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深度解析(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1)

《世说新语》德行篇 第11则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和华歆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不理会,举锄锄去,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再扔出去。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

杂评:

1、这是古代“管宁断席”的出处。

2、华歆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3、从华歆以后的履历来看,也是位极人臣,建功立业。而管宁却一直远离权力、远离皇家。

割席断交,表明的是二人在人生选择上的不同,也可能是管宁对华歆的一种朋友的规劝。

二者的友谊是否受影响,不得而知。等到了二人的晚年,华歆依然在推荐自己当年的挚友管宁取代自己。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驾崩,明帝曹叡即位,于十二月改任华歆太尉,华歆称病请辞,愿将太尉一职让与管宁,曹叡没有同意。但还是下诏征召管宁为光禄勋。 当时司空陈群也上疏举荐管宁。......管宁自称草莽之人并上疏辞让

不能说哪个人好,也不能说哪个人差,而是每个人的人生选择是不同的。

华歆对外物、权力明显表现出了自己的企图心,而管宁却恰恰相反,他注重的是自己,不单单是读书,而是自己内心的修炼。

时势造英雄,金钱和权力同时也会改变一个人,当一个人被此二者所拖累时,他的自我其实已经发生了改变。因为,这些有时并非是你自我真正需要的东西,而是社会和时代告诉你,你需要这些。

而且,时势有时并非高歌猛进中就是“正确”的。

但一个人能够抵抗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保持自己,乐于自己,活出自己,这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深度解析(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2)

附注:

1、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汉族。平原高唐人(今山东聊城高唐县)。[1] 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

华歆早年拜太尉陈球为师,与卢植、郑玄、管宁等为同门 ,又与管宁、邴原共称一龙,华歆为龙头。汉灵帝时华歆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又被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后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孙策破刘繇后,华歆举豫章降,被奉为上宾。

官渡之战时,被征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又代荀彧为尚书令。曹操讨孙权,以华歆为军师。后为魏王国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拜华歆相国,封安乐乡侯。曹丕代汉建魏,改相国为司徒。魏明帝即位,代钟繇为太尉,晋封博平侯。太和五年十二月(232年1月)去世,谥号敬侯。

2、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1]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著名隐士。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深度解析(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