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1)

图丨82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前言

我不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是李鸿章。谁不解决这个问题,都是李鸿章。”1983年9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谈到香港问题时这样说道。

在希思这次访华的前一年,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第一次访问中国,就香港问题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进行会谈。结束之后,撒切尔夫人内心充满了失望和痛苦,返回驻地后感叹:

“真残酷啊!”

“这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活到1997年,因为那时将收回香港,我还想去那里看看。”邓小平在生前曾经多次这样说道。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2)

图丨青年时期的邓小平

香港问题之所以能够成功解决,和邓小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920年邓小平前往法国勤工俭学,出发时第一次经过香港。在革命战争时期,邓小平在往返苏区和上海时,曾经四次踏上过香港的土地,当时香港正处于英国的统治下,香港问题远没有达到解决的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后,当时国内外环境复杂,为了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对新中国的全面封锁,国家领导人集体做出了“暂时不动香港”的决策,以保留对香港这一“国际通道”能够充分利用,等到条件成熟之后,再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

1974年5月,英国前首相希思抵达北京,对于这位前首相此次访华的意图,大家都心知肚明。邓小平带领数千人前往机场迎接,见到希思后邓小平对他说:

“我代表周恩来总理向你们表示热烈欢迎。”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3)

图丨毛主席与希思亲切握手

当时希思来中国最想见的人不是邓小平,也不是周总理,而是毛主席。在希思抵达北京的第二天,如愿在中南海见到了毛主席。当时陪同希思的还有周总理和邓小平,在毛主席与希思谈了两个多小时之后,希思终于忍不住想要谈一下香港问题,毛主席直截了当地对他说:

“剩下一个香港问题,我们现在先不谈。”

接着毛主席问周总理还剩下多长时间,周总理回答说香港是1898年租给他们的,租期99年,到1997年满。毛主席点了点头对希思说到时候我们再商量怎么办,接着伸手一指邓小平说:

“这是他们的事情了。”

当天晚上的欢迎宴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香港问题作为中英两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将在适当的时候予以解决:

“我们完全可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交朋友,发展关系。”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4)

图丨毛主席等领导人会见希思

从1978年下半年开始,邓小平便已经在考虑香港回归的问题,同时也是“一国两制”构想的萌芽阶段。当时正值中美建交时期,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在谈及和平统一祖国的问题上多次提出“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我们会尊重台湾的现实”。

次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叶剑英对记者发表谈话时,公开阐述了关于台湾同祖国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政策。1982年邓小平在会见海外学者李耀基时对叶剑英的“九条”作出评论:

“九条方针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制是可以允许的,不只是台湾问题,还有香港问题,大体也是这几条。”

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正式使用“一国两制”的概念,从此“一国两制”就成为和平统一祖国这一基本国策的代名词。同年4月,英国前首相希思第四次访华,并接受邓小平的会见。在会见中邓小平明确表示:

现在是考虑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了。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5)

图丨邓小平会见金庸及其家属

两个月之后,邓小平借会见香港知名人士的机会,正式对外公布了中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立场和原则,并制定“16字方针”:

“收回主权,保持繁荣,制度不变,港人治港。”

随着和平谈判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日趋成熟,中国政府正式向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发出访华邀请。

“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

应中国政府的邀请,撒切尔夫人于9月22日下午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素有“铁娘子”称号的撒切尔夫人面带笑容走下专机,开始了英国现任首相对新中国的第一次访问。撒切尔夫人一行人来到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之后,女服务员给这位首相送上了一杯浓浓的咖啡,并附带两片维生素C,弄得撒切尔夫人一阵惊奇:

“中国人怎么知道我的生活习惯?”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6)

图丨撒切尔夫人旧照

在撒切尔夫人抵达北京的第二天,香港报纸在头版头条报道了撒切尔夫人抵达北京之后的消息,同时还刊登了中国政府高级官员第一次公开表示要收回香港主权的会谈内容,一时间激起了香港人民内心的波澜。

在撒切尔夫人访问北京前不久,英国刚刚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一时间令撒切尔夫人在国际上名声大噪,这一次北京之行,她本想借着这一次战争的胜利,来表明英国将为了保持它的殖民地而不惜一切代价。

但在前一天与中国高级官员会谈过后,撒切尔夫人感到保住香港主权是不现实的,便变换角度另做打算,她要让中国政府区别对待新界和港九地区,同时她要以主权来换取英国对香港的治权。对于和邓小平的会谈,撒切尔夫人清楚地知道非常艰难,她极力控制住内心的紧张和不安,不让记者捕捉到她身上任何的细微变化。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7)

