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作为新文化的一名先驱,一生写了无数文章,他的主旨是唤醒麻木的灵魂。

从精神方面来说,鲁迅先生是值得大家肯定的,但是他也是一个正常人,他也需要衣食住行,鲁迅先生的家境本身就不差,在他自食其力后,其衣食住行方面更体现出他独有的风格。

从鲁迅先生现存的最年轻照片可以看到,他在那时还穿着马褂,马褂本是流行于明朝,但清王朝入关之后保留了这种服饰,所以在鲁迅先生年轻之时,还穿过这样的衣服,特别是在1917年京师图书馆开馆时的合影,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鲁迅先生穿着马褂的样子。

鲁迅除了高冷还有可爱的一面(除了斗士的身份外)(1)

鲁迅先生

直到辛亥革命之后,西风东渐,最早一批接受过西洋教育的人已经开始摒弃马褂了,鲁迅也不例外,他甚至剪掉了辫子。

那个时代风云诡谲,就连执政党都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袁世凯在窃得了革命果实后,梦想成为皇帝,他宣扬封建帝制,并且把袍子马褂作为国礼服,可是这样的主张只能让新时代的青年们更加反感,特别是像鲁迅那样激进的学生,鲁迅把那些主张实行长袍马褂的人称为“袍褂党”。

鲁迅先生一生极爱吃甜食,所以导致他的牙齿不好,经常去看牙医,即便如此,鲁迅先生还是忍不住会吃糕点,甚至吃完再去看牙,对于甜食,鲁迅先生简直没有一点抵抗力。

鲁迅的月薪在当时相当不错,有人专门算过他的收入,相当于月薪4万元左右,他的稿费加上正常的工资,足以让家庭过得很好了。

但是鲁迅先生对穿着却没有那么奢侈,只要干净整洁就很好了,即便他后来不怎么穿马褂了,他的衣服也是以简洁舒适为主。

他的衣服多半是旧的,在冬天时,他还穿着一条单裤,这条裤子陪伴了他很多年。

鲁迅除了高冷还有可爱的一面(除了斗士的身份外)(2)

母亲心疼鲁迅,便偷偷给他做了一条新的棉裤,但是鲁迅并没有穿,而是还给了母亲,母亲害怕儿子倔强起来不穿新裤子,便去求儿子的好友孙付园,结果鲁迅还是拒绝了,他甚至认为什么都没有旧物件更有亲和力。

鲁迅并不缺钱,但是他的生活缺并不奢侈,他把钱都用在了“刀刃”上,买喜欢的书籍,资助贫困者等等,当然还有另外一个爱好,那就是吃。

在物质丰富之时,鲁迅依然不会忘记自己的本心,他是精神和物质上双重富裕的人。

鲁迅于穿上倒不讲究,可于吃上,却是一个典型的“吃货”,他爱吃稻香村的糕点,只要路过那里,他就迈不动腿了,非得带点回去,哪怕前几天刚看完牙。

从少小离家,到一路漂泊,鲁迅从家乡出发,直到去往北京、上海等城市,他就一直在探寻着美食。

仅在北平时,他就光顾过广和居、致美楼、览味斋、杏花村等知名餐馆,算起来大约有65家之多,他还喜爱喝绍兴老黄酒,爱吃沙琪玛和奶油蛋糕等等。

鲁迅在广州之时曾创下了在253天里下了43次馆子的记录,当时还没有什么探店达人,鲁迅先生便开了这样的先河,一点都不比现在的网红差,他会在日记里写下吃后的感受,他还记录下了大量的美食和店址。

鲁迅除了高冷还有可爱的一面(除了斗士的身份外)(3)

据统计,鲁迅在日记中提到的广州餐馆一共有25家,分别是北园、别有春、妙奇香利记、陆园茶室、大观园茶室、荟芳园、陶陶居等。

都说民以食为天,在美食面前,不要说普通人了,就连为苍生呐喊的大师们也不能逃过美食的诱惑。

鲁迅经常下馆子,当然得约个要好的伙伴了,于是同样爱吃的翻译家钱稻孙便成了鲁迅的“吃伴”,由于经常下餐馆也非常费钱,他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AA,在现代社会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民国时,这种情况却并不多,可以说非常超前,为了吃得又省钱又畅快,看来大师们也绞尽了脑汁。

鲁迅先生还把他们一起吃饭的事情记载了下来,言语中平淡且富有生活的气息,比如在日记中,鲁迅先生曾这样写道,“晚钱稻孙来,同季市饮于广和居,每人均出资一元。”

在当时鲁迅足迹所涉及的都是非常有名的地方,除了和友人经常光顾的广和居外,鲁迅先生还去过致美楼、便宜坊、集贤楼、览味斋、同和居、东兴楼、杏花村、四川饭店、中央饭店、广福楼、泰丰楼、新丰楼、西安饭店、德国饭店等等知名餐馆,只要是在吃货们眼里能排得上号的饭店,他都有所涉及。

鲁迅除了高冷还有可爱的一面(除了斗士的身份外)(4)

经常下餐馆,鲁迅先生知道哪里的菜价平易近人,哪里的菜价贵得离谱,他曾在日记中说广州的菜就比北平贵太多了,其实这也可以理解,广州菜中有鱼翅、鲍鱼等等名贵海鲜,只有几个菜就赶上好多道家常小炒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菜都是如此,广州的街头小吃就既美味又便宜。

在上海时,鲁迅先生经常请私厨来家里做饭,他会提前三天预约,到日子后,厨师就上门了,鲁迅先生请的厨师很多都来自知味观,这也证明他对这个饭店的厨师非常认可,宴请朋友就得把最好的给他。

鲁迅除了高冷还有可爱的一面(除了斗士的身份外)(5)

鲁迅之子周海婴曾这样对记者说过,“一些描述鲁迅的文字把他刻画成一个喋喋不休、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形象是紧皱双眉严峻凝重的,没有个性和生活,而其他方面似乎都淡化掉了,只剩下一个空壳。”

这段话非常有意思,大家印象中的鲁迅是一个严肃且有斗士精神的人,漂浮于云端,也让人怀有敬畏之心,可真实的鲁迅爱笑、爱吃,且爱家庭,充满了浓浓的烟火之气。

鲁迅先生爱吃甜食,这是了解他的人都知道的事情,所以朋友们也经常会带点甜食给他,有一次友人给鲁迅带了一些柿霜糖,嗜好甜食的鲁迅开心得像个孩子,一下子吃了很多,可后来有人告诉他这种糖非常珍贵,且有一个神奇的功效,比如嘴上生了疔疮,一抹就好了,鲁迅听到糖有这个功效就不吃了,把糖放置在一个小盒里珍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可糖太好吃了,睡到半夜他实在忍不住,起来把珍藏好的糖吃了一大半,并且还找了一个理由,说自己生疔疮的几率太小,还不如趁新鲜把糖吃了。

鲁迅除了高冷还有可爱的一面(除了斗士的身份外)(6)

抛开文字的冷峻,鲁迅先生实在是一个充满了烟火气的人,他的笔下不仅仅有震耳欲聋的呐喊声,还有红尘中的林林总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到他笔下的油煎大头鱼、蒸干菜、胶菜、羊羹……每一样都是他对生活的热爱,每一个跳跃的文字都是他对岁月的期望。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