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一生,娶了十个女人(一个是正妻九个姨太太),这十个女人为他生育了17个儿子和15个女儿。对于袁世凯来说,这也是他不可或缺的”“资源”。资源一用再用,不仅用于自己人,还用于笼络政敌。

袁世凯所有儿女关系怎么样(十五个女儿也是袁世凯不可或缺的)(1)

袁世凯的头号笼络对象就是副总统黎元洪。黎元洪到京后的第二年,袁世凯想通过联姻把两家人变成一家人,向黎元洪提出了“换亲”的请求,让自己的儿子袁克玖娶黎元洪的女儿为妻,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黎元洪的儿子黎绍基。这是一整套彻头彻尾的政治婚姻。黎元洪长女黎绍芬在《黎元洪事略》中回忆:

1914年春,袁世凯请我们一家到他家作客。袁世凯把他的儿子、女子都叫出来,见我父亲。袁说“我们两家要交换,你给我一个女儿做儿媳,我也给你一个。”我父说“我先给你一个吧!”并问他要哪一个。袁表示不计较,只要是黎家的女儿就行。

但这件事遭到了黎元洪的原配吴氏夫人的强烈反对。按照袁绍芬的说法,“我母坚决不同意,他们多年的和睦夫妻,竟因此失和,一月之内互不理睬。”

吴氏夫人不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袁家的儿子是姨太太所生,而她的女儿是原配生的,是嫡出,因此“不能嫁给姨太太生的儿子”。黎元洪跟她解释,说袁世凯那么多儿女,除了一个大公子外,其余全部都是姨太太生的。“二是吴氏夫人有所顾虑,认为“袁世凯的女儿要做我的媳妇,我这个婆太太吃不消。”

好说歹说,吴氏夫人才算点了头。黎元洪长子黎绍基记述,“经过商量,觉得全都拒绝,怕会伤感情,结果是我妹妹做了牺牲品,与袁克久(袁家九公子)结了亲。

  订婚后短短两年,袁世凯便去世了,但这门政治婚姻却没有就此取消。黎绍芬记述,长大后妹妹黎绍芳“对这件婚事很不满意,精神抑郁,终日闷闷不乐。她总觉得前途无望,在南开大学预科只读了一年就退学呆在家中。”后来,黎家二小姐和父亲商量想退婚,“但我父亲认为既经订婚,不能反悔,断然拒绝。”到1930年,黎氏夫妇均已逝世,黎家人向袁家讲明“绍芳精神已不正常,是否还准备迎娶?”袁家答复,肯定要娶,并称“婚后老九陪她玩玩就会好的。”袁家老九对黎绍芬说“我是为我的父亲才答应和令妹结婚牺牲我自己的。”

结果是,婚后一年多,袁克久纳了妾,黎绍芳被送进了北京疯人院,1949年后在北京病故。

袁世凯所有儿女关系怎么样(十五个女儿也是袁世凯不可或缺的)(2)

黎元洪的全家福

1913年,冯国璋被任命为江苏都督,袁世凯就将自己府里的女教师周道如女士介绍给了冯国璋。周女士是江苏宜兴周才学阁学第五女公子,优于文学,喜读兵书。她随父宦游北京,入天津女师范 学校,旋应袁世凯之聘入府教授;袁世凯的三夫人也是她的女弟子。袁三夫人和周道如朝夕相处,俨同姊妹,书窗闲谈时,三夫人问及婚嫁之事,周道如道:“吾终身事,若非执掌大权之高等军官不嫁。”三夫人即将此话告知袁世凯,袁就有心作伐介绍给冯国璋,因冯的嫡妻已去世。冯国璋到袁府,袁世凯有意让他俩见面,冯睹周之丽容,盛赞不已。袁世凯就道:“君欲胶续,当为作伐而撮合之。”冯虽嫡妻亡故,姬妾仍有7人,且有子,本无续弦之意,但因是袁世凯大总统作撮合,且素知周女士颇谙韬略,亦可为戎机之襄助,就欣然同意了。在冯国璋从北京赴宁走马上任南下之时,有好友恭送行旌,席间谈及此事时,冯国璋拈髯大笑道:“若说起容貌来,亦不能比得西施、王嫱,可是人家学问实在高上,我一个武夫,又年过半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不过,这胡子长得住否,实在是个大问题。”众鼓掌大笑,有一人则悄然对友道: “此乃冯上将得意之语也!”

1914年1月12日 ,袁世凯派他的大公子袁克定作为送亲大员护送36岁的周道如女士去南京,并特派三夫人伴送。这次冯国璋婚礼的主婚人是由袁世凯从北京派来的刘文荃和刘景山。

在外人眼中,这是一桩政治婚姻,一方面可以说是袁世凯笼络冯国璋的妙计,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袁世凯监视冯国璋的最有效办法。这桩婚姻是北洋军阀用婚姻手段来加强内部团结的最典型案例之一。

1915年底,袁世凯正式称帝,全国哗然。海内外一致反对,蔡锷揭起护国运动的旗帜。袁世凯令冯国璋出兵湖南镇压护国运动,冯国漳拒不发兵,还通电反对袁世凯称帝。

冯国璋带着周道如入主新华宫。周道如是一个十分感性的人,重临新华宫,回忆袁家当年显赫繁盛的情形。只不过三年时间,竟烟消云散、不禁为之感叹。想到冯国璋还有段祺瑞这样的对手存在,普天之下,智能之士,奸恶之徒,存在必多。这总统的宝座无异于一个火山口,实在令人忧心仲仲,她还是怀念过去当教师的日子。

周道如是生病医治无效去世的,当时冯国璋正利用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压段祺瑞让权,逼段祺瑞下台,顾不了夫妻之情。

周道如死后,袁家二公子袁克文曾撰联哀悼他的老师:

为国披肝胆,为家呕心血,生误于医,一夜悲风腾四海;

论文兼师友,论亲逾骨肉,死不能别,九原遗恨付千秋!

