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1)

唐时代位于长安城内太极宫三清殿旁隔为三层的凌烟阁,是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名臣们出巨资打造的知名建筑。

凌烟阁上总共悬挂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这二十四位风云人物,都是各自领域里的顶尖人才,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唐王朝开创初期的兴盛。

还是让我们来了解下,这几位仁兄的人生轨迹。

1、长孙无忌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2)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有着鲜卑血统,妹妹嫁给了李世民,因为有着这层渊源,和李世民走得很近。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积极支持者,李世民当了皇帝后对他极其信任,就连自己的卧室都任由长孙无忌随便出入。

李孝恭(591年—640年)是李唐家族的宗氏成员,他爷爷和李世民的爷爷是亲兄弟,李氏旁支中,他是最具有才干的。

李渊起兵时,李孝恭被任命为山南道招慰大使,经略巴蜀地区。唐王朝新鲜出炉那会儿,李孝恭灭萧铣,破辅公祏,立下不少功劳。

玄武门之变期间,李孝恭并不明确表态支持谁,这使得他后来不怎么受李世民待见,因而渐渐退出唐王朝的政治权力核心。

贞观十四年(640年),常年沉迷于酒色的李孝恭暴病身亡。

3、杜如晦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3)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祖父曾经是隋朝工部尚书,老爹是隋朝昌州长史,典型的官宦子弟。

李渊起兵攻占长安,杜如晦也就成了李世民的人。杜如晦属于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谋划型人才,在李世民征讨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各地军阀过程中,杜如晦的意见,常常被李世民采用,并发挥出巨大功效。

玄武门之变杜如晦是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杜如晦与与房玄龄一起处理政事,素有“良相”之称。

公元630年(贞观四年),杜如晦因病难以治愈而死。

4、魏徵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4)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初期知名的政治家。

魏徵的职业生涯非常“饱满”,他先是在武阳郡丞元宝藏手下为官,后来跟着元宝藏投靠了李密,再后来他又跟随李密归降了李唐。这期间,他还成了窦建德的俘虏,直到李世民擒获窦建德,他才再次投入李唐的怀抱。这之后,魏徵一直在李建成手下干活,玄武门之变后,魏徵又成了李世民的属下。

显然,魏徵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传统意义上的忠臣,他却是成为了他所向往的良臣。

魏徵在职期间,多次劝谏李世民,要向古代“明君”靠拢,甚至不惜与李世民撕破脸、对着干,也要把李世民的错误纠正过来,后来李世民提及到魏徵,把他比做是自己的镜子。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重而死,李世民很伤心,为此而废朝了五天。

5、房玄龄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5)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出身于官宦世家。

房玄龄眼光很毒,他一开始就选择了投靠李世民,并且还将这份精准眼光投入到了为李世民收罗人才上,后来与他齐名的杜如晦也是他推荐给李世民的。

玄武门之变,房玄龄积极参与到其中,并立下大功,事后李世民封他为邢国公。

贞观年间,房玄龄与杜如晦一起辅佐李世民治理朝政,改革吏治、修定律令的他,被时人称作“良相。”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重去世,李世民为其废朝三天。

6、高士廉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6)

高士廉(575年-647年),名俭,字士廉,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长孙无忌、长孙皇后的舅舅。

高士廉是北齐宗室,做过隋朝官员,依附过萧铣,后来投的李唐,玄武门之变他也有份参与,曾经出任过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在唐朝廷中累任要职。

列入凌烟阁的四年后,647年(贞观二十一年),高士廉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7、尉迟敬德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7)

尉迟敬德(585年—658年),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出身卑微,曾经以打铁为业。

尉迟恭刚开始投靠的是军阀头子刘武周,刘武周被李世民击败后,尉迟恭投降了李世民,因为以往那段黑历史,他并不被李世民的部将们所信任,人身还受到了拘押。

李世民倒是对他信任有加,给予他极大的权力,后来在与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等人的交战中,尉迟恭表现十分惊艳,立下极大的功劳。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针对李建成、李元吉发动玄武门之变,尉迟恭不落人后,积极参与,还亲手射杀了李元吉。

