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空”出来的时间相对多了,家长如何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家长群体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和教育资源,也不乏各类教育典范,班主任要主动与之沟通并发现他们的价值,创生共育新机制本期刊发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班主任王怀玉的第二篇文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培育家校学习共同体?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培育家校学习共同体(培育家校学习共同体)

培育家校学习共同体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空”出来的时间相对多了,家长如何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家长群体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和教育资源,也不乏各类教育典范,班主任要主动与之沟通并发现他们的价值,创生共育新机制。本期刊发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班主任王怀玉的第二篇文章——

——————————————

尽管家校共育已成为时代强音,但实际工作中,家长因为教育观念及教育背景等差异,在家校沟通互动、携手共育中依然呈现出差异性。对此,我们一方面要考虑如何采取不同方式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现家长中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种子”家长的引领示范作用,以培育家校学习共同体为核心目标,促进家校沟通与合作。

第一,发现科学养育模范家长。“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空”出来的时间相对多了,如何安排他们的课余生活?班主任要传递给家长科学养育的理念:家庭生活不是学校生活的重叠与重复,而是补充与延伸。每个班里都有部分家长具备较为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并将这部分家长的经验推广到全班。

比如,我在家访中发现悦悦家书房贴了一张生活规划表,表上清楚写明:家长不管多忙,每天至少陪孩子吃一顿饭,保证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时间。

我知道,悦悦妈妈工作非常忙,她如何能做到每天陪孩子吃一顿饭?她说:“既然是约定,家长就一定要带头执行好,我会推掉一些不必要的应酬,把工作提前安排好。这样亲子之间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另外,悦悦妈妈时刻努力做孩子的榜样,她不仅陪伴孩子读书,还有自己的阅读计划;她让孩子运动,自己也坚持运动;她限制孩子看电视,自己也从不看电视剧。周末,除了运动,悦悦妈妈还会结合家庭生活,与孩子一起做蛋糕、饼干、包饺子,或者一起整理房间、插花、绘画,或者去公园骑车、逛画展,或者去咖啡厅,一起享受慢时光;小长假或寒暑假,悦悦妈妈会安排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一起长途徒步,接触大自然,或者组织关系好的同学一起做慈善。

这不正是我期待的亲子陪伴、亲子共同成长的榜样吗?我请悦悦妈妈将生活规划表在家长会上做经验分享,让所有家长看到良好的亲子陪伴不仅可以传承良好家风,也是孩子习得生活技能、生活常识、学会人际交往的起点。

班主任通过与家长交流、观察学生在校表现等,发现、培育科学养育的模范家长;通过组织家长沙龙、学生讲述或文字、图片或视频记录等直观分享方式,让更多家长感受到亲子陪伴中蕴含的科学养育理念。

第二,发掘生活教育典范家庭。当今,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叫“丧偶式”育儿。即因为种种原因,有些孩子长期缺乏父亲或母亲一方的陪伴,使得家庭教育的天平失衡。还有一种现象是年轻父母忙于生计或个人事业,把教育孩子的大部分责任交由祖辈承担,这就导致父母与孩子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亲子深度交流与陪伴也很少。其实,生活中也不乏尽管工作忙也会兼顾子女教育的优秀父母。班主任要善于寻找并发现这样的典范,携手为孩子建设良好的家庭氛围。

我曾经结合“书香家庭”“五好家庭”申报活动,对涌现出的典范家庭,组织班级“记者团”(学生和家长代表)对他们进行“采访”,并将他们的经验制作成美篇在微信公众号、简书等信息技术平台分享推送,充分发挥典范家庭的榜样作用。

第三,发展家长社群榜样组织。班主任深入班级会发现,许多孩子之间玩得好的家长会形成相对稳定的交往圈。因为孩子,家长也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在周末或节假日自发组织小聚会,几家大人、孩子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班主任可以借助这种小团体,结合班级特色活动,将教育主题融入其中,促进孩子更多参与互动,让聚会活动更有教育意义。

2020年寒假期间,我根据不同阅读主题、学生自由结伴组成了6个家庭阅读小组,并由学生商议邀请家长作为本组领读人,支持他们的活动。无奈,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有的家庭不能继续参加活动,各组开学前的线下交流计划也被打乱,有几个小组的寒假阅读活动甚至中断。这时,我们迅速调整计划,重新调配各小组成员,让阅读小组的活动得到正常开展,在疫情蔓延各自“宅家”的特殊时期,孩子的假期生活因为阅读、因为线上分享而变得更有意义。

还有一个家长,把兄弟姐妹拉到一起建立了一个家族阅读分享群,创造了特殊的“在一起”。

了解到这些家庭自发组织的阅读形式后,我在全班发出倡议,各种亲友群变成了阅读分享群、运动打卡群、美食分享群…… 使得之前基于友情、亲情的生活群变成了一个个学习共同体。

家长群体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和教育资源,也不乏各类教育典范,需要班主任有明晰的教育价值观,有主动沟通和发现的意识,创生家校共育新机制。在终身学习的时代背景下,创建家校学习共同体的现实意义愈加得以凸显,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王怀玉,广东省深圳市南山第二实验学校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中国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首届、第二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出版有《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班级管理新探》《小学班级特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著作)

《中国教师报》2022年02月16日第11版

作者:王怀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