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显得中国人非常"怕死",认为没有什么比死更可怕了。其实,中国人"怕死"不是因为没有骨气,而是因为——孝。我们常听一个人说"我上有老下有小",这是中年人,他们身上担子重,既要照顾生养自己的家庭,又要照顾自己生养的家庭。

5秒内死的方法(好死不如赖活着)(1)

生活的重担他们从不敢怠慢,因为中国人从小接受孝道的教育,在我们看来,如果一个中年人意外去世,那么和他(她)有关的两个家庭(生养自己的家庭、自己生养的家庭)将会受到重创。在日本,有一部电影叫做《弃母山》,就是政府规定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老人要被放到山上等死。

5秒内死的方法(好死不如赖活着)(2)

古代日本由于劳动力缺乏,获得粮食的途径很单一,就是自己耕种,如果一家中由劳动力(男人)、女人、孩子、老人组成,那么就要将老人放到弃母山上,虽然不忍心,但是老人省下来的口粮可以救济剩下的家人,把食物留给其他青壮年,才能获得更多粮食。

5秒内死的方法(好死不如赖活着)(3)

剧照

而《弃母山》中的儿子和母亲就是这样,母亲想为儿子分忧,儿子却不忍心,但最终还是将母亲背上了山,临下山时,母亲告诉儿子,她在路上撒了豆子,儿子顺着豆子就能找到回家的路。这时,儿子抱着母亲大哭起来,他决定带母亲回家,好好侍奉母亲。

5秒内死的方法(好死不如赖活着)(4)

儿子的处境的窘迫母亲早就看出来了,只是不好说出口。为了养活劳动力,保证起码还有一点粮食,弃母山是不得已的选择。现在看来是荒谬至极,因为现在我们不愁吃。在中国,这样牺牲一条生命来养活另一条生命的故事也是有的,比如郭巨埋儿(又称为母埋儿),即郭巨想要埋掉孩子来养活母亲,他对妻子说:"孩子没有了还可以再生,母亲没有了就真的没有了。"

5秒内死的方法(好死不如赖活着)(5)

在挖坑时,却意外挖出了许多黄金,这下郭巨可高兴坏了,可以不用埋掉儿子就可以养活母亲了。同样放在现在来看也是荒谬的,这简直就是"愚孝"的代表!一个小孩子(不是十几岁的,是很小很小的孩子)能吃多少?大人能吃多少?

5秒内死的方法(好死不如赖活着)(6)

郭巨埋儿

这两个故事,都是在粮食匮乏的背景下出现的,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但凡有一点可能,谁会舍得用自己的父母或孩子的命来养活其他家人呢?当今社会,虽然世风不古、金钱至上,但孝道仍然占据人们的心。孝道是衡量一个人能否深交的准则,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父母对他\她不好的另当别论),那么这个人就要远离。

5秒内死的方法(好死不如赖活着)(7)

郭巨埋儿

中日文化,同根同源,但也有地方两者"面目全非",一个信奉老人已经没有几天了,只有孩子才是未来,一个信奉孩子没有了可以再生,母亲没有了就真的没有了。不管是信奉哪个,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形成出现的,背后都伴随着残酷的社会现状和时代。

反观现在的社会,有子女却去住养老院,这也是另一种"弃老山"。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搜狗百科—弃老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