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凡到不平凡

- -对路遥再认知

许振超

路遥是因为谁而写下了平凡的世界(从平凡到不平凡)(1)

2020年11月29日陕西省金融作家协会在西安莲湖路金桥酒店举办了“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学创作”金融系统骨干作家培训会,会议邀请著名作家、柳青文学奖获得者、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路遥传》作者、陕西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曾与路遥在原陕作协共事七年的美女研究员张艳茜做“路遥与《平凡世界》精彩故事分享“。笔者有幸近距离聆听这位文学大咖对已故著名作家人生轨迹的叙说与评价。人如其名,气质非凡的张教授以她对路遥全方位、多视角、宽领域的了解,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锐敏的见解、磁性的声音,超越时空与年代,用拂去对时间的封尘、掀开了神秘面纱的手法,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位出身寒微却不屈命运压迫的人民作家复活于现实中,还原并显现了路遥平凡而伟大的人生轨迹。我虽信徒般拜读了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著作,也亲赴延安路遥纪念馆拜祭了一代文学大师,自认为是路遥作品的拥趸、粉丝和路遥精神的崇拜者。但通过大师讲授,才自觉真正从精神上感观上认识了我所熟悉而又陌生的另一个路遥。现将张艳茜女士专题讲授知识整理如下,以飨自我并分享给大家,供大家一起认识一个出生在陕北贫寒家庭,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外面世界并走完他辉煌而短暂人生的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当代陕西文坛奠基者之一--路遥。

- -青少年时期的路遥

1949年12月2日一个名叫王卫国(路遥)的人出生在陕北清涧县石嘴驿镇王家堡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普普通通的农民。1956年,七岁的王卫国(当地人称呼他卫儿)因为两个弟弟的出生,家里困难实在没办法养活当时己有四个孩子的一家子人,父亲就决定把卫儿过继给远在延川县的他大伯家。秋季的一天,路遥的父亲带着平生第一次穿新布鞋第一次出远门的他一路乞讨,从清涧县王家堡村来到延川县郭家沟伯父家。年幼的路遥只知是走亲戚,父亲瞒着他回了老家,一个懵懂年少的他从此跟随养父母生活在一个更加贫困陌生未知的世界里,尽管养父母倾其所有百般呵护,但他还是受尽了同龄孩子的百般刁难和羞辱,然而贫寒与不屈造就了路遥与命运抗争的个性,成就了他勇往直前的性格。聪慧过人的他于196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延川县中学,是养父母靠借贷和乞讨供他读完初中。上初中的那三年,吃饭问题成为他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在记忆当中,他几乎没吃过一顿饱饭,从家里带来的糠团子还是有上顿没下顿的,这就是他的一日三餐,饥肠辘辘,转移饥荒折磨打发时光最好的良方就是看书。延川中学阅览室里仅有的藏书《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就成为少年路遥的精神食粮。当同龄人还不知道《三国演义》是本什么书时,他却能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讲述。

1966年初中毕业的他,本想考中专,却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爆发,使得继续读书求学的梦想化为泡影。时代好似为他提供了一条比读书更加快捷轻松的道路--只要敢于造反、敢于冲锋馅阵,就可以前途无量。狂热的年代造就了狂热的追随者,路遥狂热地投入滚滚而来的“文化大革命"洪流中,对于没有吃几天饱饭的人来说,这种运动就是吃饭、就是做文章。1968年“三结合”的临时权力机构--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年仅19岁的王卫国被选为群众代表,跻身当时延川县最高权力机构,成为“新生红色政权”--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此时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从文斗转向武斗,局势逐步从混乱转向血腥,王卫国领导的‘红四野’在一场大型械斗中发生了一场人命案,这起发生在1968年3月17日的事件,成为王卫国人生命运的转折点,迫使这位有着政治情怀的年轻人从此转向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涉嫌武斗致死命案,迫使取消了带在他头上的冠帽--县革委会副主任职务。1969年冬天,“清理阶级队伍”,王卫国又从延川县城回到了郭家沟小山村,他又变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那段时间他情绪低落到极点,有一种被生活戏弄的感觉,政治与仕途的受挫,加之人生第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变故伤害使他变得心灰意冷。当时的王卫国,经历了社会人生动荡与打击,已经不是当年奋力走出郭家沟的懵懂少年,他暗自发叹无论如何都不能在这个小山沟就此打发自己的一生。

路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和表现,客观地讲不能排除盲目狂热和个人动机,但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动荡中的人,个人命运便不能按照自己的期待轨迹发展。随着“文化大革命”运动深入,各类政治事件演变,身在其境的路遥政治思想日益成长、政治敏锐性日益增强,迫使他重新思考未来,早早觉醒。

青年时期曾面临过很大生存和政治危机的路遥,因为当时生活剥夺了政治上的机遇,在遭受人生重大打击之后,开始与文学结缘。

- -平凡世界中的路遥

从青年农民王卫国到作家路遥的成功转变中,有过太多的困苦和艰辛,有过太多的辛酸与别愁,彷徨、失望、无助、冷漠这是别人难以想象的。但广泛的人脉、不平凡的生活工作阅历和不干平庸的心态以及偶然因素也是成就一代文豪的必然因素。时任延川县革命委员会宣传组组长的曹谷溪、北京知青陶正、北京知青林达(后来成为他的红颜知己)三人在他生活中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他的命运。成为作家的路遥在他文学回忆历程中很认真谦诚的说陶正是他导师式启蒙者,更是他文学创作的领路人。正是因为陶正,让返乡知青王卫国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项营生叫写作。

