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蹦
又叫琉璃咯嘣、琉璃蹦蹦、还有叫笑哈哈。想必大家小时候都玩过吧,但你知道吗?它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明代就已流行。尤其在北方地区春节期间,大街小巷都有清脆的“圪嘣”声。和对联、剪纸、年画等一样,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符号。
这种特殊的音乐玩具,让每个人都能随时享受悦耳的声音。但要注意啦。吹玻璃圪嘣也是有讲究的,用力小了出不了声,要是用力大了,一不小心就会吹破……
.
水哨
俗称“水咕嘟”,还叫“水鸡儿”,是小时候爱玩的东西。本来是用泥土做的,后来采用陶瓷做,发出的声音宛若莺啼翠若黄鹂。
白色的,上面有着蓝色调绣花,一眼看上去很朴素却不失华贵。只要朝水哨的肚子里灌些水,朝尾部一吹,随即便能发出鸟鸣声,音色很美,连贯婉转。景德镇盛产,其余地方很难见到。
.
竹哨
当被问到小时候如何吹着鸟哨捕鸟时,“鸟哨爷爷”说得最起劲。我们看着他的眼睛,仿佛映出了以前的时光:南汇海边,他和父亲一起,寻找着天空中鸟儿的身影,辨识出鸟儿的种类,用鸟哨模拟出逼真的声音“呼朋唤友”,迎着风张开网,等着鸟儿入网……
“现在有了禁止捕鸟规定,鸟哨发挥作用的机会是不是比以前少了很多,您会不会感到寂寞、失落、难过呢?”我问他。
“鸟哨爷爷”一下严肃了起来。他停顿了几秒,一字一顿地答道:“的确,因为禁止捕鸟,大家不再有动力学习;而且孙辈们像你们一样学业很忙,也没有时间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在大自然中玩鸟哨。但是,鸟哨毕竟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不希望这个技艺在自己这一代断掉,所以还是会时常做些演出,搞些普及,希望能够将它传承下去……”
.
陶制小鸟哨子泥叫叫
“泥叫叫”又名“娃娃哨”,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主要用于儿童玩具和民间祭祀两种用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泥叫叫作为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颜六色,外表涂上油后,又黑又亮又好看,适宜儿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种,如:鸟哨、鱼哨、猪哨等。
起源
据镇江民间艺术研究人员张国金所著的《古邑春秋》中记述,镇江华山太平“泥叫叫”,相传源于公元420年-589年的南朝。 [
另传,在清末的时候,鱼化寨有个东围墙村,村里有一个“娘娘庙”,里面住着两位从外地流落至此的老汉,以做泥叫叫为生。因其乐善好施,村上小孩都有泥叫叫玩耍吹唱。两个老汉的举动启发了鱼化寨人的灵性,后来村民们相继投入泥叫叫的生产,因此,东围墙村后来被誉为“泥叫叫村”。
还有一种说法传说,白鹿原泥叫叫最早起源于清末民初。那时从户县来了个讨饭的,人称“户县张”,住在鱼东村的一座庙里,会做娃娃哨。刚好鱼化寨一带有适合制作娃娃哨的黑土,“户县张”便以制作娃娃哨为生。村民跟着学,在鱼化寨渐成气候,一代代流传下来。解放初还曾被当作中国民俗工艺品的代表漂洋过海到瑞士展览。
现状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在过去,每逢农闲时节,村子里家家户户取土做泥叫叫,送到古城西安城隍庙、八仙庵等地,由挑担小贩穿街走巷叫卖,十分畅销。泥叫叫亦成为当时孩童们心中不可多得的玩具。泥叫叫从清末至今,经历了起起伏伏。如今,鱼化寨当地的村民早已经不再制作泥叫叫,甚至一些年轻人已经不知道泥叫叫为何物。
镇江的非遗传承人周宝康对流传千年的华山太平“泥叫叫”,进行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如今在镇江已经成为一种有地方特色和旅游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事实上,经其亲手打磨的太平“泥叫叫”,一只能卖到60元。 [
周宝康已将自家的房子改造成民艺馆,让镇江市民和游客免费参观,使得这一濒临灭绝的镇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焕发青春和光芒。
.
阳谷哨
是聊城市阳谷县大碾郭村农民李保正改良创制的,距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1952年,经原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同志定名为“阳谷哨”。它从最初的3个孔逐步增加到9个孔、10个孔,能吹出包括5个半音的12个平均律的曲子。品种由单一雏形,发展到现在的十二生肖、鱼、鸟、龟、兽等五十余个品种。
阳谷哨来源于古老的乐器种类“埙”。阳谷哨,原名“咕咕虫”,用胶泥烧制而成,是阳谷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从其外型、发音和原料制作来看,应是从古代乐器“埙”演变而来。阳谷哨从3寸许至1尺大小不等,其上有7—10个孔,音域广,可运用单吐、双吐、花舌等技巧吹奏,发音清脆嘹亮,委婉动听。阳谷哨,是一种利用我国北方各地普遍出产的“胶泥”(黏土)制作而成的一种“圆葫芦”状,类似于中国古代乐器“埙”的一种民间乐器。“阳谷哨”与“埙”的不同之处在于,“埙”的吹奏孔是在顶部的一个简单的圆孔,吹奏方法较难掌握,而“阳谷哨”的吹奏孔则型同“哨子”的嘴,扁长且有一个圆形的风口,吹奏省力,老少皆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