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什么人可以免除徭役 古代的人不愿意种田(1)

古人服徭役

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在工业不发达的古代,谁有粮食,谁的生活就过得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实际上直到近代,广大劳动人民才对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重视起来,希望自己的地越来越多,自己的生活衣食无忧,但是在遥远的古代可不是这样。

在古代,种地、服兵役就是普通民众的噩梦,这就是徭役的具象化。在宋朝、清朝引进了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的时期,农民反而更不愿意种地,宁愿把地送出去也不愿意自己种,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古代的徭役制度,在古代,徭役对于百姓的损害甚至大过赋税。

!大家点个关注和赞吧,看不完也要拉完哦,谢谢大家!

古代什么人可以免除徭役 古代的人不愿意种田(2)

陈胜吴广起义

说起徭役的起源,要追溯到秦代,因为在前秦时期商周时期基本上没有徭役的概念,商周时期是奴隶制度,只要是有什么事儿,交给奴隶去干就行,有免费的劳动力,也就没有徭役这档子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由于需要打仗,获得自由身份的奴隶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奴隶就极其稀少,那谁来种地呢?这个时候官府就想出来一套徭役制度,就是让自由民给官府白打工。所以徭役也分两种一种是徭----就是纯出力,帮官府出力种地。第二种就是兵役----帮国家当兵、守边。

古代什么人可以免除徭役 古代的人不愿意种田(3)

秦律

最早的官方徭役制度在《秦律》里就有所考证,不过《秦律》中的徭役分三种:更卒之役,正卒之役,屯戍之役。其中,更卒之役,一年一次,一次给官府打一个月的白工,干得活也不定,上到修宫殿,下到运送粮草物资,都在范围内,比如秦始皇修建阿房宫就是70万人的徭役。正卒之役就是在家附近当兵,而屯戍之役就是要去边疆守边。三样徭役每个男丁都要服。

当然,这个也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比如在秦朝,只要是你等级达到“不更”这一级的男丁,就不需要去服徭役。如果有别的原因服不了徭役的,就可以出钱雇人代替,或者直接给官府交钱,叫“过更”,交的钱叫“更赋”。

我们现在看来,一个人一辈子每年一个月的劳动,和一次两年的兵役,这徭役也没多重啊!但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只能靠两条腿赶去服役的地方,甚至有的地方,官府还不管饱,要自带口粮,这样一来,在路上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还是给官府白打工,搁谁也不愿意,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因为徭役苦不堪言,于是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

但是老百姓服徭役的完成度,和中央朝廷的权威直接挂钩,因为在信息高度不发达的古代,老百姓分散在全国各地,朝廷要有极高的权威才能调得动。比如在古代每个地方都有雄霸一方的势力,有的人不愿意让手底下的人帮朝廷白打工,就编个幌子不让人去。所以徭役实际上在隋唐以前都是地方豪族说了算的。

隋唐以前就和欧洲的中世纪一样,地方的劳动力全靠地方豪族把持,就像领主底下有附庸,附庸底下还有附庸,领主管辖不到附庸的附庸。支不支持中央的号令全靠附庸的心情,心情好就让你去,心情不好就不派人去啦。

古代什么人可以免除徭役 古代的人不愿意种田(4)

到了宋朝就又不一样了,宋朝吸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极大地削弱了地方势力对人民的掌控,加上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年年打仗,宋朝的徭役就更重了。具体有多重,我们来看看例子。

从宋真宗占城稻几十年后,到宋仁宗名臣韩琦就有上书:周县生民之苦,无重于里正衙前。里正衙前就是指宋代乡役的代名词,意思就是说,什么都没有官府分摊给老百姓的徭役重,那具体有多重呢?我们来看看到了哪种地步。

!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至有孀母改嫁,亲族分居。或弃田与人以免上等,或非分求死以就单丁。就是说,徭役让年老已久的母亲改嫁,亲族血肉分居,或者放弃田地让给别人,以免自己被官府评定为上等民,或者自杀以求自家只有一个。

在当时,里正衙前就是由官府评定的乡里一等户来担任,就是让他们来担任乡里的徭役相关工作,其中有一项工作就是负责乡里的征粮、运粮,听着感觉没什么,就像一个纯出力的工作,但是具体操作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运粮过程中造成的损耗,全部都由里正衙前来承担,征粮的数量不够,也需要里正衙前自己掏腰包补,现在看完全就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让谁做谁都不愿意,我出人出力去干一个明摆着吃亏的事,还得罪人,鬼才去干呢!

之所以有人把地给人,或者自杀,就是为了避免自己被判定成上等户,或者多丁户,这样才能逃过一劫。

古代什么人可以免除徭役 古代的人不愿意种田(5)

王安石

后来就有王安石的变法,由差役法改为募役法,就是收粮食让官府出人去完成征粮,老百姓出东西官府收就行,但是他变法没有多长时间,所以这条法律存在的时间也没有多长,最终真正成熟的时间是,明朝万历年间,由张居正带头改的“一条鞭法”,也就是募役法。

但是到了清朝又开始干宋朝的那一套,叫“赋长制”,但是清朝的官吏对老百姓的盘剥远过于宋,当时谁要是被点做赋张,十有八九,家破人亡。以至于康熙年间,松江地区没有中产家庭,老百姓都把田地视作索命符,相互转告不要持有田地。之所以放弃田地,也是为了逃命。

晚清为了交庚子赔款,在陕西实行了“摊役入地”法,直接加田赋,一时间老百姓争先卖地,纷纷嚷着要逃命。手里有地就被盘剥到死,那就只能把地送出去了。

真正想要老百姓对种田有希望,就需要让他们感觉有利可图,不然谁去干着吃力不讨好的活?

要是观众老爷觉得写的不错,希望点播关注哦,也可以留言想看的下期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