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记者乔磊报道】在美国的华人中,对中美关系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首推陈香梅陈香梅在美中两国名闻遐迩,不仅因为她与美国“飞虎队”将军陈纳德的传奇爱情故事,更因为她过去几十年穿梭大洋两端、海峡两岸,为促进美中友好,推动两岸交流,做了许多官方不方便做的工作3月30日,陈香梅在位于华府的家中去世,享年94岁10几年前,记者曾专访过陈香梅女士,现今将有关内容整理成对话录,以纪念被称之为美中民间大使的陈香梅,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陈香梅的英语书?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陈香梅的英语书(在蓝天上写作的陈香梅)

陈香梅的英语书

【侨报记者乔磊报道】在美国的华人中,对中美关系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首推陈香梅。陈香梅在美中两国名闻遐迩,不仅因为她与美国“飞虎队”将军陈纳德的传奇爱情故事,更因为她过去几十年穿梭大洋两端、海峡两岸,为促进美中友好,推动两岸交流,做了许多官方不方便做的工作。3月30日,陈香梅在位于华府的家中去世,享年94岁。10几年前,记者曾专访过陈香梅女士,现今将有关内容整理成对话录,以纪念被称之为美中民间大使的陈香梅。

难忘上海那“一千个春天”

采访陈香梅,不能不谈的话题就是他与陈纳德将军的爱情故事。1944年19岁陈香梅在采访美国飞虎队时结识了陈纳德,抗战胜利后他们在上海重逢,从相知、相爱到相依,终于在1947年举行婚礼。时年,陈纳德54岁,陈香梅23岁。这段故事虽然人们写了无数遍,但我还是要与陈香梅亲自聊聊。

陈香梅告诉我,她是1944年参加飞虎队的记者会认识陈纳德将军的,当时是非常感激这些美国人到中国帮助抗战。陈纳德将军这个人是非常有正义感,可以讲是不太平凡,他一生好象都是在为正义而战。他的一生虽然只活了63年,对于不平等的事情常常是勇敢地去伸出援手。可以说他的后半生都献给了中国,1945年抗战胜利以后,他又在中国成立了航空公司。陈纳德并不是为了那一个党,因为中国政府当时是蒋介石,他就帮助蒋介石。

陈纳德对中国老百姓艰苦奋斗的精神是非常佩服的,当时中国这么穷,中国这么落后,没有抗战以前军阀你争我夺,国土四分五裂。他觉得中国人的命运非常艰难,他是非常同情的,可是他对中国人奋斗的精神非常佩服。因此他交了很多中国朋友,一直到他去世。

我问陈香梅,在40年代,中国社会仍缺少自由恋爱的环境,您与陈纳德将军相差了30几岁,但最终你们终于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这段经历是如何发生的?

陈香梅回答说,我这个人哪,在十几岁时就当上了流亡学生,有一点要坚强奋斗的精神,在抗战胜利后那个时候中国仍是一个比较封建的社会,但越是封建的我是越反抗。陈纳德将军死死地追求我3年,所以我也是非常感动。当然能够跟他结婚也是要得到我外祖父、外祖母的批准,他们也是非常开明的。这段婚姻虽然只维持了10年,我到今天还是常常怀念他。

陈香梅说,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一千个春天》。这本书就是记录我们的十年之爱,主要也是谈在上海的那段经历。我在上海的生活也是蛮有趣的,我们是在1947年年底结婚的。当时他在上海开了一家航空公司,他一直在追求我。我住在我外祖父家里,我外祖父打桥牌,陈纳德将军也喜欢打桥牌并且是高手了,他呢,为了要得到我外祖父、外祖母的允许,他每一次去跟我外祖父打桥牌,他就成心输给他,也可说是桥牌攻势。

