣,本名徐世勣,早年在瓦岗山为翟让部下,后来李密为夺权杀死翟让,徐世勣悲愤之余厚葬了翟让,然而为了反隋依然为李密做事。后来李密被王世充击败,投靠李唐,徐世勣恪守人臣本分,依然坚守黎阳,最后以李密的名义向大唐交出土地民表,没有为自己揽半分功劳。李渊听闻,对徐世勣的品格甚为嘉许,特赐姓李,为李世勣。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继位后,为避名讳改为李勣。
李勣一生效忠的对象有多少呢?翟让、李密、李渊、李世民、李治,如果算上武氏被封为皇后代唐高宗掌权,恐怕还要算上武则天,而也正是在这位帝国将星陨落之后,武氏才敢真正地夺权。而最后,他的谥号中却有一个“贞”,即“贞武”。
明朝时,出了两位姓郑的名扬海外的大人物,一位是郑和,一位是郑成功。不同的是,郑和的“郑”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成功的“郑”是本姓,又受南明隆武帝赐朱姓,被称为“国姓爷”。
郑和原名马三保,作为战奴被派侍奉当时的燕王朱棣。后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权即位,这位“三保太监”因功被赐姓郑(有一种说法,是与郑村坝战役中郑和立功有关),当然,原本的马三保作为有残疾的宦官,是不可能被赐姓朱了。后来因为率领船队出使西洋的功绩,郑和得以过继族中的孩子,这一支从此全部跟着姓郑。
郑成功原名森,与父亲郑芝龙对隆武帝有拥立之功,隆武帝赐郑成功“朱”姓,还赐给了他“成功”这个名字。郑成功就有了“国姓爷”的称号,至于为何没有人叫他“朱成功”,恐怕是因为当时的明朝气数已尽,与其说是郑家效忠朱家,倒不如说是朱家靠郑家庇佑。再者,郑成功又是独立与荷兰殖民者作战而最终收复台湾,被称为“民族英雄”,后人还是以郑姓称呼吧。
并不是所有被皇帝赐姓都是一种荣耀,有的也是一种耻辱甚至是仇恨,即为赐恶姓。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历来是男权社会,乾为坤纲,所出过的唯一一位女皇帝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武则天。武则天为了得到权位动用过各种血腥的政治手段,打压对手的同时,也掩饰了世俗对自己女性身份的轻视。她斗倒了原本的王皇后,将其族人赐姓“蟒”,斗倒了萧淑妃,将其族人赐姓“枭”,越王李贞起兵造反被称帝的武则天镇压下去,这一支李姓被赐姓“虺”。虺是传说中的大蛇,是能够修炼进化为龙的,此意是尔等虽未皇族,却大逆不道,不配再当龙子龙孙,就称为“虺”吧(《神探狄仁杰》中“蛇灵”杀手虺文忠便出自这一支)。可见武则天不但要消灭这些反对自己的人,还要在尊严人格上极尽打压。
归根结底,封建社会的制度决定一朝为一家之天下,作为维护统治的手段,赐姓就成为一种很典型的现象。
各位还听过哪些皇帝赐姓的典故呢?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行云织梦 编辑:吃硬盘吧、小二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