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听王玥波的评书《水浒传》第108回开头的时候也特意聊了几句关于太平歌词的内容:“我打小就会唱这个(刚刚哼了几句鹬蚌相争),我觉得太平歌词不是什么艺术。因为就这一个强调,上下句来回倒。一百句,中段的也这调。二百多句,长点的,你像秦琼观阵,也这调。像这个鹬蚌相争的骷髅叹的这个十来句,二十来句的也这个调。谁唱都这个调,不好听。这还是改革后的太平歌词,美化后的,老的还没有,老的比这个还直呢,腔儿。太平歌词为什么叫太平歌词呢,唱这个太平,不用学就会,老老实实太太平平的就会了。是这么讲么,我理解大概这么个意思。他们说相声演员必须会唱太平歌词,也不尽然,不是相声演员也可以唱,但专门唱太平歌词的演员没有。一登报,这是相声演员,这是京韵大鼓演员,没有一位这是太平歌词演员。要是让我理解,这还不构成一门艺术。但是呢,这话也不能提了,现在我要说这话得罪人了,因为这个太平歌词申请非遗了,他专门有人研究这个,专门有人申请这个。这就是某一门的专家了,据说也整理出若干段来。我要再说这不好,人家听了去也不乐意听。所以现在你要问我,我也说太平歌词好啊。尤其是我们说相声的一说,这是我们本门的唱,这是一门艺术......高英培高大爷讲话:嘛艺术啊(天津口音)”

相声太平歌词(相声本门的唱是太平歌词)(1)

王玥波

太平歌词最近十几年被德云社带火了,俨然便有一种说法是太平歌词是相声本门的唱,说相声的必须要会太平歌词,不会太平歌词的后台分钱少分一份钱。咱不冲着任何一个人,心平气和地说,这是歪理邪说。

相声太平歌词(相声本门的唱是太平歌词)(2)

相声太平歌词(相声本门的唱是太平歌词)(3)

白沙撒字

乞丐写字儿就是为了吸引人,为了招揽人气。人聚拢多了,赏钱的概率也就大了,现在话说就是吸引流量。而且有的人可能本来不打算赏钱,一看别人都赏钱随大溜也跟着打赏。这也算是卖艺的一种。

乞丐可能也有四门功课自残、快板儿、磕头、写字儿。实在不会写字儿,卖唱也行。鼓曲小调难度太高,就衍生出了太平歌词。宣扬太平歌词最多的是说相声的,但是他们自己在作品中也提过,卖药糖的拉洋片的都会太平歌词。所以这门汇聚流量的要饭手艺本就不该相声专美。

慢慢地很多相声演员走进了茶馆园子不用撂地演出了,改成买票制了,也不用他们自己打板儿唱太平歌词聚拢人气了,自然唱太平歌词的机会也就少了。就像现在菜市场大超市里听不到老年间的吆喝一样,就算有也是简单的小喇叭无限循环的播放而已。但不能说不会以前走街串巷的吆喝就不是卖菜的。

相声在解放前和妓女乞丐都是下九流,新中国以后相声艺人得以翻身,而太平歌词作为旧社会乞丐贩夫最爱用的一种形式,很多相声演员是避讳出演的。反之更愿意在节目里出演一些如鼓曲,戏曲之类更有难度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除非节目中涉及到了太平歌词才会演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仔细找找,德云社之前的作品,能找到的最近的有太平歌词的就是少马爷(马志明)北大专场演出歪唱太平歌词(个人觉得这个版本也是德云社模仿最多的版本)。

相声太平歌词(相声本门的唱是太平歌词)(4)

相声演员唱太平歌词越来越少是从要饭的机会越来越少开始的。

首先相声有4门功课这样一个说法,就是一种拔高的论调。这种划分并不合理。 实际上这是为了应对京剧唱念做打而硬行拼凑的4门功课(讲道理的话,相声原本划分了12种功课)。说学逗唱其实并不自成系统,彼此之间边界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提法无非是拉升相声的理论水平,提升相声的地位,以其和京剧等戏曲艺术并重的不得已的手段。

相声太平歌词(相声本门的唱是太平歌词)(5)

侯宝林大师在解放后做了很多相声理论的研究,他对说学逗唱中唱的定义是学唱(学唱这种提法实际上就是表明学和唱各自的定义范围都不很明晰,彼此容易重合)。这个学唱包括学习各种戏剧曲艺唱腔表演。作为相声演员要掌握4门功课的唱,就要尽可能地去学习包括戏曲和曲艺的各种唱,随着时代的发展,唱更包括各种声乐的唱,比如通俗民族美声歌曲。相对戏曲和曲艺这些唱离现在的老百姓更近,更容易出包袱。 也就是通过上面这些学习,相声演员可以自由的驾驭各种唱。在表演时人们可以知道相声演员是在表演京剧,评剧,或者是唱的什么流行歌曲。在进行这种唱的时候,演员是用的自己的声音特色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自己的演唱风格表演。

而学唱更多的是模仿唱,模仿梅兰芳,模仿刘德华,用模仿对象的声音和特点去诠释。

另外作为相声界第五代掌门人张寿臣,是彻底反对说学逗唱是4门功课的。

张寿臣说:说学逗唱要是四门功课 我就得带头改行。

相声太平歌词(相声本门的唱是太平歌词)(6)

据孙福海先生回忆:“60年代初,张寿臣先生在天乐戏院和新中央戏院两个地方每周讲课,后来身体不好,天乐戏院的电梯还坏了,都是高英培背着他去。马三立、常连安每场必到,这是相声行里的规矩,虽然六十年代张先生已经不上台了,但他是那一辈的门长,所以只要是他一讲课,几位老先生都会恭恭敬敬地在头一排一坐。张先生有一次专门讲了说学逗唱,他说:‘有的演员讲,说学逗唱是四门功课。谁说的?说学逗唱不是四门功课,说学逗唱是相声里的四种形式。因为什么?学唱就都得会吗?张宝茹唱吗?刘奎珍唱吗?我三立师弟唱吗?他们都不是说相声的吗?你非要把这个作为四门功课,我跟他们都得带头改行。相声可以有学唱的形式,但相声最主要的形式就是说,你可以学,也可以唱太平歌词,但是现在,我们不圆黏儿(指的是正式表演前吸引观众的过程)了,太平歌词作为圆黏儿的手段,已经过去了,而且它作为独立曲种发展的空间已经很小了,你教给学生这个干嘛呀?你好好教你的相声吧。”

据说,张寿臣先生的此种说法,马三立、常宝霆、苏文茂,外行看门道等先生也都是赞同的。 张寿臣先生的上面这个说法。也证实了,说学逗唱里面的唱,是包括学各种唱和太平歌词。

笔者觉得,太平歌词的火,尤其是在一些女观众之间的火爆,第一完全是因为某些演员尤其是郭德纲的个人魅力;第二也完全是用相声这一简单的形式迎合了很多观众对旧有文化的一种渴望。尤其是第二条,德云社带火了太平歌词以后,也在提升着艺术档次,又带火了快板、窑调《探清水河》,并最终开始逐渐带火了京剧,让更多人关注京剧,是功德无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