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幅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关于弥勒佛的著名对联吧: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如何创作一首十四行诗(匠心独运的顶针诗)(1)

再看孔老夫子在谆谆教导子路时说的一段话: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案是都用了顶针这个修辞手法。顶针原来是指刺绣或缝衣时中指所戴的金属指环,环上布满了小凹点,以便推针穿布。在修辞学上,顶针就是上一句的结尾和下一句的开端,重复用同样的词、短语或句子,这种头尾蝉联的修辞技巧,称为“顶针”,又叫“顶真”。

如何创作一首十四行诗(匠心独运的顶针诗)(2)

运用顶针手法创作的诗,就叫顶针诗,还有一种叫法“联珠诗”,就是用前一句诗的结尾,作为下一句诗的开头,使相邻的诗句头尾相连、上递下接,有着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的流畅之感。匠心独运的顶针诗是古诗中的一朵奇葩,请一起来欣赏吧:

早在西汉年间,诗人们就熟练地掌握了这种创作手法,请看我国最早的一首顶针诗吧:

《平陵东》

汉:佚名

平陵东,松柏桐,不知何人劫义公。

劫义公,在高堂下,交钱百万两走马

两走马,亦诚难,顾见追吏心中恻

心中恻,血出漉,归告我家卖黄犊

诗的意思是:在汉昭帝的陵墓平陵的东边,生长着茂密的松柏和梧桐。有一天,一伙不知身份的人,在这里劫持了善良的义公。他们把义公劫持到高门大堂之下,逼迫他交出钱一百万和快马两匹。交出两匹快马已经是相当困难,更别说百万钱了。可是,义公回头看到追钱的官吏,心中只有无奈和悲痛。义公悲痛得就好像心在往外渗血一般。无奈之下,义公只好让人带口信给家里,卖掉那头小黄牛凑钱来赎我。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名叫义公的善良平民的悲惨遭遇,控诉了贪官酷吏残害百姓、劫夺民财的恶行,揭露了汉代社会残酷压迫的阴暗面。

如何创作一首十四行诗(匠心独运的顶针诗)(3)

顶针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这首叙事诗的脉络更加连贯、层次更加分明,使诗人的情感在循环往复中得到了进一步渲染加深。

南北朝时期,在“乐府双璧”之一的《木兰诗》中,运用了对偶、排比和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有的诗句也运用了顶针的手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展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修养。

到了唐朝,诗仙李白在送朋友刘十六归隐的时候,他别有匠心地运用顶针手法写了一首送别诗:

《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如何创作一首十四行诗(匠心独运的顶针诗)(4)

诗的意思是: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片片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随着朋友您。长久地跟随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那湘水。湘水之上,有位仙女身穿美丽的萝衣,白云可以躺卧,您一定要早归隐。

这首诗的题目为“白云歌”,所以李白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从白云始、以白云终,用白云象征自由不羁、超凡脱俗、洁白无瑕的隐者品格,表达了李白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刘十六高洁人格的赞赏之意,隐含着李白与腐败政治的决裂之情。

全诗采用歌行体形式,具有民歌复沓歌咏的风味,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使李白的情真意切得到倾泻奔放,又增加了音节的流转美,使得整首诗意蕴丰富,诗情摇曳,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

如何创作一首十四行诗(匠心独运的顶针诗)(5)

除了这首诗,李白还在《忆秦娥》这首词中,也采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如何创作一首十四行诗(匠心独运的顶针诗)(6)

北宋名相王安石是一位大文学家,他对于各种艺术手法运用得十分纯熟,他写了一组诗《忆金陵》,共有三首,每首诗之间都是用顶针的方式来衔接:

其一

覆月山下龙光寺,玄武湖畔五龙堂。

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其二

烟云渺渺水茫茫,缭绕芜城一带长。

蒿目黄尘忧世事,追思尘迹故难忘。

其三

追思尘迹故难忘,翠木苍藤水一方。

闻说精庐今更好,好随残汴理归艎。

如何创作一首十四行诗(匠心独运的顶针诗)(7)

元朝的杂剧家乔吉写了一首元曲《越调·小桃红》,题目是《效联珠格》:

落花飞絮隔朱帘,帘静重门掩。

镜羞看脸儿(qián:美貌),嬱眉尖。

眉尖指屈将归期念。

他抛闪,闪咱少欠,欠你病恹恹。

这首元曲描写了一位闺中少妇感伤自己青春易逝、年华虚度和思念爱人的心绪,顶真手法的运用,使这首曲子读起来如珠走玉盘,既流畅又跳荡,十分和谐,闺中少妇的娇憨之态,爱恋之情,跃然纸上,让人印象深刻。

如何创作一首十四行诗(匠心独运的顶针诗)(8)

明朝有位佚名诗人,写了一首《桃话冷落》,全篇运用了顶针的手法:

桃花冷落被风飘,飘落残花过小桥。

下金鱼双戏水,水边小鸟理新毛。

衣未湿黄梅雨,雨滴江梨分外娇。

姿常伴垂杨柳,柳外双飞紫燕高。

阁佳人吹玉笛,笛边鸾线挂丝绦。

丝玲珑香佛手,手中有扇望河潮。

平两岸风帆稳,稳坐舟中且慢摇。

入西河天将晚,晚窗寂寞叹无聊。

推纱窗观冷落,落云渺渺被水敲。

门借问天台路,路过小桥有断桥。

边种碧桃。

如何创作一首十四行诗(匠心独运的顶针诗)(9)

还有一位不知名的诗人,取意于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写了一首顶针诗《秋思》:

月华如水满园秋,秋风瑟瑟入画楼。

上少妇深自悔,悔让夫婿觅封侯。

毛泽东在著名的《忆秦娥 娄山关》里,也用到了顶针手法,抒发了自己的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于获胜的信心。: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如何创作一首十四行诗(匠心独运的顶针诗)(10)

这样奇妙独特的顶针诗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读这样的诗令人叹为观止,让人佩服诗人的匠心独运,那种奇妙的观感在心中久久难以散去。

顶针这种修辞手法,可以是诗句的首尾相连,也可以是组诗间的连章。这种独特的方式有着奇妙的作用,从内容上,可以使描绘更加清晰动人,使说理更加严密准确,使抒情更显深沉浓郁;从形式上,可以使行文环环相扣,层次更加分明,结构更加紧密,从韵律上,可以使语气更加贯通,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顶针的作用是如此强大,好友,您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