尉迟恭功劳不小,脾气也不小,见到同事们都没什么好脸色,后来经过李世民的说服教育才有所收敛。

年纪渐长之后,尉迟恭不再过问朝中事,喜好上了练丹修道,显庆三年(658年),尉迟恭在家里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8、李靖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8)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人,军事才能非常突出,在唐初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军事家头衔上,足够可以加上“伟大”一词。

李靖出身于官宦世家,爷爷老爹都是一方大员,舅舅韩擒虎还是隋朝名将,家庭影响下,李靖本人更是文武全才,样样精通,绝不坑爹。

李靖起初不怎么看好李唐,还因想要举报李渊谋反差点被砍了头,几经转折后,李靖成了李唐集团的成员,并爆发出可怕的能量。

起初做为李孝恭助手,在平定萧铣、辅公祏过程中,李靖就己经崭露头角,独挡一面时,李靖的功绩更为显赫,大唐的劲敌强大的东突厥就是灭在他手里,想要闹腾的吐谷浑也是在他那里尝尽了苦头。

李靖为人沉稳厚重,虽有功劳,不自傲,也就避免了过往大将“功高盖主”不得善终的结局,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9、萧瑀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9)

萧瑀(575年—648年),字时文,出身非常显赫,后梁皇族中人,爷爷是后梁宣帝,老爹是后梁明帝,九岁那年,就被封为了新安郡王。

萧瑀的姐姐是一代传奇女性隋炀帝的皇后萧皇后,因而隋炀帝对他信任有加,萧瑀还娶了隋炀帝老妈独孤皇后娘家的一个女孩,这也就和独孤皇后的亲外甥李渊搭上了关系。

李渊起兵,萧瑀积极响应,并为唐朝建立出了不少的力,萧瑀为人耿直,刚直不阿,想要说什么就说什么,李世民在位期间,因劝谏屡次得罪李世民,造就了“六次拜相,六次被罢相”的政治生涯。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萧瑀病逝在李世民养病的玉华宫,享年七十四岁。

10、段志玄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10)

段志玄(598年—642年),唐初齐州人(现山东临淄),他本是李唐系统里的人,李渊起兵时,他还招募到了一千多人。

段志玄曾经有过追擒屈突通,从征王世充、窦建德等功劳,并且不为李建成诱惑,积极参与了玄武门之变,为李世民所器重。

李世民在位时,段志玄屡屡升迁,屡任要职,贞观十六年(642年),段志玄病逝,时年四十五岁。

11、刘弘基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11)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早年是混社会的,投靠李渊后,跟李世民的关系很好,“出则连骑,入同卧起”。

刘弘基跟着李世民四处征战,败宋老生、伐薛举、破宋金刚、平刘黑闼、征辽东,都有他的身影闪现,可以说是李老大的御用班底成员。

刘弘基更多的是军事上的建树,政治上少有作为,工作比较卖力,因而能为老板信任,永徽元年(650年),刘弘基病逝,享年六十九岁,唐高宗为此废朝三日。

12、屈突通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12)

屈突通(557年—627年),为人刚毅,性情刚直,骑射本领很高。

屈突通原先是隋朝大将,隋炀帝南巡江都期间,被任命镇守长安。李渊起兵进攻长安,屈突通奋力死守,最终不能力敌,被迫投降李唐,授封为兵部尚书。

降唐后,屈突通的表现,还是很积极的,李世民进攻薛仁杲,屈突通是他的行军元帅长史;征讨刘武周,屈突通也是在军中跟随;特别是在打败王世充的过程中,屈突通论功排名第一;玄武门之变,屈突通坚决站在了李世民这边,并有不错的表现。

贞观二年(628年),屈突通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13、殷开山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13)

