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张学良和张作霖(一个是张学良的精神支柱)(1)

郭松龄

郭松龄1883年在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出生,字茂宸,是唐朝的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代。曾为张学良之教官,是奉军著名的将领。郭松龄历任张作霖麾下第二团团长、第八旅旅长、第三军副军长等,民国十四年(西元1925年),郭松龄在冯玉祥支持下起兵反张作霖,后兵败被俘处决。

深度剖析张学良和张作霖(一个是张学良的精神支柱)(2)

杨宇霆

杨宇霆与常荫槐

杨与郭两人为什么不和呢?首先思想观点不一样,放在现代来讲,郭松龄无疑是一位忠义爱国之士,但是在当时他只有空血热情,没实力去阻止国内各大势力互相残杀,他只有拉拢张学良,给予张学良灌输知识,不过被杨宇霆察觉。当时因为杨宇霆的同窗好友被张作霖赶出奉先,也连累了杨宇霆,回来后,杨一心想发展自己的势力范围,郭松龄也看不惯杨的作为。于是两人各怀心事。反奉之后的郭松龄一直没有机会再得到支持,后死于战乱。

杨宇霆是“士官”派(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首脑,倚仗张作霖的完全信任,极力主张奉系的发展方向为中原地区。郭松龄是“陆大”派(中国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毕业)首脑,得益张学良的赏识和拔擢,主张“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俩人在本身的理念上就对立。

而且杨宇霆和郭松龄在性格上都有缺陷。杨宇霆专横跋扈,恃才傲物,好搞小圈圈。郭松龄不苟言笑,为人心胸狭窄,刚愎自用。在刚开始的奉军整编军队时,杨宇霆就限制郭松龄的二、六旅的经费预算和军备供需。第二次直奉的战争过后,郭松龄功高而未受到张作霖的获赏,杨宇霆却去接管了江苏,郭内心是更加不满。

深度剖析张学良和张作霖(一个是张学良的精神支柱)(3)

郭松龄与杨宇霆

郭松龄和杨宇霆,是奉系军队里最具军事才能的两个人,郭是少帅的精神支柱,杨则是老帅的股肱心腹。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了老帅和辅帅,这两位也在少帅张学良的早期成长历程中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只不过影响程度不同罢了。无奈三观差异,亦或许两才相妒,才导致两人的关系如水火一般;郭是理想主义者,比较清高;而杨利己主义者,较精明。俩人各自性格的缺陷也导致了人生的悲剧,1925年郭松龄被老帅杀,1929年杨宇霆被少帅杀。他俩要是有一个能活到1931年,日本人哪敢如此轻率就发动九一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