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陵山区腹地的酉阳桃花源景区,由景区员工、重庆市级非遗传承人张宗应、左翠平和他们的弟子们担纲展演的“土家摆手舞”,总会吸引无数游人惊异的目光和自发的参与。他们在跳完摆手舞,听完导游关于摆手舞的介绍后,无不深情地说,土家摆手舞,一部土家人用舞蹈谱写的荷马史诗,透过摇曳舞姿可追溯“巴人尚武”的文脉渊源。随着酉阳古歌和酉阳民歌,在流传巴楚民间的《下里巴人》里流传千年。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1)

摄影/邱洪斌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2)

摄影/邱洪斌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主要的标志性文化形态,已有千年历史。是以摆手为基本动律特征的祭祀性舞蹈,是土家人祭祀神灵、酬报先祖、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和酉阳土家族最大的民俗文化活动。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北跳丧,南摆手”之说,摆手舞也成了土家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文化标志之一。在酉阳,风情万种的土家摆手舞融歌、舞、乐于一体,2008年,酉阳土家摆手舞以其原生性、祭祀性、民族性和群众性以及质朴、粗犷、自然、厚重之美,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赢得了“东方迪斯科”的美誉。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3)

摄影/邱洪斌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4)

摄影/邱洪斌

相传,土家族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而巴人是喜爱歌舞的民族。《后汉书》记载,巴人跟随周武王伐纣时,前歌后舞的巴人军阵大败殷兵;秦末刘邦反秦,巴人以巴渝舞勇挫秦兵;明嘉靖年间土司兵抗倭寇,大跳摆手舞,乘倭不备,大败倭战,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这种兵战舞蹈逐渐演变成土家的祭祀文化活动,形成了今天的摆手舞。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5)

摄影/邱洪斌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6)

摄影/邱洪斌

摆手舞又称“舍巴舞”, 土家语叫“舍巴”或“舍巴巴”,源于人类刀耕火种的渔猎时期,最早流行于酉阳县的可大、沙滩、老寨、酉酬、后溪等乡寨,随着酉水流传至湖北来凤,湖南龙山一带。根据表演形式、内容、规模和祭祀主体的不同,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小摆手”基本动作有单摆、双摆、回旋摆,而且下不过膝,上不过肩,身体下沉而微有颤抖。“大摆手”则是经过加工提炼的摆手舞,适合广场上市民休闲锻炼。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7)

摄影/邱洪斌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8)

摄影/邱洪斌

摆手舞表演涉及人类起源、神话传说、民族迁徙、古代战争、狩猎捕鱼、刀耕火种、生产劳动、饮食起居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套系列的土家摆手舞,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土家族民族发展史,被誉为记录土家生活的“百科全书”。更是土家族历史生活的缩影和土家传统文化的大集汇,透过其内容与形式,可以观察到土家族社会、历史、民俗、民族特征以及文化艺术发展轨迹,犹如一幅表现土家族历史生活的绚丽画卷。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9)

摄影/邱洪斌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10)

摄影/邱洪斌

“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呓嗬。”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少者数百,多则上万,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呼应节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便是当年土家人跳摆手舞时的恢宏场境。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11)

摄影/邱洪斌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12)

摄影/邱洪斌

摆手舞主要用于祭祀、祈祷活动,祭祀对象除八部大神外,大部分祭土司王,如彭公爵主、田好汉、向老官人等历史上有名有姓的人物,带有显著的祭祀和祖先崇拜痕迹。摆手活动一般在“摆手堂”或“摆手坪”或“土王庙”举行。来自清乾隆和同治年编撰的史料记载:“各寨有摆手堂,又名鬼堂,谓是已故土官阴司衙署。每岁正月初三到十七日止,男女聚集,跳舞唱歌,名曰摆手,此俗犹存。”“土民赛故土司神,旧有堂曰摆手堂,供土司某神位,陈牲醴,至期既夕,群男女并入。酬毕,披五花被锦帕首,击鼓鸣钲,跳舞唱歌,竟数夕乃止。其期或正月,或三月,或五月不等。歌时男女相携,翩跹进退,故谓之摆手。”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13)

摄影/邱洪斌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14)

摄影/邱洪斌

摆手舞其身体动作主要取材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战斗。顺拐是摆手舞最主要的特征,即甩同边手,它要求手脚配合默契,动作一致,以身体的律动带动手的甩动,手的摆动幅度一般不超过双肩,摆动线条流畅、自然、大方;屈膝要求膝盖向下稍稍弯曲一下,上身摆正,脚掌用力,显得敦实、稳健;颤动是脚部与双臂略带小幅度抖动,给人一种有弹性和韧劲的感觉;下沉是指在伴奏重拍时身体有一种向下的感觉,动作沉稳而坚实。这些扭、转、屈、蹲等动作组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肌肉的紧张、松弛交替转换与协调用力和上下肢的密切配合。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15)

桃源风情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16)

摄影/邱洪斌

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模拟禽兽活动姿态。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看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农事舞主要表现土家人农事活动,有“挖土撒种、纺棉花、砍火渣、烧灰积肥、织布、插秧、种包谷”等。生活舞主要有“扫地、打粑粑、水牛打架”等十多种。而之前流传的军前舞和酒会舞,其动作已经失传。

“大山的木叶烂成堆, 只因小郎不会吹, 几时吹得木叶叫哎, 只用木叶不用媒。”摆手舞的音乐很有特色。摆手舞进行时,由梯玛(土语意为巫师) ,用土家语演唱摆手歌(即舍巴歌) ,舞蹈者和观众合唱。摆手舞的伴奏乐器比较简单,以锣和鼓为主,通过锣、鼓的节奏来控制舞蹈队形和动作的变化。不同的舞蹈内容有不同的节奏。表现战斗动作时,节奏高亢激越;表现追忆祖先动作时,节奏舒缓而庄重;表现生产劳动时,节奏轻松活泼。锣鼓声伴随着众人发出有节奏的“嗬也嗬”的和唱声,营造出一种刚劲而稳健、热烈又庄重的氛围。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17)

摄影/邱洪斌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18)

摄影/邱洪斌

酉阳摆手舞历经挖掘、整理、培训、普及、提炼和推广等阶段,形成了老摆手、新摆手、摆手操等摆手舞系列。到酉阳跳摆手舞,成为酉阳旅游文化的金字招牌。先后于2011年8月、2012年8 月,2013年9月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武陵山区土家摆手舞大赛”。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19)

摄影/邱洪斌

乡村坝坝舞老迪斯科(摇曳在千年桃源的东方迪斯科)(20)

摄影/邱洪斌

贴士

酉阳县桃花源的这些灵感适合全年去玩。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邱洪斌 发布:2016.0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