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挑战局##学习##经典##幸福和什么最有关系#

你是否对专家、医生的话深信不疑?

你是否因为产品的宣传广告而冲动消费?

你是否客观评价和对待家人、朋友、领导上司或者他人的话?

你在与他人的对话中,是否曾思考过这个问题“他/她为什么要让我相信这件事?”

我们现在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接受不了各种碎片化信息,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没有任何思考就全盘接收了,并没有思考过问题后面的信息,导致我们可能会出现选择或者判断上的失误。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本书《学会提问》,这本书是批判性思维入门经典,真正授人以渔的智慧之书。很多时候我们的应试教育是教导我们寻求答案,而忘了真正的提问的能力了。

思维小课堂穷人为什么要打工(学会提问用灰度思维)(1)

学会提问的好处:

第一,用批判性思维理性看世界。

第二、理性判断专家学者的话是否合理,不交智商税。

第三、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对话的技巧,沟通过程更理性和有效。

第四、学会用强势批判性思维来评论问题和观点,而不是全盘接受他人的思维观念。

普列汉诺夫曾说:“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那么我们该如何学会提问呢?方法如下:

一、区分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要成为一个批判性思维者,首先我们必须练习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

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或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原动力。

所谓结论,即写作者或发言者希望你接收的信息。

二、找出理由或者证据

理由,就是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信念、隐喻和其他陈述。它是指我们相信某个结论的原因或原理。

证据,是支持断言的另一个基础,由一系列的事实组成,这些事实有助于听众和读者相信你的理由是可靠的。它是指证明理由的真实性的事实。

请记住:只有在你找到支撑一个结论的各种理由和证据以后,你才能评判这个结论的价值。

思维小课堂穷人为什么要打工(学会提问用灰度思维)(2)

三、注意意思不明确的词语,有歧义的词语。

我们常常会误解所读到的文章或所听到的言论的含义,因为我们总以为词语的含义都显而易见。一个词或短语越抽象,人们就越有可能对其做出多重解读。

例如:

1、高收入是否能带来幸福感

2、真人秀节目里展示的画面是不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歪曲

这里的”高收入“”幸福感“”歪曲“的意思就不是很清楚,每个人不同人都会有自己的不同的解读,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误解和分歧。

广告里常常充满了意思模棱两可的词语。广告商有意使用这些歧义来说服你,让你相信他们的产品比所有竞争对手的产品都要棒。

例如: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找到好朋友并维持友谊。

四、论证当中有没有谬误

常见的谬误有:

(1)人身攻击型谬误:指针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2)诉诸公众谬误:试图通过引述很多人都持有这一观点,以证明某个断言有道理。错误地以为很多人支持的事就是可取的。

(3)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在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想只有两种选择。

(4)乱扣帽子谬误:错误地以为因为你给某个特定事件或行为起了个名字,所以你合理解释了这一事件。

例如:有个朋友老是担心其他人背后议论他。你问一个心理学家他为什么会这样,心理学家回答说:“因为这个人有妄想症。”

(5)转移话题谬误:插入一个不相干的话题,以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转移开,通过将注意力从当前的论证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以赢得论证。这个例子中的谬误顺序如下:1)甲主题正被讨论;2)将乙主题引入,它好像和甲主题有关,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干;3)甲主题被置之不理。

例如:

妈妈:你和男朋友去哪儿了?你为什么要跟我撒谎?

女儿:你总是刁难我。

思维小课堂穷人为什么要打工(学会提问用灰度思维)(3)

五、证据是否有效

主要证据分为: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言和专家陈述、个人观察、研究结果、类比。

因为对大部分断言来说,要证明它们是绝对的真理或绝对的谬误都极其困难,所以与其问它们是不是真的,我们不如问它们是否可靠。

支撑一个断言的证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我们就越可以信赖这个断言,同时也越可以称这样的断言为“事实”。

见解和事实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相关证据的情况。支撑一个信念的证据越多,这个信念的“事实程度”也就越高。

六、思考一下有没有替代原因,是唯一的原因导致,还是众多原因之一

所谓替代原因,即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它能够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记住:相关性或关联性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

七、了解数据有没有欺骗性、思考是否省略了哪些信息

对于不知来历的统计数据、各种平均值的理解偏差、测量误差等等对思考和理解有很大影响。

一个写作者所用的术语“平均值”谈论的是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等,这会产生很大的区别。

例如:

为在大学里取得好成绩,学生需要付出的努力越来越少了。根据最近一项调查,大学生每周平均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12.8小时,和20年前大学生的学习时长相比,前者大概只有后者的一半。

如果这里列举的平均值是中位数或众数,我们就可能低估了平均学习时间。有些学生很可能花了极多的时间学习,比如一周30或40小时,这会提高平均数的数值,但是不影响中位数或众数的数值。学习时间的众数数值可能远低于或者远高于中位数,主要取决于多长的学习时间对学生而言最为常见

八、培养灰度思维,而非黑白思维,来得出合理的结论

还有没有其他的结论可能和作者这个结论一样与这些理由契合无间?本章将会提出几个可能存在的备选结论。换句话说,理由本身并不会引导出一个唯一的结论。它们好像会带领我们走向一个可靠的结论,但它们常常为不止一个结论提供基础。

灰度思维是一种反思型思维,致力于探索用“是”和“不是”之外的其他方式回答复杂的问题。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过一个“灰度”理论:“一个领导人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内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思维小课堂穷人为什么要打工(学会提问用灰度思维)(4)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意思是: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

生活很多时候不是非黑即白,问题的答案很多时候也不是唯一的,希望我们都可以做一个理性的批判性思维去看待问题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