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目(树立了这三种意识)(1)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难题之一。从每年高考结束后,各省发布的有关这方面的阅卷信息看,这道题得分很低,有些省市的考生甚至连一半分都拿不到。由此可见,这道题对高中生而言,是多么恐怖。虽然如此,但根据笔者的经验,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文言文时,如能引导考生树立三种意识,则得分低的困境不是不能破解。那么,考生在翻译文言文时,必须树立哪三种意识呢?笔者以为,是这三种:得分点意识、语境意识、直译意识。

文言文翻译题在评分阅卷时,一般是按点给分的,评分标准中所确定的得分点一般有:常见常用的通假字、常见常用的文言实词、必须掌握的特殊句式、重要的省略成分等。考生在翻译给定文言句子时,如能将这些字词句正确、准确地翻译出来,则相应的得分点上就能得分;翻译不出,或翻译错误,则不得分。由此可见,面对高考阅卷的这种评分机制,考生在作答文言文翻译题时,要想得高分,就必须树立得分点意识。

近年来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目(树立了这三种意识)(2)

所谓语境意识,是指考生在作答文言文翻译题时,不能只盯着给定的要求翻译的句子来翻译句子,考生在翻译给定的文言句子时,必须将句子放在原文中,依靠上下文——或者语境——确定好句子的准确含义,然后翻译。依靠语境翻译文言句子,好处至少有三:

第一,能将句子中省略的成分把握住。省略是文言文行文的一大特点之一,但是,对于今人来说,阅读和翻译文言文都必须将其补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对文言句子的理解才是准确的、完整的;否则,我们对句意的理解始终存在着缺陷。

第二,能将句子中的指代成分准确地翻译出来。行文中多使用指代成分也是文言文句子的一大特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看,要想把这些指代成分准确地翻译出来,离开语境,几乎办不到。

第三,能将句子中的人名、句子中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准确地翻译出来。就人名而言,文言文行文有一个显著特点:人名第一次出现,用全称;人名再次出现,只称名,不带姓。文言文行文的这个特点,就今人翻译文言文来说,我们必须通读全文,只有这样,在翻译单独拎出来的句子时,我们才能将其按人名来翻译;否则,极有可能会将人名当做普通词语来翻译。这种情况,我们在高三学生的文言文中,可说是屡见不鲜。

所以,文言文翻译中最大的忌讳就是撇开语境,只在给定的句子上兜圈子,这样做,当然也能翻译出来,但这样翻译出来的文言句子,错误、遗漏很多,这样翻译出来的句子,从考试得分上来讲,自然也就很低。

近年来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目(树立了这三种意识)(3)

直译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评分的基本标准,因此,考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树立直译的意识,并在学习中不断锤炼自己的直译能力,只有这样,考生才有可能比较好地拿下高考文言翻译题。当然,要比较好地达到这个目标,以下三个原则考生练习翻译文言文是必须认真对待:

1. 一词一句认真翻译的原则。翻译文言文,最忌讳的就是不能直面原文字词句,翻译时,虚浮飘渺,对原文中的字词句一笔带过。这样的翻译,既不准确,也很难得分。

2. 不能随意调换原句句序的原则。翻译文言句子,如果原句是一个普通句子,不是特殊句子,翻译时,就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随意调换原句中词语的顺序、句子的顺序。这样的翻译,其误差很大,原文的意思很难准确地被表达出来。

3. 特殊句子严格按照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进行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的特殊句子是指文言文中那些在结构上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子结构的一类句子,这类句子通常包括:文言文中的被动句、文言文中判断句、省略句、各种类型的倒装句等等。考生在翻译这类句子时,就不能按照文言文的句序来翻译,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句序来翻译。如此翻译,才能准确地传达出文言文句意。

对于绝大部分高中生而言,文言文翻译题不是容易拿下的。虽然如此,但只要我们在翻译中树立了科学合理的意识,掌握了恰当的方法,那么,我们的文言文翻译就有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得分率。本文所谈正是着眼于此,有同感的读者不妨仔细思量。

近年来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题目(树立了这三种意识)(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