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佩斯十大经典小品烤羊肉串(80年代最红笑星非陈佩斯莫属)(1)

陈佩斯

80年代最红的喜剧明星,非陈佩斯莫属。他和朱时茂合作的《吃面条》《羊肉串》《警察与小偷》《主角与配角》等小品,是央视春晚最经典的记忆。他和父亲陈强合作的五部喜剧系列电影《天生我材必有用》,也是电影史上经典佳作。西北小吃烤羊肉串能风靡全国,陈佩斯和朱时茂功不可没。

1952年,陈强随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东欧。回国后走进家门,见妻子怀抱婴儿出来接他。陈强一听孩子的出生时间,正是他们走出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火车站的时候,就给这个儿子取名为陈布达,说要是再添一个儿子,就叫陈佩斯。

陈佩斯十大经典小品烤羊肉串(80年代最红笑星非陈佩斯莫属)(2)

陈佩斯十大经典小品烤羊肉串(80年代最红笑星非陈佩斯莫属)(3)

瞧着一家子

等于说,陈佩斯还没出生,就有了名字。1954年陈佩斯出生,第一次拍电影是23岁,1977年,出演八一厂影片《万水千山》。他头一次和父亲合作,也是头一次演喜剧片,是1979年北影厂的《瞧这一家子》。

《瞧这一家子》描写80年代初一个工人家庭的喜剧故事。编剧林力是北影厂青年电工,导演王好为和摄影李晨声是夫妇,陈强和陈佩斯第一次搭档,影片中爷儿俩一会吵一会闹,急了还拧耳朵,为影片增添了喜剧色彩。这部影片中的演员还有方舒、张金铃、刘晓庆,上映后影响很大。

1983年,同在八一厂的陈佩斯和朱时茂,为应付一次晚会,临时编凑了一个小品,没想到,一正一谐的形象呈现出强大的喜剧反差,节目大受欢迎,于是加盟了转年的央视春晚,首次向全国观众亮相。他们的作品《吃面条》妙趣横生,让观众笑岔了气。

陈佩斯十大经典小品烤羊肉串(80年代最红笑星非陈佩斯莫属)(4)

陈佩斯

从此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一发不可收,成了每年央视春晚的保留节目,年年被评为观众最喜爱的节目之一。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俩历年表演的这些小品都是自编自导。两人也从八一厂转业到马季、姜昆领衔的中国广播艺术说唱团,但平时仍以拍电影为主。

当时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羊肉串》带动了一股羊肉串的热潮。在天津南门外大街,从旅馆街到南门外影剧院二百米的地段,卖烤羊肉串的小摊竟有二十多家。新疆天山餐馆羊肉串烤炉前,自行车车条串的羊肉串,撒上孜然,香味能传出二里地。一个摊位,生意好的,一天能卖四五百串,挣五十块钱,而那时候一个工人的月工资不过一百块钱。

陈佩斯十大经典小品烤羊肉串(80年代最红笑星非陈佩斯莫属)(5)

陈佩斯十大经典小品烤羊肉串(80年代最红笑星非陈佩斯莫属)(6)

陈佩斯十大经典小品烤羊肉串(80年代最红笑星非陈佩斯莫属)(7)

陈佩斯剧照

《瞧这一家子》之后,陈佩斯演了《夕照街》等影片,随后开始和父亲陈强合演喜剧系列片《天生我材必有用》,包括《父与子》《二子开店》《傻冒经理》《父子老爷车》《爷俩开歌厅》五部,当时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爷俩开歌厅》是陈佩斯第一次当导演。为筹拍这部影片,他多次到歌厅“地下活动”,常请歌星、老板吃喝聊天,体验生活。

陈佩斯还有一部电影《少爷的磨难》,是80年代末的荒诞佳作。一夜之间东家破产,管家失踪,公子落难,义女救夫,中间穿插督军逼婚,外国保险公司保镖救驾,少爷男扮女装,浴缸中被戏弄,逃亡中大嚼红薯……集惊险、武打、怪诞、戏谑于一体,中外古今光怪陆离,故事的结尾,老管家出场营救,飞刀加拳脚挫败了荷枪实弹的警卫,督军毙命,公子脱险,却原来这一切全是管家执行老主人的临终嘱托,为了规诫这位少爷而导演的一出悲喜剧。

陈佩斯说,看悲剧是一种宣泄,人在生活中难免会有磨难,很多不愉快的事出现,只好找机会宣泄一下。通过这部电影,让观众看到了别人比自己过得还惨,还受磨难,心里就平衡多了,说明自己过得还行。这就是这类电影的意义。

陈佩斯十大经典小品烤羊肉串(80年代最红笑星非陈佩斯莫属)(8)

陈佩斯十大经典小品烤羊肉串(80年代最红笑星非陈佩斯莫属)(9)

陈佩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