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高新产业(江门高新区江海区)(1)

江门高新产业(江门高新区江海区)(2)

江门高新产业(江门高新区江海区)(3)

江门高新产业(江门高新区江海区)(4)

江门高新产业(江门高新区江海区)(5)

江门高新产业(江门高新区江海区)(6)

近年来,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紧扣市委部署,高水平谋划全面工作,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补齐民生事业短板,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亮点纷呈,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今年1月召开的中共江门高新区工作委员会2019年工作会议暨中共江门市江海区第九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打造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必须准确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对于如何打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高新区(江海区)提出从创新能力、工业立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四方面持续发力。

A 创新

创新驱动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江门高新区,作为全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经过20多年的创新发展,这里已成为全市最具活力的发展区域之一。根据去年国家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中心最新通报情况,在全国157个国家级高新区排名中,江门高新区排名62位,连续四年实现争先进位,可持续发展能力进入前50名,成为名副其实的“创新之城”。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高质量发展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我们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八大举措’,坚持高企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并举,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开展孵化载体以升促建行动,大力推进高新创智城、珠西云谷、加速园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实施人才强区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引进掌握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内外科研创新团队,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高新区(江海区)创新驱动成效明显。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学研创新平台和孵化育成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加到80家,市级创新平台增加到241家,科技研究开发经费(R&D经费)占GDP比重全市第一;科技企业孵化器以及众创空间增至17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加快建设,成立广东省首家高新区知识产权服务联盟;全区专利授权超过20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件以上;高企培育实现量质双升,高企存量已达37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达350家;强化研发机构建设,省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已达13家,各级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已达336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5%,同时保持产值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100%全覆盖;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高新区(江海区)主要商业银行挂牌科技支行全覆盖,全年共107家企业申报市级科技金融扶持资金贷款贴息项目备案,贷款意向总额达7.9亿元,有效推动信贷资源向科技型企业倾斜;全区共有本土培育上市企业3家,进入上市储备阶段企业12家;“信用促金融”“两江模式”信用体系建设获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高度肯定,企业诚信度进一步提升,177家企业获得诚信绿卡企业称号。人才工作成效显著,拥有国家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人,“广东特支计划”人才2人,博士63人,硕士226人。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园区分站4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2家,广东省博士工作站4家,在站博士后21人。科技金融服务全面加强,建有科技支行6家,有效撬动贷款近3亿元。全面启动江门高新区金融中心建设。

启迪之星于2015年落户江门,在2016年1月正式运营,凭借启迪之星庞大的全球创新孵化网络,借助“孵化服务 创业培训 天使投资 开放平台”四位一体的孵化模式和七步孵化链条,在江门市高新区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在培养科技创业领军人物,推动科技创新创业项目发展,全力助力江门小微双创工作方面取得卓著成效。启迪之星作为江门高新区重点引入的孵化团队,依托江门高新区的深厚产业基础和优势要素禀赋,积极打造江门高新区重点支持产业的孵化体系,活跃产业氛围,加强产业上下游之间的交流,推动产业发展,与各行业协会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截至目前,累计孵化80余家企业,在孵企业项目达43家,培育高企2家,自有基金投资项目共6个;引进归国华侨、高层次人才等10余人;举办创业培训活动280余场次,媒体报道300余次,组织江门20余家企业随启迪之星全国网络将业务拓展至全国60多座城市,对接项目千余项。

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科技型创新企业大把。2006年,临近而立之年的周中涛在江门高新区(江海区)创立了阪桥电子。近年来,周中涛带领团队在PCB感光材料领域披荆斩棘。2017年6月,阪桥电子评为“科技创新力三十强企业”;公司积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于2018年1月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广东省一百家高成长企业”荣誉称号,目前共申请51项专利,已授权37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32项),待授权14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2018年10月,获批正式成为“江门高新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

江门市优巨新材料有限公司,不仅完全依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开发建成年产6000吨聚芳醚砜PARYLS系列产品的工业化生产线并成功投产,打破了该项技术及产品的长期国际垄断,成为名副其实的聚芳醚砜系列产品全球第三大供应商。而且公司申请或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获国家、省市创新基金专项,省产学研专项,省、重大科技专项等10余项科技基金支持。荣获第二届江门市“科技杯”创新创业大赛冠军;第二届广东省“珠江天使杯”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企业;“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组优秀企业,江门市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为了建立良好的孵化载体,助推区内企业创新,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打造了三个功能定位清晰的创新载体:火炬大厦——大型的众创空间,将更多的服务团队、更多的孵化资源引进来;高新区综合服务中心——一门式的涉企服务,为企业营造“家”的氛围;研发大楼——产学研合作中心,多方引入国家检测中心、专业实验室、研究院,帮助企业开展产品研发,以此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B 经济