在路遥人生最苦闷的时期,他转而面向别人的生活,重新埋头书案,阅读对于他始终是一种最美好的、持久不变的生活享受。在别人交织的成功和失败、悲哀与欢乐的故事中,他知道了如何克制那总是纠缠自己的对于失败的忧惧。阅读与写作成就了路遥,也改变了路遥的命运。对于路遥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就是他从农村到城市这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当年带着一身的陕北黄土地和窑洞气息,来到古城西安,所走过“从农村到城市”的漫长之路,其实也是许多陕西作家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1982年3期《收获》杂志发表了路遥酝酿了两年又21天写完的中篇小说--《人生》,与此同时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小说单行本《人生》,立即轰动了整个中国文坛,被视为当代文学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力作。在广大读者津津乐道享受《人生》作品喜乐的时候,路遥却很快从读者视线中消失,又重复起艰难的跋涉与远行,又一次陷入了孤独。为了逃避繁杂的追捧,远离城市的喧嚣,一天早上路遥收拾行李悄无声息离开陕作协大院,搭乘开往陕北的长途汽车,逃离了城市,回到了生他养他、梦牵魂绕的故乡。开始了他更加艰难拔踄,以及苦行僧般炼狱的生活方式--拼命体验生命、拼命写作。

从1982年到1983年间,路遥“平静而紧张”地开始了《平凡的世界》写作的筹备工作。他将自己从名目繁忙的社会事务活动中抽身,开始了更高更难更具挑战的写作,从此文学圈中极少见到他的踪影。为了布写《平凡的世界》,他静下心来列具了一个近百部长篇小说阅读书目,有世界名著、中国古典名著,单是《红楼梦》他就阅读了三次,《创业史》阅读了七次。同时还不忘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他体验生活是身体力行,不是走马观花,上山放羊、田野里过夜、延安东关劳工市场当小工、把自己关在狭窄的空间里任凭饥渴孤独折磨,经常与寒冷、阴凉、习风、老鼠为伴。从1985年秋天进入陈家沟山煤矿到1986年元旦前,路遥墙上的写作规划表一格格被完成任务后划掉。一部气势磅礴极具规模的书稿《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终于完成初稿。

1986年6期《花城》发表了路遥长篇小说作品《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但外界反响平平,并不如路遥所愿,甚至对他打击很大。上世纪80年代,受外国文艺思潮影响,一些现代主义、先锋派、意识派方兴未艾,现实主义写法似乎不受欢迎。在北京召开的作品座谈会上,二十几位评论家几乎全盘否定了该作品,只有文学评论家朱寨、曾镇南等少数人员给予积极评价。但路遥不屈的性格决定了他从一而终的决心,在烦困、彷徨、无助、失望中路遥以顽强的毅力,终于于1988年5月25日为自己计划中一部“规模很大的书"画上了完美句号。此时,《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广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受到热捧,第三部播出反应更是热烈,受广大听众要求,该书先后三次播出,直接听众达三亿人,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60多部古今中外名著中《平凡的世界》收听率排名第八,作品获得广大读者极高认可,被文学界评为史书般经典之作,作品独领中国当代小说之风骚。

- -路遥作品的现实意义

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积劳成疾去世,距今28年了,他的音容笑貌随岁月流逝变得越来越模糊,但他那恢宏大气、经久耐读的作品《人生》《平凡的世界》却留芳传吟,他那“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去奋斗。人们评论说,新时期以来,还没有一个作家过世多年之后,被人们越来越怀念;还没有一个作家随着他离开时间越久,他的作品愈来愈有生命力。一部《人生》《平凡的世界》为路遥生命画上了一个句号,但路遥没有留下遗憾,他的生命毅然延续在他创作的文学世界里,这就是一种长寿不朽、一种永垂青史。路遥无疑是文学沙场上一个夸父式勇士,他的人生价值有了灿烂的生命收获和回报。

向经典学习是当代文坛一个共识,路遥因关注普通人特别是农民群体,是作品积淀了太多当代社会变革气息。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止2019年共印刷2000万套,创中国经典文学发行新高。

“路遥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著名作家贾平凹对路遥高度评价和追忆。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感慨道:“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路遥。是路遥的作品改变了我,让我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的,否则我现在还在蹬三轮车呢?”

人生的旅途虽然短暂,但文学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只有无数个想成为托尔斯泰的人,才会有托尔斯泰出现;只有无数个想创作《红楼梦》的人,才会出现《红楼梦》;只有无数个想成为路遥的人,才会有路遥脱颖而出。大作家、好作品的出现都有一个深厚土壤,文学界是由无数个爱好者、追求者组成的。所谓高手在民间、英雄不问出处。

路遥,不但留下了经典作品,更留下了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遗产,是一个时代奋进的向征。他的精神像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激励一代代文学人砥砺前行,争取更大胜利。

路遥永远活在人间!

(本文承陕西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白来勤先生倾情推荐)

《陌上风文艺》

主办:金穗文学社

主编:王新靖 杨新刚

主创:白来勤 亦凡 杨崇德 淡雾 王安之 苏银东 毕琼 孔凡勇 白春业 完颜蕙蕙

编辑:单连强 张建忠 吴杰明

信箱:shirihe@foxmail.com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