殷开山(—622年),京兆鄠(今西安市户县)人,爷爷和老爹都曾经做过隋朝的官员,他也担任过隋朝的太谷县县长。

李渊起兵,殷开山被提拔为大将军府掾,后来又在李世民手下做长史,李世民四处征讨过程中,殷开山多有出力,谋划甚多,因战功而屡次提升。

武德五年(622年),在征讨刘黑闼的途中,殷开山因病去世,李世民痛哭不已。

14、柴绍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14)

柴绍(578年—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今山西临汾)人,官宦世家出身,身手娇捷,勇力过人,曾经是元德太子的千牛备身,娶了李渊的三女儿,即后来的平阳公主。

李渊太原起兵时,柴绍逃出长安,奔赴太原投靠了老丈人。在攻占长安,灭薛举父子,破刘武周、宋金刚,败王世充,擒窦建德,击吐谷浑、突厥军,伐梁师都等战役中,柴绍一直扮演的是霸气侧漏的狠角色,令得对手们为之胆寒。

贞观十二年(638年),柴绍病重去世,一代英雄就此落幕。

15、长孙顺德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15)

长孙顺德,长孙皇后的族叔,隋炀帝征高丽,为躲避兵役投靠到李渊门下。

李渊起兵后,长孙顺德被任命为统军,屡立战功,后来又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对他很信任,允许他在中书省夜宿。

长孙顺德虽然富贵至极,却还喜欢贪污受贿,东窗事发后,李世民不忍心没处罚他,后来犯事被削去官职,之后,李世民念旧又把他提拔了上来。长孙顺德去世后,李世民特地为他停止上朝,还派了人前去吊唁。

16、张亮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16)

张亮(-646年),郑州荥阳人,出身低贱,以务农为业,先前在瓦岗军耽过李世勣投了李唐,由李世勣、房玄龄推荐,为李世民所宠信。

张亮曾被李世民秘密派遣到洛阳一带,交结当地豪杰,以便自己跟李建成争位,事发后,即使严刑拷打也没把李世民供出来。

李世民登基后,屡次提拔他,只可惜,这位仁兄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居然想着反叛,结果是以谋反罪被处斩。

当然,张亮并不是唯一一个上了凌烟阁而结局身败名裂的,上了凌烟阁的诸位也不见得个个都是“品行端一”的“正人君子。”

17、侯君集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17)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人,很早的时候就跟随了李世民,玄武门之变他也有参与,因而深得李世民信任。

侯君集后来跟随李靖平定了吐谷浑,任主将时又率领唐军灭了高昌国,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被弹劾,心中怨恨不已。

李世民的儿子中,侯君集看好的是太子李承乾,两人常常谋划怎样谋取最高权位,最终事情不密,被下诏处死。

18、张公瑾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18)

张公瑾(594年—632年),字弘慎,先前做过王世充的官,后来投靠的李唐,经尉迟敬德等人的推荐,成为李世民的幕府成员。

玄武门之变中,张公瑾也算是主要角色担当,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他们的党羽继续进攻玄武门,张公瑾一人单枪匹马,“独闭门以拒之”,以致使“党羽们”溃散。

后来在跟随李靖讨伐东突厥时,张公谨也是表现不凡,之后进封为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

贞观六年(632年),张公谨病死在任上,只有三十九岁,李世民听闻后,哀痛难止。

19、程知节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19)

程知节(589年-665年),济州东阿斑鸠店(今山东东平斑鸠店)人,他为世人所熟知的是另外一个名字:“程咬金。”

小说中的程咬金,被分配到的是有点类似于李逵、张飞、牛皋之类的明显带有“鲁莽、冲动、任性”等等标签的角色,历史上的程知节,是骁勇善战,擅长用槊的猛将。

程知节先前跟的是李密,之后随了王世充,因为不屑王大大的为人,又转投了李唐。

这之后,程知节一直跟着李世民,在与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等交战中,常常身先士卒,因战功而被封为宿国公。玄武门之变,程知节也是亲身经历者,一个非常称职的打手。