图丨邓颖超会见撒切尔夫人

9月24日上午,撒切尔夫人专门找来了为她做头发的随从,吃过早饭之后,距离谈判已经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尽管工作人员已经在提醒她时间,但撒切尔夫人并没有显露出着急的样子,又坐了一会才起身前往人民大会堂。

撒切尔夫人首先来到人民大会堂新疆厅,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已经在门口迎接她。早在1977年的时候,撒切尔夫人就以英国保守党领袖的身份访问过在中国,在那个时候和邓颖超有过会见。当两人再次相见之后格外高兴,邓颖超还预祝撒切尔夫人此次访问成功。

告别邓颖超之后,撒切尔夫人向福建厅走去,那里将是她和邓小平会谈的地方。虽然两个厅之间距离不长,但撒切尔夫人脚下的步子却越来越缓慢,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严重。刚才邓颖超虽然身体抱恙,但仍旧早早在门口迎接,而现在她已经走了一半,仍然不见福建厅的大门打开,也不见邓小平的身影。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8)

图丨77年撒切尔夫人游览长城

就在她走到距离大门还有五六米远的时候,福建厅的大门缓缓打开,邓小平满面笑容地从里面走出来,与撒切尔夫人亲切握手。撒切尔夫人一见面便说:

“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看到您很高兴。”

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个,但我认识的现在都下台了。欢迎您来呀!”虽然邓小平说得是实际情况,但这句饱含深意的话令撒切尔夫人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答。主宾双方进入福建厅落座之后,记者们被请离场,会谈在友好的气氛中正式开始。

出于外交惯例,邓小平刚开始选择了一些轻松的话题。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谈起马克思曾经在英国居住过很长时间,对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有过仔细的观察,撒切尔夫人不知出于什么考虑,接过话题说:

“是啊,马克思写了一部《资本论》,但他本人恰恰最缺乏资本。”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9)

图丨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亲切握手

两人聊了一些轻松的话题之后,会谈开始转入正式话题,撒切尔夫人先发制人,傲慢地表示维持香港的繁荣需要英国人留下,香港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会有灾难性的后果。针对这一问题,邓小平用17个字斩钉截铁地回答: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

紧接着邓小平强调中国不认为收回香港会有灾难性后果,如果有,中国人也会勇敢面对。随后邓小平坦诚地对撒切尔夫人说,香港问题很简单,一两年肯定能解决,并再次重申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香港问题的一贯立场:

“收回香港,是全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意愿,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10)

图丨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合影

会谈原定时间为一个半小时,就在门外记者开始不断猜测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时,会谈也进入了最后关头。这一次会谈整整延长了50分钟,在会谈的最后,邓小平建议中英双方先达成协议,同意通过外交问题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撒切尔夫人“话里有话”地反问:

“好呀!但谈判要是不成功怎么办呢?”

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邓小平说到这里稍微停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接着说:“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

“真残酷啊!”

就在门外记者焦急等待的时候,撒切尔夫人面色凝重地走出了福建厅。当时记者们还期盼着邓小平能同她一起走出来,甚至有人想能在邓小平送客出门的时候拦住他,请他对香港同胞说几句话。但记者们从撒切尔夫人失望的表情中,似乎也明白了些什么。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11)

图丨邓小平旧照

撒切尔夫人本不想在香港问题上做任何的退让,但在与邓小平的“交锋”中,她发现自己能够依靠的优势实在太少,最后不得不决定,不但要交换主权,而且还要交出治权。这位当时在世界上名噪一时的英国女政治家,面对邓小平的时候也不得不甘拜下风。

当撒切尔夫人缓步走下人民大会堂的石阶时,抬头看到了石阶下的记者们,原本凝重的脸色突然露出了笑容,并向他们点头致意。就在她踏上倒数第二级石阶的时候,意外被石阶绊了一下,她的身体顿时失去了平衡,跪倒在了地上。

走在她身边的英国驻华大使和其他的工作人员见状,赶忙上前将她在第一时间扶了起来,并捡起了她甩到一边的手袋。在如此隆重的场合下,这一意外令她有些狼狈,但她很快便镇定下来,接过手袋时还不忘道谢。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12)

图丨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前意外跌倒

撒切尔夫人没想到邓小平在香港主权问题上的立场会那么坚定,丝毫没有通融的余地。会谈结束之后,她的心中充满了失望和痛苦,回去之后她对英国驻华大使谈起邓小平对香港问题的态度时感叹:

“真残酷啊!”