谈到对自己一生影响最大人,陈香梅说,我的外祖父是廖仲恺的弟弟,他是一名外交家,也是教育家。我小的时候在他的书房中跟着他看书,所以受到他很大的影响。陈纳德将军比我大30岁,他不仅是我的丈夫,也可以讲是我的老师,我在美国的成长受到他很大的影响。我的母亲在欧洲学过教育,她是一个十分开明的女性。这三个人对我的一生影响都非常大。

走过人生80多年的路,回首往事,陈香梅最大的感受是友情。陈香梅说,我这一生虽然受过许多困难,自己一个人单人匹马到美国华盛顿来打天下,可是因为有陈纳德将军当年鼓励我奋斗。到了美国陈纳德将军的朋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当然这是很短期的事。朋友帮助我,我也帮朋友。因此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我都有很多朋友,人的成功有时要靠朋友的支持。

我问陈香梅,您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感情对您意味着什么?

陈香梅回答说,一个作家没有感情是写不出来好东西的,我想作家的感情是比较丰富,我想我也是比较注重感情的。我一共写了50本中英文书,政治、小说、散文都有,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版了,台湾、香港都有出版。我在航空界服务30多年,因为常在飞机上来来往往,长途旅行就坐在飞机上写书。我自己到现在,每一个星期都要看一本新书,我觉得人生要不断地学习,每一天都吸取新的知识是非常非常重要,不学习生活就会变得乏味。中英文书我都读,我也看很多刊物,名人的传记我非常喜欢看,美国的历史,美国总统的传记,以及美国的畅销书。我差不多每个星期都跑书店,书店离我的住处只有两条街,吃过中饭以后就到那里去逛书店,去看有什么新书。除了看那些比较深刻的书以外,我也看一些侦探的书去消遣。

陈纳德率飞虎队帮助中国抗日8年

当年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在中国帮助抗日历时8年,回想起往事,陈香梅说,陈纳德将军没到中国以前,在美国空军的声望是非常高的,因为那个年代美国的空军也没有很发达,可是他那时已经是飞行的教官,大家都晓得他的声誉。并且当时苏联也邀请他去训练他们的空军,可是他觉得将来苏联跟美国也许会不太合作,苏联提出给很高的薪水,1931年的时候,他们要给他每个月一千美元的薪水,还有房子、汽车什么的,都答应给他,可是他都拒绝了。

那个时候,宋美龄女士也听到美国有一个陈纳德,训练飞行员非常有成绩,就特别邀请陈纳德将军到中国去帮忙,训练中国飞行员。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根本没有空军,陈纳德将军答应到中国去,可是他答应只是三个月的时间。因此在1937年5月启程到中国去,这个时候七七抗战还没有开始,到了中国以后看到了中国的所谓空军实际上等于一个零。他就跟蒋介石、宋美龄报告这个情况,蒋介石当然是很紧张了,让他赶紧训练有关人员。在这个商谈期间,卢沟桥事变发生了。蒋介石就希望陈纳德将军不要离开,说很需要他,叫他留在中国帮忙。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他没有离开中国,而是考虑怎么样帮助中国抗战。陈纳德将军看到中国是十分的贫穷,建立空军、训练飞行员不是一日之功,因此他就想到需要美国方面的帮助。蒋介石和宋美龄也希望他回到美国,说服美国政府,组织空军志愿队。

我问陈香梅,由于当时美日尚未开战,陈纳德将军在组织美国空军志愿队赴华帮助中国抗战遇到的阻力一定不小吧?

陈香梅回答说,是的,当时美国和日本还没有开战,在那种情形下,美国人组成志愿者到中国帮助抗战,除非得到美国政府、总统的特别批准,否则是不可能的。陈纳德将军为了这个事情,来来去去从中国到华盛顿跑了好多次,也找了好多议员、律师去说服罗斯福总统。罗斯福总统1939年批准了陈纳德将军组织空军志愿队,他就开始在美国召集年轻的飞行员到中国去。那个时候你想想美国人对中国有多少了解,所以他要说服美国人,要说服这些年轻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到中国去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后来还是召集了两百多名飞行员,当时中国连个训练的地方都没有,只好在印度和缅甸两个地方训练。