李世民对程知节很是信任,屡次封赏,还将清河公主嫁给了程知节的儿子。李世民去世后,唐高宗李治待他也不错。

可惜临到老年,程知节勇力缺失后连锐气也没有了,显庆元年(公元656年),程知节率军讨伐西突厥,为下属前军副大总管王文度挟制,不仅不及时进击追敌,而且还杀降图财,最终闹了个减死免官(后来又被起用)。

“千年道行,毁于一旦”,即使曾经辉煌过,程知节晚年的这个污点是怎么也抹不去的。

麟德二年(665年),程知节在自己家里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20、虞世南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20)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唐初知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是“初唐四大家”之一。

虞世南出身于陈朝的官宦家庭,陈朝灭亡后,来到隋朝京师居住,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又被裹胁到聊城,宇文化及兵败,又成了窦建德的黄门侍郎,窦建德人死身灭后,就成了李世民的秦王府参军。

李世民执政时期,虞世南多次进谏,因为性情刚烈,屡次顶撞李世民,而无所畏惧。

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在长安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21、刘政会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21)

刘政会(-635年),李渊当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李渊起兵,他也跟着一起闹腾。

武德初年,刘政会被任命为卫尉少卿,留守在太原,期间,刘政会被刘武周俘虏,还不忘向李渊传递各种秘密情报。

既是革命元老,又长期开展地下工作,自然提升的快,并为领导赏识的。

贞观九年(635年),刘政会因病去世,追赠为民部尚书,改封为渝国公。

22、唐俭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22)

唐俭(579年—656年),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他老爹唐鉴与李渊是世交,他跟李世民也颇有交情。

唐俭曾经被刘武周俘虏,在狱中得知工部尚书独孤怀恩要造反的消息,派人告发了这一事件,从而避免了一场祸乱。

李世民破刘武周后,拜唐俭为礼部尚书。贞观初年,唐俭为使说降突厥,颉利可汗为其诱惑,放松警惕,李靖不顾唐俭性命,奇袭突厥,灭了突厥,奇迹的是,唐俭侥幸地于乱军之中逃得了性命。

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唐俭因病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23、李勣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23)

李勣(594年-669年),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他的名字改了好几次,原先叫徐世勣,李渊赐姓李后,改为李世勣,后来又为了避讳李世民,又叫做了李勣。

李勣原先是瓦岗军的干活,后来在窦建德那耽过,最终还是归降了唐朝。他的主要事迹为:跟随着李世民灭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担任主将时灭了徐圆朗、高丽,跟随李孝恭灭了辅公祏,跟随李靖灭了突厥,驻守边防时多次击败薛延陀。

玄武门之变,李勣没有说话,也不站队,武则天上位,李勣倒是说了不少的话。

李勣经历了李渊、李世民、李治三朝,能够屹立不倒,确实足够强悍。

总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享年七十六岁,李治为此停止上朝七天。

24、秦琼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24)

秦琼的职业经历很是丰富,先是在隋将来护儿手下干活,后又跟随过张须陀、裴仁基、李密、王世充,直到唐武德二年(619年)才投靠的李世民。

在李世民与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的征战中,常常冲锋在前,因表现突出,深受李世民赏识。

有些史书上说,玄武门之变,秦琼也是参与了的,只是具体事迹不详。

《旧唐书》上说,秦琼跟着李世民出征,敌军阵营中有炫耀武力的武将,李世民就会派秦琼出马。秦琼单枪匹马入万军之中必取敌将首级,竟然还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人马辟易”(史书语)的地步。

因为战场上拼搏过度,屡屡受伤,秦琼经常性生病,于贞观十二年(638年)病死。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 菊花茶/文 菊花茶,本名郑良,网名菊花茶163,天涯新浪论坛知名历史作家,资深三国控。曾发表过《华山论剑》、《历史原来是这样的》、《三国往事越千年之建安十三年》、《快意恩仇的人生》、《祸起萧墙》等文集。

唐太宗李世民的生平经历(唐太宗李世民最怀念的二十四位战友)(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