坚持工业立区不动摇

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作为国家级开发区、承接大湾区战略的重要平台,高新区(江海区)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推进产业平台提质,全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指出,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狠抓项目,才能促发展。要狠抓电机产业城、优美科两大龙头项目,高端机电、新材料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是高新区(江海区)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今年初,高新区(江海区)提出深入实施振兴实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继续落实“招商引资突破年”部署,密切对接深圳、广州等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围绕三大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开展上门招商,驻深招商和新业态招商,成功引进了江门摩尔电子科技产业园、康普盾、富丽电子等10个项目,其中超20亿元项目1个,超5亿元项目5个,超亿元项目4个,投资总额超60亿元。其中,江门摩尔电子科技产业园项目总投资额达30亿元,已于9月20日摘牌;富丽电子等2个超5亿元项目实现“交地即动工”,刷新工业项目落地“高新速度”;新业态招商的重点示范项目“新商合规宝”正式启动。

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1-8月,全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36.66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全市第一;装备制造业投资完成20.25亿元,同比增长107.3%,增速全市第一。狠抓工业投资,推动工业项目加快建设,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增资扩产,电机产业城、优美科项目年内建成投产,中电能源、国机鑫辉等17个重点工业项目有序推进,1-8月,工业投资完成26.3亿元,同比增长22.6%,增速全市前一;全区进行技术改造备案项目36个,技改投资完成22.3亿元,同比增长111.5%,增速全市第一;着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实施“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应用”工程,支持科恒实业、金羚集团等10家企业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汉宇、奇德新材料等一批企业被评为江门市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启动朗天照明、维创科技、南大机器人等一批5G工业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工业信息化发展步伐加快。

高新区(江海区)步伐坚实进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撑起实体经济发展“四梁八柱”。有数据显示,近两年的重大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预计超过400亿元,高新区(江海区)也将步入发展爆发期。

C 生态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打造城市河滨休闲景观带

高新区(江海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实施打好环保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落实大气污染严控措施,开展生物质锅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在建工地扬尘防控,全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高新区(江海区)突出打好碧水攻坚战,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不断提高河湖管理的精细化,继续加快龙溪河、麻园河、马鬃沙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加快电排站、污水管网等水利工程建设。扎实打好净土防御战,加强对涉重金属行业的污染管控,严格监管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全力整治农业污染源,全域推进畜禽禁养。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继续推进“散乱污”工业企业专项整治。继续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落实。

“城央绿廊”既是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的精品工程,也是省推进“万里碧道”建设的示范项目。从2018年开始,江门高新区(江海区)计划用3年时间,将江门船厂至港澳码头,沿江门河、西江边建设成总长约20公里,集休闲运动、工业遗存、总部经济及观光于一体的城市河滨休闲景观带。

如今,全程4公里的城央绿廊启动段已正式投入使用:沿线四道(人行道、跑步道、骑行道、绿化道)颜色鲜明,平整而蜿蜒;沿线建筑外立面经过改造,外墙粉刷一新,空调外挂机统一遮挡格栅,同时添加亮化灯饰与宣传标语,让原本老旧的建筑焕发新彩。此外,沿途的釜山公园经过改造后,整体环境观感更通透、宜人;绿化道上,增种各色开花植物,朵朵开放的花蕊丰富园区色彩。除了沿河岸建设高标准慢行系统,同时建设相应配套设施:在釜山公园对面,新扩建的白水带体育公园增加18个高标准室外篮球场,为体育爱好者增加了锻炼身体的设施。

根据城市规划,今年,城央绿廊工程将由启动段往东西两侧继续延伸,西侧从胜利大桥至江门船厂段,东侧从演艺中心至北街大桥段,总长约7公里。重点实施下沙水上人家、江门纸厂、江门船厂等片区改造及河岸沿线的全要素提升改造。预计今明两年,城央绿廊将完成20公里无间断“四道”贯通。

