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现实的污秽不堪,更显得电影造梦时刻的神圣美好。

达米恩·查泽雷的新片《巴比伦》(Babylon)注定是一部评价两极分化的划时代之作。

好莱坞焰魔大片 好莱坞最污秽的一面(1)

内地影迷给出了8.0的高分,而在北美几个评分平台,本片的评分就不那么好看了。IMDb 4万多人评分,仅有7.5分。

好莱坞焰魔大片 好莱坞最污秽的一面(2)

烂番茄评分更是直接崩了,新鲜度仅55%。

好莱坞焰魔大片 好莱坞最污秽的一面(3)

而媒体的差评,也很大程度影响了本片在颁奖季的表现,包括在奥斯卡的被冷落。

的确,它有很多《爆裂鼓手》与《爱乐之城》的影子,因为大量戏仿桥段,有人质疑这是抛光后的“缝合怪”,每一幕都才华横溢,但每一幕都不那么新鲜,是在致敬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类型偏好,重现了好莱坞往日经典的碎片点滴。

好莱坞焰魔大片 好莱坞最污秽的一面(4)

虽然讲述了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八卦往事,但香艳场面里不时迸发出的大尺度场面又会令部分人不适,一些夸张的镜头语言、快速剪辑,同样会让一些适应了好莱坞传统叙事模式的观众感到不快。

好莱坞焰魔大片 好莱坞最污秽的一面(5)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适与不快,但你无法否认这部电影的意义,就像它讲述的故事一样,它带来了全新的观影体验,把电影人对电影的爱渲染到了极致。

《巴比伦》表面上讲述了电影人面对技术性革新的溃败与失落,骨子里还是担忧电影有一天会“死去”。

好莱坞焰魔大片 好莱坞最污秽的一面(6)

影片中,布拉德·皮特饰演的过气明星康拉德,作为默片时代的巨星,在片场常常醉到不省人事。但拍摄时的高光时刻,他却可以靠着靓丽的外表,优雅的姿态,于暂时清醒的片刻,完成银幕一吻的高潮时刻。

好莱坞焰魔大片 好莱坞最污秽的一面(7)

那个时候,演员最有利的武器就是姿态和神态,在没有台词功底要求的当时,他们就是默片之王。

玛格特·罗比饰演的奈丽——一个出身平凡但独闯虎穴的梦想家,她也是默片时代末最受欢迎的女星之一克拉拉·鲍的化身。

好莱坞焰魔大片 好莱坞最污秽的一面(8)

她靠着出色的表情控制,极具诱惑性与煽动性的舞姿征服了观众,一跃成为巨星。

但有声电影《爵士歌王》的出现,让无法适应台词和走位的他们迅速销声匿迹,甚至一度成为银幕笑柄。

《巴比伦》致敬的是在时代洪流之中被不幸淘汰的电影人。与默片时代的喧嚣相比,有声片的黎明在这群行将就木的人们眼中宛如末日的到来。

好莱坞焰魔大片 好莱坞最污秽的一面(9)

是的,好莱坞的确是充满不纯的地方,那么到底是什么造就了那个黄金时代的伟大与矛盾?

在《巴比伦》的混乱面前,我们可以说,是在于在“房间里的大象”在场时保持绝对的优美,这也是造就那些伟大导演与巨星的不朽之处。

好莱坞焰魔大片 好莱坞最污秽的一面(10)

观众看不到银幕之外的蝇营狗苟、堕落无度。他们只看到惊心包装后的神奇一吻,动人泪滴,人类的美好的东西,在漆黑的影院内,以具有仪式感的方式呈现出来,供大家膜拜。待灯光亮起时,大家幻若隔世,心满意足的离开。

因为房间里如奇观般的大象,他们选择性忽视了一切不堪与污秽。

也正因为此,我们会为《巴比伦》中,在南柯一梦的风流簇拥不再之后,在宴会厅偶遇老友寒暄之后,在给侍者一笔慷慨的小费之后,随着音乐翩翩走回楼上房间之后,开膛结束自己生命的美感。

在被追杀的途中跑进舞厅之后,在和深爱你的男人舞池相拥私定终身之后,又觉得不能离开这个用电影造梦之地,在这时候不告而别,随着音乐消失在夜色里的美感。

在所有荒诞癫狂璀璨糜烂的派对全都散场之后,在所有恐惧落寞痛苦的记忆全部归于平静之后,不论怎样,我们还是会坐在漆黑的影院里,为一场又一场的幻梦而流泪的美感。

好莱坞的过去正如那些古代的神话一般,成为了未来人借古讽今的虚构,查泽雷也通过对经典影片桥段的引用将电影史的过去与未来连接在一起,因此,这个后现代银幕上的1920年代末和1930年代初,同时被来自过去和未来的幽灵和幻象笼罩着。

好莱坞焰魔大片 好莱坞最污秽的一面(11)

从《爆裂鼓手》《爱乐之城》到这部《巴比伦》,达米恩·查泽雷的类型风格华丽浪漫,毋容置疑,但其“成功学”那一套内核,却始终让人觉得难登大雅之堂。

残酷的好莱坞法则总是不经意间露出狰狞,任何一个人的尊严都是在残酷无情你死我活的竞争中才产生价值和意义。

达米恩·查泽雷也习惯性地勾勒出无数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所遭遇的辛酸苦辣而具有的赤裸裸的现实主义力量。

《爆裂鼓手》《爱乐之城》的价值在于,多年之后再看会感受到它所记录下来的那种如饥似渴追逐成功的躁动,对于现实来说,它散发的气质与现实如此契合,完全可以把它当作当下一个有趣而又准确的流行文化注脚。

好莱坞焰魔大片 好莱坞最污秽的一面(12)

也许达米恩·查泽雷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巴比伦》不断遁入虚无之时,他于片尾把观众重新拉回到银幕前。

全片以《雨中曲》收尾整整一部由繁华逐渐衰亡的感伤,是再合适不过的保守却足够真挚动人的选择,再让身处当下的观众联系到如今电影的困境———我们仿佛亲眼看着电影的棺材板慢慢合上。

但达米恩·查泽雷坚信,电影不会死亡,只是依托技术的革命,获得新生。那些戳中人心的美好,造梦时刻的神圣,依然会延续下去,这是早已深刻人类DNA上的不变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