据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的记载,当时在她飞往北京时,已经考虑到了中国根本不会承认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与多位政商界人士讨论之后,决定将立场放在至少拥有一部分英国主权的基础上,然后再用主权换取治权,结果自己坐到谈判桌上才发现,那不过是她们的一厢情愿。

当天下午,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向中外记者宣读了中英两国政府拟定的联合声明。尽管这份声明只有83个字,但撒切尔夫人还是念得比较艰难。晚上的答谢宴会上,撒切尔用一句古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示对中国领导人的感谢,赢得了在场许多中国人的好感,随后她用乐观的语调告诉大家:

“这次中英会谈取得了富有价值的、令人鼓舞的成果。”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13)

图丨邓小平发表讲话

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得到好处,撒切尔夫人便打算在行政管理问题上和邓小平再次“较量”一番。连任首相胜利之后,撒切尔夫人打出了“三角凳”这张牌,即在中英进行谈判时,让港英当局以正式成员的身份参加,造成中英港三方共室,使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

就在港督尤德从伦敦返回香港之后,记者知道了尤德被列为英国代表团的一员,直截了当地问他所代表的是英国还是代表谁,在记者的“逼问”之下,尤德表明自己是以港督的身份,代表香港市民参加谈判。

尤德的话引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头脑清楚的香港人立刻意识到这是英国人制造的阴谋。北京方面知道这件事后作出强烈反应,外交部发言人表示,香港问题是中英两国之间的会谈,尤德只能代表英国政府。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14)

图丨香港港督尤德接受记者采访

中国方面的强硬态度迫使撒切尔夫人不得不收回自己打出的“三角凳”这张牌,英国外交部急忙作出回应,说尤德当然只是代表英国方面参加会谈。

“我不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是李鸿章”

自从中英双方开始第一轮会谈之后,英国方面一直没有放弃用“主权换治权”的想法,软硬兼施想迫使中方同意他们的无理要求。面对再次陷入的谈判僵局,英国前首相希思第六次飞到北京,打算利用自己的身份为谈判做一点贡献。

1983年9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希思,老朋友见面寒暄一番之后,两人就香港问题展开正式讨论。邓小平对于英国政府在谈判中的做法极为不满,他希望在会谈中不要再纠缠主权换治权的问题,而是扎扎实实讨论过渡时期如何应对,香港未来如何发展。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15)

图丨邓小平会见希思

邓小平再次强调,如果英国方面不改变谈判的态度,中国不得不在1984年9月单方面宣布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

“我希望撒切尔首相和她的政府采取明确的态度,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的政策不会有任何改变,否则我们就交不了账。我不解决这个问题,我就是李鸿章,谁不解决这个问题,都是李鸿章。”

英国在谈判会场内外使出了各种招数,中国政府丝毫不妥协。在第四轮会谈结束之后,英国政府不得不迫于形势在谈判中实行退让。经过22轮艰苦谈判,中英两国终于达成协议。1984年12月,撒切尔夫人第二次来到中国,正式签署中英香港问题联合声明。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16)

图丨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

签字仪式从签名到交换文本,一共用了4分钟。当两国代表互换声明文本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来到撒切尔夫人面前,笑容满面地举起香槟酒,祝贺双方完成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两人相约1997年香港再见,相约要到香港出席交接庆典。

据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回忆,邓小平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香港回归祖国时,他要亲自踏上这块祖国的土地,就是坐轮椅也要去,哪怕在香港的土地上站一分钟也好。当时全家人都相信,也在全力以赴努力,确保那时93岁的邓小平能够实现愿望。

1996年12月末,邓小平因病住院,春节前夕他在医院会见了前来探望他的中央领导,并嘱咐他们今年将恢复香港行使主权这件大事办好。2月15日,邓小平的家人向党中央写信,信中说小平同志对于生死问题向来达观,对于自己的后事,早已经对家人们多有交代。

撒切尔夫人上台(82年撒切尔夫人访华)(17)

图丨卓琳出席香港回归仪式

四天之后邓小平不幸逝世,当时距离香港回归只剩下4个多月的时间。1997年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在香港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交接仪式特别邀请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出席,她代替邓小平实现了遗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