D 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

提升百姓幸福生活指数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提升百姓幸福生活指数,是江门高新区(江海区)打造民生工程的初衷。高新区(江海区)抓住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扩大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覆盖面,切实满足市民多元化需要,努力打造保障和改善民生首善区。

高新区(江海区)大力推动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的发展,努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尤其是大力发展优质教育,深入实施加快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政府投入,加快建设优质公办学校,积极引进品牌民办教育资源,打造更多在全市叫得响、群众满意的标杆性、示范性中小学。

在教育方面,高新区(江海区)不仅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区之力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创新投入机制、办学体制,大胆探索“交钥匙”建校模式,天鹅湾小学、五邑大学附属小学由房地产公司根据小区开发配套建设要求建成后移交教育部门使用,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作用;实现跨区合作办学,与景贤学校合作打造景贤小学,争创教育名校。截至2018年9月,四所“三二一”工程学校(天鹅湾小学、景贤小学、实验小学、五邑大学附属小学)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增120个教学班,提供优质公办学位6000个。

江门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今年是“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高新区(江海区)一直在路上,一直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方向,多拿好的地块建绿地、文体设施,便民利民,更好地满足周边居民对休闲健身和优美生活环境的需求,并且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坚持“群众喜欢的、愿意来的、常使用的,才是真正的民心工程”。

2019年初,白水带体育公园扩建工程完工,新增18个标准灯光篮球场,提供395个地面停车位,向市民免费开放,获得市民点赞。该区还将进一步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年”的工作部署,抓好“两馆一中心”建设,加快补齐文化建设短板,让群众享受更多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两馆一中心”(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已于3月28日开工,是继白水带体育公园篮球场之后高新区(江海区)的又一大手笔力作,将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免费、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打造区域文化新地标。

其中,图书馆将按照一级标准建设,为市民打造全天候免费开放的新型阅读空间,提供多元化阅读服务,提升城市品位。场馆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将把90%以上的面积设置为阅览区、儿童区、馆藏区、24小时图书馆等功能分区,规划超过300个阅览座位,营造家一样温馨的城市书房,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读者不受时间限制,实现图书的便捷阅览和借还。

科学馆将设儿童天地、创新空间、实验与发现、绿色家园等4个主题展馆和1个特色展区。展馆将特别注重互动性、趣味性,让观众动手参与体验各种有趣的经典物理现象,通过简单的操作使参与者亲身体验和学习理解有关科学原理。

青少年活动中心致力打造成为高新区(江海区)促进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的公益性青少年校外教育场馆,将建设舞蹈空间、音乐空间、青少年美术基地、文化拓展空间、运动健身馆和开放式表演交流中心。其中运动健身馆将用于支持全民健身,打造体格锻炼空间。

在文体事业方面,自2016年至今三年时间里,江门演艺中心成功举办了800余场各类艺术演出,观演人次超过50万,参与演出人员达30000余人,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其中,仅2018年演出总量就达300余场,打造了珠三角地区罕见的“演艺盛宴”,总的演出频率在省内已达到前位。三年来,共举办了大型慈善晚会、纪念建党活动、广东省道德模范交流活动、六一少儿晚会、八一建军节晚会、华人嘉年华、侨都龙狮文化节、江门市春晚等公益性活动达130余场;以公益优惠价举办300多场艺术沙龙演出,让市民走进高雅艺术殿堂感受艺术熏陶,为侨乡舞台艺术作品提供孵化基地和交流平台。

江门演艺中心连续三年举办六一少儿文艺晚会,实现3万多少儿登专业大舞台的梦想;五一侨都龙狮文化节自2017年举办至今,覆盖面逐年从江门五邑、珠中江扩展至2019年广东省级赛事,4天吸客超5万,活动规模规格和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侨都少儿春晚、迎新春花艺文化集市、中秋灯会、六一少儿戏剧文化节、葡萄音乐节等大型品牌活动受到市民的广泛欢迎。

高新区(江海区)持续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积极推动中心医院江海分院创建三级医院、五邑中医院江海分院创建二甲医院。医疗卫生与市接轨,全市首创覆盖市、区、街、村(社区)四级的“1 1 N N”医疗联合体模式,落实“五统一”管理,依托市中心医院、市五邑中医院技术和人才优势,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需要。

文:严亮 陈晓君

制版:黄亚岚 王娟娟 林华 丰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