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做了什么官(刘休茂被忽悠白白送命)(1)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373篇

刘义恭年老成精,牺牲尊严获取活命,年轻的宗室就没那么聪明了,比如雍州刺史、海陵王刘休茂就因为头脑发热白白送命。

刘休茂是刘义隆的第十四子,因时年只有十七岁,由司马庾深之主持王府事务。刘休茂生性急躁,总想要自己专权,庾深之和主帅每次都禁止他这样做,刘休茂对二人怀恨在心。

侍从张伯超受到刘休茂的宠信,经常作恶,主帅多次斥责他。张伯超很害怕,就游说刘休茂道:“主帅正偷偷把你的过失写在奏疏上,打算奏报主上,如果这样,你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刘休茂信以为真,慌忙问道:“那该怎么办呢?”张伯超道:“只有杀了庾深之和主帅,尔后起兵自卫。这里距离建康几千里,即使大事不成,也可以逃到胡虏那里,同样可以做王。”刘休茂居然听从了他的提议。

大明五年(公元461年)四月二十深夜,刘休茂和张伯超率领左右护车卫队先杀了在城里的典签杨庆,然后出金城杀了庾深之和典签戴双,征集兵众,竖起旗帜,向全国发出檄文。

随后,刘休茂让左右侍从拥立他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黄钺。侍读博士荀诜劝谏刘休茂不要作死,刘休茂杀了他。

起事后,张伯超把持军政事务,掌握生杀大权,引得人心离散。

这天,刘休茂的左右侍从曹万期突然刺杀刘休茂,但未能成功,被杀死。之后,刘休茂出城巡查军营,谘议参军沈畅之等率领众人关闭城门,拒绝刘休茂回城。

义成太守薛继考为刘休茂全力攻城,最终攻克,斩了沈畅之以及他的同谋,共计几十人。

就在这天,参军尹玄庆又起兵围攻刘休茂,将其活捉斩首。刘休茂的母亲、妻子全都自杀,党羽也全被诛杀,襄阳城内一片混乱,彼此不能管束。中兵参军刘恭之是刘秀之的弟弟,被大家推举代理府州事。

然而,薛继考却用武力威逼刘恭之,命刘恭之给刘骏奏报称“薛继考匡扶正义”,然后拿着这封奏报,乘坐驿车返回建康。

刘骏见到奏报,立即以薛继考为北中郎谘议参军,封冠军侯。不久,事情泄漏,薛继考被诛,尹玄庆升为射声校尉,闹剧宣告平息。

自从即位后,刘骏一直压制、贬黜他的所有兄弟。攻克广陵后,更打算加重对兄弟们的控制。

侍中沈怀文为此劝谏道:“汉明帝不让他的儿子超过光武帝的儿子,史书传为美谈。陛下已经诛杀了管叔、蔡叔那样的人,但愿此后会推崇周成王封步虞、康叔于唐、卫的举动,使国家有所寄托。”刘骏暂时罢手。

等到襄阳被平,刘义恭最知道刘骏心里想什么,上疏请求进一步裁减、限制诸王,不允许他们统领沿边各州,并收缴卫队的铠甲和武器,禁止他们结交宾客朋友。

沈怀文依然坚决劝阻,认为这么做不利于稳固根基,刘骏这才停止。对于宗室和群臣的遭遇,一些聪明人看出了门道,纷纷低调自保。

九月,沈庆之坚决辞让司空之职,柳元景也坚持辞让开府仪同三司,刘骏下诏批准,但仍然让沈庆之在朝会时排在司空之下,俸禄比照三司,柳元景的地位在从公之上。

沈庆之没读过书,目不识丁,家中素来富裕,家产累计有万金,童仆、家奴数以千计,曾献给朝廷一千万钱和万斛粮食。

沈庆之原有四座宅院,在娄湖又有别墅。这天,沈庆之领着儿孙以及内表亲戚迁居到娄湖,而把四座宅院献给了官府。

沈庆之还蓄养了许多歌舞妓和小妾,闲暇无事时,就和她们尽情地娱乐,不是朝贺时,他绝不走出家门。

生活上,沈庆之的车马很朴素,侍从不超过三五人。所以,即使走在路上,也不一定有人认得出他位居三公。

无论是刘义恭,还是沈庆之,他们都是聪明人。但相比之下,刘义恭活得憋屈,沈庆之活得潇洒,郭子仪说不定就是跟沈庆之学的。

刘骏后宫之中,最为受宠的是殷淑仪。关于殷淑仪的出身,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殷琰家人,本是婢女;一说是刘义宣之女,本姓刘。

不管出身如何,她的姿色肯定是一流的,不然何以宠冠后庭。

爱屋及乌,殷淑仪的受宠连带她的儿子新安王刘子鸾也备受刘骏宠爱,凡是刘骏看上或喜欢的东西,没有不进入刘子鸾府内的。

十月初三,刘骏以刘子鸾为南徐州刺史,还将吴郡划归南徐州管理,以张岱为别驾、行事。这一年,刘子鸾仅五岁。

张岱,吴郡吴县人,张裕之子,少时与四兄弟太子中舍人张寅、新安太守张镜、征北将军张永、弟广州刺史张辨俱知名,时称“张氏五龙”。

当初,巴陵王刘休若为北徐州刺史时,以张岱为谘议参军,代理府、州、国事。后来,临海王刘子顼为广州刺史、豫章王刘子尚为扬州刺史、晋安王刘子勋为南兖州刺史时,张岱历任他们的谘议参军,和典签、主帅共同处理事务,每件事都做得很成功,跟同僚们也相处融洽。

有人很好奇,向张岱请教道:“主王年纪小,能主事的部门又有很多,而你却每次都能把公私协调好,你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张岱道:“古人曰:‘一心可以事百君。’我为政公平端正,待人接物总是以礼相迎。所以,让人追悔莫及的事,从来没有机会发生。聪明或者愚蠢,笨拙或者能干,不过是才能高下而已。”

张岱的意思是,要想在官场站稳脚跟,并作出一定的成绩,才能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你能不能保持正心诚意,只要你立身正、处事公、待人以礼,无论面对多么复杂的局面,都不至于做出后悔莫及的决定。

相比刘义恭的牺牲尊严阿谀逢迎和沈庆之的明哲保身和光同尘,我更欣赏张岱的正心诚意,这才是真正的官场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