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轨道公交一体换乘(小巷公交扩容提质)(1)

中心城区建设提升130个公轨换乘站。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供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首席记者 董进)有没有发现,重庆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出行,正变得越来越方便了。轨道交通建设、开通运营按下“加速键”,公交车线路覆盖越来越广,小巷公交打通交通“毛细血管”……

这背后,正是得益于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实施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一体化。通过借力大数据智能化,科学规划设计公交、轨道交通的开行量和频次,“消减”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同向线路,保障山城市民出行。城市交通一体化管理体系,在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上取得显著成效,入选“2021重庆经济改革创新案例”。

建设提升130个公轨换乘站

9月30日14时,地铁沙坪坝站换乘大厅及换乘通道正式投用,将以往乘客刷卡出站到市政地面步行换乘的15分钟左右时间,缩短至站内换乘的3分钟。

“这真是太方便了,特别是对于我们上班族来说,早高峰、晚高峰都要节约不少时间。”市民李伟今天一下班,就赶着去体验了一把。

而就在10多天前,从轨道双碑站经远祖桥至沙区人民医院(井双院区)的公交3232线正式开行,不仅能有效解决双碑片区群众就医出行的问题,还满足了沙区人民医院厚德广场与轨道双碑站的接驳需求,为提升区域群众出行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自2020年起,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共投资4亿元,启动了中心城区轨道与地面公交换乘整体提升项目。目前重庆中心城区共建成了130个公轨换乘点。

据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公轨平均换乘距离由215米缩短至35米,基本实现轨道出入口100米内公交换乘全覆盖,80%的公交轨道换乘距离在50米以内,部分站点实现“一体化、零换乘”。

这些公轨换乘站,让市民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调查显示,98.7%的市民认为公交轨道换乘时间缩短,83.6%的市民认为换乘舒适度提高。

重庆轨道公交一体换乘(小巷公交扩容提质)(2)

小巷公交打通交通“毛细血管”。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供图

小巷公交打通交通“毛细血管”

重庆是山城,有许多背街小巷,弯多坡陡、道路狭窄,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不便,为满足市民“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小巷公交”在重庆出现,成为重庆的一道新风景。

“现在小巷公交开通了,在家门口就能坐到公交,太方便了。”家住石子山体育公园附近的刘颖,每天出门买菜和接送孙子,都是乘坐经过家门的小巷公交3605路。

该线全长3.3公里,停靠站点为轨道体育公园站、石子山体育公园、盘溪路、金科十年城东门、金科十年城、嵩山南路等,主要便是为了满足沿线市民早晚高峰时段出行需求。

由于中心城区受特殊的地形地貌所限,背街小巷弯多坡陡、道路狭窄,一直是城市公交难以触及的“毛细血管”,群众出行极为不便。

针对“背街小巷”群众出行难题,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开行的小巷公交,突破传统车型,创新运营方式,弥补常规公交车型无法通达狭窄、坡陡、弯急道路的短板,有效扩大公交线网的覆盖深度,更好解决了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截至目前,交通开投公交集团运行小巷公交线路24条,线路已覆盖9个中心城区,共投入95台运力,日均运行班次超2600班次、营运里程1.1万余公里,运送乘客超2.8万人次。小巷公交执行2元一票制,纳入中心城区公共交通1小时免费换乘范围。

重庆轨道公交一体换乘(小巷公交扩容提质)(3)

国庆假期市民可乘坐观光巴士游览两江夜景。重庆交通开投集团供图

构建“快旅慢游”观光交通网

这个国庆假期,想好怎么过了吗?乘坐观光巴士游览两江夜景,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国庆期间,乘坐“都市观光·漫游重庆”T041两江夜景游观光巴士,沿途将欣赏到大剧院、朝天门大桥、长嘉汇、朝天门来福士、龙门浩老街、南滨公园双子塔、苏家坝立交、洪崖洞、解放碑等10余处景观。

据了解,为支撑“两江四岸”核心旅游区观光线路提质增效,实现“城景通”“景景通”,重庆规划了“一环 一圈 双辐射”的巴士慢游网络。“一环”即指两江三桥环线,“一圈”即指都市美食线路,“双辐射”即指网红打卡线路和历史人文线路,统筹轨道交通、陆上巴士、水上巴士、山城步道等交通方式,建立起多层次、一体化的便捷环游系统。

“目前,重庆公交已开发17条观光线,投入观光车辆60余辆,年均接待旅客480万人次。”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观光巴士,让市民、游客全方位体验山水城市的魅力。

(本文来自新重庆客户端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