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横亘着一条大河,一般都会在“河中”写上“楚河汉界”四个大字。那么,这个“楚河汉界”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所谓的“楚河汉界”,即是来源于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鸿沟为界”这个典故。秦末楚汉争霸时期,公元前205年的夏天,项羽大败汉军于彭城(在今江苏徐州),刘邦退守到了荥阳。之后两年多,楚汉两军就一直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互不相让,“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直到公元前203年,项羽领兵向东在开封、商丘一带作战。刘邦得知项羽再三嘱咐留守楚国成皋的部将曹咎无论如何不要与汉军交锋的情报后,便出兵前去攻打成皋,并多次派军士到城下叫阵谩骂。曹咎经不住刘邦这样的羞辱,就怒而率领部众出城迎击,不惜渡过汜水跟汉军作战。可是,当楚军的船划到河中的时候,就遭到了汉军的突袭,最后落败。就这样,刘邦顺利地攻占了成皋,并且在广武屯了兵。项羽知道成皋失守后,立刻调兵遣将,前往救援。但是,最后因为楚军粮草不足,不利于长久地作战,而刘邦一军,又死守城门不开,这样,在阵前就算是拉开了消耗战。显然,在这种情况下,项羽的军队处于更为劣势的状态。而在这次战争中,也涉及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战争插曲:就是项羽为了逼迫刘邦投降,就将作为俘虏的刘邦父亲拉于阵前,并大声要挟,要是刘邦不投降的话就要把他的父亲投入有沸水的锅中煮了。刘邦听到这样的话,虽然心急,却不能不镇定地说,“当年我们共同抗秦,结拜为兄弟,既是兄弟,那么我的父亲亦是你的父亲。如果你实在把他煮了,就记得分一碗汤给我。”项羽大怒,想要斩杀刘邦父亲,最后项伯以阵前亦不能失义为由阻止了项羽。
阵前刘邦采取了拖延战术,而阵后,他则派遣韩信带兵从楚军的后路抄近,占领了河北、山东一带。项羽一方面缺粮严重,将兵疲乏;一方面后背受制,不得已,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妥协之策。据司马迁《史记》记载:“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也就是说,鸿沟成了楚汉的边界。
那么这次战役又具体发生在哪里呢?“楚河汉界”具体在什么地方呢?
根据有关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的具体位置,指的是中原地区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它北边面临着黄河,西边依靠着邝山,东边连着平原,南边接着嵩山,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历代以来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楚汉相争之后到现在,在河南荥阳城东北的广武山上,还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这便是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在两座城的中间有一条宽好几百米的大沟,这就是楚汉相争时刘邦与项羽对垒的鸿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