陈纳德将军和飞虎队到中国之初是非常非常的困难,美国要帮助欧洲战场,美国和英国的关系一直是很密切的,英国要对付德国,欧洲战场第一,亚洲战场第二,这就等于就是说亚洲战场根本不值得一顾了。当年他们飞虎队刚到中国是非常可怜的,很多人就讲亚洲的战场是一个被遗忘的战场,没有人注意的。陈纳德将军8年在中国帮助抗战是非常非常艰苦的,这一段事情是很少人晓得,当年跟他在一起的人大概都已经不在了。中国空军那时炸弹、飞机零件非常缺乏,陈纳德将军曾回忆说,飞机有时运来的物资需要的东西不多,有时候来了是一些什么球鞋啊,罐头什么,可以说是欲哭无泪,很可怜的。可是他们撑下来了,飞虎队慢慢强壮起来,日本对重庆大轰炸时,飞虎队能够参加保卫陪都重庆的空战,并发挥了很大作用,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在同陈香梅的交谈中,我列举了一些飞虎队在华同中国人民一起抗日的数字和事例,如,:在八年抗战期间,美国空军飞虎队共歼灭日机2000多架,相当于当时日本3年飞机生产量的总和。尤其是闻名的“驼峰航线”, 成了外界向中国提供物资的生命航线。

经历过抗日战争的陈香梅深有感触地说,当年中国抗战时各类物资包括军用物资十分缺乏,陆路交通不方便,虽然当时有一条史迪威路,但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只好走空运,而空运又要飞越驼峰,因为当时要从昆明飞到印度去载回物资,当年驼峰飞行非常危险,空中又缺少氧气,光是在飞越驼峰牺牲的美国飞行员就有一百多名。

陈香梅做里根信使见邓小平

在阔别大陆31年后,1980年12月30日,陈香梅第一次重回北京。此行她是作为当选总统里根的特使,捎带一封里根的亲笔信给邓小平。同行的有美国参议员史蒂文斯,他曾是“飞虎队”成员。 陈香梅在接受美国侨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曾谈到,之所以愿意回大陆看看,其舅舅廖承志下了很多工夫,一直致信陈香梅,希望她能回去访问。邓小平1979年也亲自给陈香梅写信,邀请她访华。

到北京当天下午,邓小平就会见陈香梅一行。在陈香梅的印象里,邓小平讲话风趣,口才很好,与一般官场上的人说话不一样,说话很实在。

陈香梅转交了里根的亲笔信,信中说,大家认为他是政治上的保守派,会改变对华政策,他让邓小平放心,他会以发展美中关系为前提,而不是以个人成见来左右两国关系。邓小平看了很高兴,连说“很好”。他说,中美关系要发展,双方都要努力。他提到台湾问题,认为美国太倾向台湾了。陈香梅则转达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会见时,陈香梅的舅舅廖承志也在场。邓小平不停地抽烟,引得廖承志烟瘾大发,忍不住伸手向邓小平要烟抽。邓小平笑着对陈香梅说:“你舅舅是‘妻管严’。你舅妈不让他多抽烟,一天只让抽三根,所以你舅舅常常偷我的香烟抽。不过我没人管,每天三包。”陈香梅被邓小平的幽默逗乐了。

第二天,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宴请陈香梅一行。他让陈香梅坐在第一贵宾席,让史蒂文斯坐在次席。邓小平说:“陈香梅坐第一,史蒂文斯先生坐第二,因为参议员在美国有一百个,而陈香梅嘛,不要说美国,就是全世界也只有一个。”邓小平的幽默和风趣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美国主流报纸纷纷在头版刊登了邓小平和陈香梅握手的照片。

北京之行,陈香梅备受礼遇。在她记忆中,当时的北京很单调、很贫乏,但大家很廉洁,住在钓鱼台国宾馆,给服务员的小费,服务员还追出来还给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