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这么一个段子:昨天去商场购物,想起媳妇少件睡衣,一个人颠哒跑去睡衣区,两个销售美女很热情帮助挑选,拍了图片微信媳妇喜欢哪一款,媳妇用语音回的我。两个销售美女凑过来:“听听她喜欢哪款。”听完之后两个销售美女笑弯了腰:“不用买了,反正在家你这个流氓也不让我穿衣服,买了也用不上。浪费!”

可见,发微信语音必须考虑发送者和接听者双方地位、性格、时间,以及环境等因素。

当然,微信语音确实有它的用武之地。文字缺乏的是灵气,有时难以表达情感。同一段文字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甚至相反的意思。因此,仅仅文字并不能完全准确传递发信息者的真情实意。亲人之间听到对方的语音,能够体会到对方的关心惦念,也能真切表达出自己的现况。恋人之间听到对方的语音,能够感觉到对方的柔情蜜意,也能勾勒出对方的模样。挚友之间听到对方的语音,能够体会到对方的心照神交,也能拉近彼此的关系。

微信语音虽然极大地方便了发送者,实际上是以牺牲接听者的便利为代价的,它违背了“麻烦自己、方便别人”这一社交的基本原则。不是每一个人随时随地都和你一样有大把的时间,不打扰别人是最基本的教养。你有时间畅所欲言,但别人不一定有时间洗耳恭听。

不随便发微信语音,应该是使用微信最基本的社交礼仪。除非接听消息的人是你的直接部下,或者是你的儿孙辈,或者是你最亲爱的人,或者是文盲半文盲的老人,或者你确实不方便输入文字(比如正在开车,或者你也是一个文盲半文盲,或者你不会文字输入,或者手有伤残等)。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景,收到语音如果用外放听,担心被旁边的人听到,用听筒又听不清,然后不得不反复调整音量,反复在外放和听筒二者之间折腾。经常是把手机听筒放在耳朵上,再用手捂着手机和耳朵,像在和别人密谋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一样……

有时你想用听筒听语音,结果放在耳朵上了却没听到声音,原来是手机与脸贴得太近碰到停止键!

即使一切正常,一条60秒的消息,听到50秒,突然又进了一条语音,一切需要重头再来……微信语音没有暂停功能。

更加恐怖的是发语音者还夹杂天南海北的方言,不少内容你只能猜测,遇到人名、地名、店名等非常容易误事。此外,语音语速过快、音量过低、环境过于嘈杂,让接收者很费时费劲。

简单地说:发文字是方便别人,麻烦自己。发语音是方便自己,麻烦别人。

还有人振振有词地说,现在微信有语音转文字功能啊!我要说的是:问题是转化之后我也看不懂,你这么自信自己是一口新闻联播式的普通话吗?

有人做过测试,看100个字的文字信息只需9秒,但听同样的语音要22秒。如果语音还带嗯、哼等语气词和停顿,那就更耗费时间。加上微信语音不支持转发,带来更多的不方便。

因此,不是很急的事情,或很特殊情况就别发语音了。这样别人在和你聊天的时候,既可以快速的浏览信息,也可以根据事情的紧急情况,调整自己的时间和做事的安排。

如果你的文字图输入实在LOW,现在的输入法都有语音转文字功能,可以在输入时就将语音转为文字,检查无误后再发送。这样既可以照顾到接收者,也可以修正你表述的不妥之处。

微信收到的语音消息(请慎用微信语音发信息)(1)

无论你打电话还是主动发微信,目的都是为了沟通。从有效沟通的角度来说,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能登门拜访的,不约会;

--能约会的,不打电话或微信视频聊天;

--能打电话或微信视频聊天的,不用微信语音聊天;

--能微信语音聊天的,不微信文字发消息;

--能微信文字发消息的,绝不发微信语音。

真是不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一上来就发语音,光顾着自己一张嘴一时爽,毫不顾及对方。究竟是自私,还是情商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