袁世凯所有儿女关系怎么样(十五个女儿也是袁世凯不可或缺的)(3)

冯国璋及夫人周砥瓷板画像(民国)

大概是出于缓解与清皇族矛盾的考虑,袁世凯竟然想把袁家的一个女儿嫁给末代皇帝溥仪,挑来挑去,选中了三女儿袁静雪(袁叔祯),有一天,袁克定向袁静雪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透露了这个消息:“三妹,把你送到宫里去当娘娘好不好?”袁静雪立马哭闹起来,闹到父亲袁世凯面前,袁世凯恐吓她说:“再哭,非把你送礼不可。”袁静雪听了更是不依,顶撞道:“我又不是家里的鼻烟壶,爱送给谁就送给谁。”谁知,袁世凯听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连声夸道:“我们家三女儿有个性,理智高,斗志强,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了。”一旁的五姨太见袁世凯如此开心,酸意十足地说了句:“你看她这样不听话,将来谁娶了谁倒霉。”袁世凯笑着反驳说:“那也不见得。”这件婚事后来没能成功,大概也因为清皇室不肯“俯就”的缘故。

袁叔祯后来嫁给了伪山东省长杨毓珣(1895-1947),字琪山,安徽泗县人。此人是安徽泗州杨氏家族的后裔。杨毓珣的父亲是杨门兄弟中最小的老八杨士骢cōng(不是杨五爷士琦)。

杨士骢,清未曾任候补四品京堂、广东补用道、京奉铁路总办、放山西巡盐道,民国初年担任过多届众议院议员。杨士骢兄弟八人,其中三人早天,剩下五人都中过科举,分别是老大杨士燮xiè、老三杨士晟chéng、老四杨土骧、老五杨士琦、老八杨士骢。其中杨士骥与袁世凯关系密切,杨土琦则是袁世凯的心腹智囊。

杨毓珀出生在这么一个家庭,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仕途走得很顺畅。他曾被保送入陆军大学第四期,由于不是中级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只能旁听。为了取得陆军大学正式毕业生资格,杨毓珣又参加了第五期学习,终于获得了一张毕业证。后来,他曾任江西警备队统领、北京大总统侍从武官、北京政府参谋本部次长等职。

1919年,19岁的袁静雪嫁给了26岁的杨毓珣。 后来,杨毓珣担任了汪精卫政权山东省省长一职,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

袁家楫回忆,抗战胜利后,三姑夫杨毓珣被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他曾经随三姑去探过监。杨毓珣不高,长得白白胖胖,面相慈眉善眼,同任何人说话,他总是笑眯眯的。“在牢房幽暗的光线中,三姑夫看上去像是一尊弥勒佛,永远都在笑着。”那个时候杨毓珣还很乐观。过了不久,他终于从监狱里放出来了。那天晚上,袁静雪吩咐家里大厨多准备一些菜,准备好好庆祝一番。也许是高兴过头了,杨毓珀多喝了几杯酒,中了风,不治身亡(不是流传甚广的被枪决)。袁静雪哭成了一个泪人,瘫软在地上站不起来了。

袁静雪在上个世纪60年代写过一个五万字的回忆录《我的父亲袁世凯》,发表在全国政协主编的《文史资料选辑》上,流传甚广,影响很大,提供了许多袁世凯家庭生活的细节,给研究袁氏及其家族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史料。

袁世凯所有儿女关系怎么样(十五个女儿也是袁世凯不可或缺的)(4)

最后,列举一下袁世凯女儿们的大体归宿:

长女袁伯祯出生于朝鲜,1910年嫁给了清朝两江总督张人俊之子张允亮。

第二女袁仲祯,原本被许配给了也当过两江总督的端方的侄儿,后来因为袁仲祯自己不满意这门婚事,所以悔婚。从这一点看,此女或许也算得上只一个新时代女性,否则放在那个时代应该没几个人敢像她一样这么做。

第三女袁叔祯(袁静雪),嫁给袁世凯心腹谋士杨士琦的侄儿杨毓珣(后来曾在汪伪任职)。

第五女袁季祯,嫁给了曾任清朝礼部尚书陆宝忠的儿子。婚后感情不睦,嫁到陆家后没多久便抑郁而终。第十三女袁仪祯,在五姐死后又嫁给了陆宝忠的儿子当续弦。

第六女袁箓祯,嫁给了曾一度出任过民国国务总理的孙宝琦的儿子。

第七女袁复祯,嫁给了清末重臣荫昌的儿子荫铁阁,这位荫昌可以说是袁世凯的铁杆粉,很早便开始追随袁世凯,辛亥革命之时也是他率领北洋军南下镇压,镇不住的时候极力奏请清政府让袁世凯出山,袁世凯当了总统之后他也一直追随在侧。

第十女袁思祯,嫁给了曾任日伪北京宪兵司令的邹文凯。

第十四女袁怙祯,嫁给了“贿选总统”曹锟的儿子。后来离婚去了美国,随后嫁给了联合国外交官张德禄,生两儿一女,2005年病逝于美国。

袁世凯其他女儿,婚配情况不详,袁静雪也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