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之上的预制菜,火了。

今年以来,助力预制菜发展的政策文件逐渐落地,引领众多地方、企业躬身入局,角逐这一千亿级赛道。

5月13日,珠海市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进入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荐名单。从2022年至2024年,珠海斗门将投入2.1亿元,构建预制菜研发区、加工区、冷链物流区、文化体验区和金融服务区,“五区”联动烹饪“一桌好菜”。

斗门吃黄油蟹(南方观察食在斗门烹饪)(1)

珠海市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将构建“五区”联动格局,烹饪“一桌好菜”。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八大菜系粤菜为首。发力新赛道,掘金新产业。5月26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闭幕翌日,珠海市斗门区委书记即带队先后赶赴省农业农村厅、省标准化研究院请益预制菜产业园发展金点子、推动白蕉海鲈产业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建设的锦囊妙计,云集八方智慧,推动“一条鱼、一桌菜、一个标准化体系”抢占千亿级产业先机。

一桌菜

打造全国预制菜标杆园区

“要发挥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优势,统筹布局多链条发展举措,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珠海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要建设为大湾区新菜篮子工程、大湾区食品保障工程,‘一带一路’葡语系国家预制菜生产基地......”

“要培育和引入龙头企业,全力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建设成为珠江西岸食品工业全产业链聚集区......”

斗门吃黄油蟹(南方观察食在斗门烹饪)(2)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26日上午,在省农业农村厅,珠海斗门预制菜如何抢占发展先机的话题,引发了一场“头脑风暴”。珠海市斗门区委书记苏虎率队,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相关处室、电商平台等各出奇招,碰撞出“一桌菜”的思想火花。

“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要打造成为大湾区新菜篮子工程、大湾区食品保障工程、‘一带一路’和葡语系国家预制菜生产销售基地。”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说,既要利好本土的特色农产品,也要研究探索在园区内建设珠海保税区的食品板块保税片区,把全球最好的优质农产品,如三文鱼、金枪鱼、澳洲龙虾等统一进口至食品保税片区,通过跨境电商的平台进行销售,打造预制菜原材料交易中心。

“立足湾区优势、汇聚全球食材”的观点引发了共鸣。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预制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斗门将按照省党代会的精神,落实好报告中关于预制菜产业发展的要求,促进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奋力把斗门预制菜产业园打造成为全省、全国乃至全球上的标杆园区。”苏虎表示。

打造全球预制菜标杆园区。据悉,珠海斗门将加快制定出台《斗门区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涵盖创建预制菜产业园、实施“斗字号”农业品牌创建行动等多项措施。

按照规划,珠海市斗门区预制菜产业园核心区设在斗门生态农业园新港片区,核心区规划总面积约1000亩,分三期建设,将构建预制菜研发区、预制菜加工区、冷链物流区、预制菜文化体验区和金融服务区,打造“五区联动”的发展格局。

一条鱼

全链条标准化提升附加值

一头连接着产地,一头连接市场;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市场供给,预制菜是一盆菜,更是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引擎,对珠海斗门而言,预制菜产业园建设,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的新平台,也将为农民拓宽“接二连三”增收致富的新渠道。

切入预制菜千亿级赛道,生产一道“只要稍微烹煮便可享用”的预制菜,每一道工序都离不开全产业链的有力支撑。而如何养好“一条鱼”,从培育、养殖到烹饪加工各个环节,如何用更好的技术锁住它的风味留住它的品质,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标准化的建设。

鲜美的本地食材,是烹饪“一桌好菜”的原材料。

在珠海斗门预制菜产业发展研讨会结束后,珠海市斗门区委书记苏虎随即率队赶赴广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对接白蕉海鲈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编制的工作,谋划从标准化建设入手,推动白蕉海鲈产业逐步从水产养殖向食品工业、数字农业转化,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斗门吃黄油蟹(南方观察食在斗门烹饪)(3)

鲜美的白蕉海鲈。 南方 关铭荣 拍摄

“省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我们将全力做好白蕉海鲈这篇文章,通过市场行为、金融手段实现海鲈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将其打造成为财富、科技和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让老百姓和农村集体经济真正受益。”苏虎说。

做好“一条鱼”文章,是珠海斗门推动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的基础性工程。

目前,珠海斗门已在白蕉镇等选点开展白蕉海鲈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并以“产学研推”结合的形式,开展海鲈活鱼运输和高品质鱼养殖技术等多项技术攻关,保障海鲈质量,提升海鲈品质。同时,制定了《无公害食品白蕉海鲈养殖技术规范》(DB 440400/T 14)和《鲜活淡水鱼虾速冻加工技术规范》(DB440400/T 53)等农业地方标准,推行白蕉海鲈标准化养殖,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未来,随着白蕉海鲈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编制工作的开展,从万亩鱼塘到千家万户的参加,从优质苗种培育、规模化养殖到品牌化加工的全链条,都将迎来标准化规范,推动白蕉海鲈全产业提升附加值,实现从小农户到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林郁鸿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作者】 林郁鸿;关铭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