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从良女”与“过墙妻”谁更具备娶进家门可行性的判断,传达出古人透过表象、看透本质的智慧。

花魁一下拒绝了二十八位公子(这一良家女和花魁对比)(1)

花魁杜十娘,图片来自网络

之前读《醒世恒言》故事“卖油郎独占花魁”,小编写过一篇文章,花魁王美娘和杜十娘对比,为何两人出身相同,结局迥异。感兴趣可点击阅读同样出身,嫁给卖油郎的她为何比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结局好太多?

过后思考,觉得在这个故事中,有一女子,也大有意思,虽然她顶着一个“良家女”的身份,但所做之事为人不齿,她和王美娘身份、品质的对比,正验证了古人所说的“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

一、从良女为何可娶?堕入风尘,多出无奈

故事中,花魁王美娘,本名莘瑶琴,本是汴梁城(今开封)外安乐村一个小商人家的女儿,父母开着一个六陈铺儿(粮食店),卖些米、麦豆、茶酒、油盐、杂货。

瑶琴从小长得清秀,人又聪明,七岁送到村子里的学堂读书,十岁就能吟诗作赋,十二岁琴棋书画、样样不在话下,女工也很精通。

花魁一下拒绝了二十八位公子(这一良家女和花魁对比)(2)

不忘记自己父母所赐的本名,就是不忘记良人家的出身

莘家无子,莘父想要招个女婿上门养老,因为瑶琴太过优秀,一时找不到般配的人选,求亲的人很多,但是莘父都没有答应。

不幸遇到战乱,汴梁城被攻破,百姓纷纷逃难,瑶琴在这个过程中和父母分散,不幸遇到歹人卜乔,是莘家的邻居,更是一个游手好闲、吃白食的家伙,利用瑶琴对她的信任把她卖入西湖上烟花王九妈家。

可怜一个如此才貌俱佳的女孩子,就此堕入烟花之地。

花魁一下拒绝了二十八位公子(这一良家女和花魁对比)(3)

美娘知道秦重为见自己一面,攒了一年才得十两银子,劝他赚钱养家,烟花之地不是他该来的地方,心中善良仍存

事实上,古时烟花场所的风月女子,很多都是良人家的女孩,或者因家贫被卖;或者像瑶琴一样为歹人所骗被卖;另有一种是官家之女,因父辈获罪,被官卖入风月场中。

譬如《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故事中,女主角石月香,父亲本是德化县知县,在任上因火灾烧了军粮,本该处斩,因为他是清官,上司替他求情,判他赔偿一千五百余两银子,奈何石县令实在清廉,卖了家私仍旧赔偿不起,后来郁郁成疾,病死牢中。

花魁一下拒绝了二十八位公子(这一良家女和花魁对比)(4)

古时一人犯错,全家获罪,被卖为奴为婢,实在可怜

女儿月香和养娘就得“着牙婆官卖,取价偿官”。官卖到哪里去?无非就是为婢或为妓,命运都非常悲惨,还好石县令在任上时曾经救得一个叫贾昌的人一命,贾昌为报恩,从牙婆手中把月香和养娘都买下来了:

见说小姐和养娘都着落牙婆官卖,慌忙带了银子,到李牙婆家,问要多少身价。李牙婆取出朱批的官票来看,养娘十六岁,只判得三十两。月香十岁,到判了五十两。却是为何?月香虽然年小,容貌秀美可爱;养娘不过粗使之婢,故此判价不等。贾昌并无吝色,身边取出银包,兑足了八十两纹银,交付牙婆,又谢他五两银子,即时领取二人回家。李牙婆把两个身价,交纳官库。地方呈明石知县家财人口变卖都尽。

在今天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一个人做错了事情,造成的损失,变卖家财之后,仍无力偿付,法院也无可奈何。以古代的刑罚,却要把家里的人都卖掉,充入官库,赔偿损失,实在残忍。

插一句题外话,为人还是要积德行善,在危难之时,才可能有人来帮你一把。

说了这么多,古代风月女子,其实很多出自无奈,并非为了贪图享乐自甘堕落,品质并不坏,一有机会,都会寻思从良,所以大概古人才会认为从良女可娶。

二、过墙妻为何不娶?败坏门风,引来灾祸

过墙妻,根据“一枝红杏出墙来”,顾名思义,就是出轨的妻子。为何不可娶?因为轻则败坏门风,重则引来杀身之祸。

再说“卖油郎独占花魁”中另一个“良家女”,准确地说,她还是未出阁的姑娘,还不是“过墙妻”,然而她的所做作为,太令人不齿,即使嫁人,也可以预见的必然“过墙”。

花魁一下拒绝了二十八位公子(这一良家女和花魁对比)(5)

秦重(左)与其养父朱十老(右)

说到此“良家女”,就要提及故事的男主角——卖油郎秦重,秦重也是从汴梁逃难来的,母亲早逝,父亲在他十三岁上把他卖给了临安城(今杭州)一个开油店的朱十老,朱十老自己没有儿子,老伴又去世了,就把秦重当成亲生儿子看,改名朱重,在店里学卖油生意。

本来父子两个挺好,后来十老腰疼,做不了活,重新招了一个伙计邢权,在店里帮忙。光阴似箭,秦重十七岁的时候,出落得一表人才,还没有娶妻。

花魁一下拒绝了二十八位公子(这一良家女和花魁对比)(6)

此兰花,不禁让人想起《天龙八部》中的马夫人,勾引不成就去谋害,令人可怕

朱十老家有一个丫鬟,叫兰花,二十多岁了,看上了秦重,好几次借着由头去勾引他,但秦重人老实,兰花又“龌龊丑陋”,朱重看不上她。

兰花勾搭不了秦重,就去勾搭邢权,邢权快四十岁了,还没有老婆,两人一拍即合经常暗地里偷情,怪朱重碍眼,兰花就在朱十老跟前说秦重调戏她,邢权也把店里的银子藏起来,说秦重在外赌博,偷了柜上的银子云云。刚开始朱十老不信,奈何两人多次诬告,朱十老也开始责骂秦重。

花魁一下拒绝了二十八位公子(这一良家女和花魁对比)(7)

兰花向朱十老告状,反说秦重调戏自己

为何朱十老能相信兰花?只因其和兰花也有不可见人的私情。读至此,真是感慨,兰花虽有良家女的身份,然而凭着丑陋的外表、龌龊的内心,竟把一家三个男人都勾搭遍了,除了秦重没有上钩,另外两个男人都被她玩弄于股掌之中。

再说秦重知道兰花和邢权的心思,想要分辨又怕朱十老不听,于是自请不在店中,愿意挑着担子出去卖油,朱十老本来想答应,又被邢权挑拨说秦重想攒银子做私房钱,最终拿了三两银子把秦重赶出了门。

花魁一下拒绝了二十八位公子(这一良家女和花魁对比)(8)

邢权和兰花觉得秦重碍眼,商议赶走他

秦重也因此自立门户,穿街走巷去卖油,并因此结识了花魁王美娘,这是后话。

再说秦重离家,兰花和邢权越发肆无忌惮,趁着十老病重卧床,等了一个月黑风高夜,卷了银子逃之夭夭,不知去向。十老这时才明白,已悔之晚矣。后来又叫秦重回家,秦重也一点不计较,又回了朱家,重整了店面,并不计较十老过去赶自己出门。

花魁一下拒绝了二十八位公子(这一良家女和花魁对比)(9)

邢权说出兰花勾引秦重不成的难堪之处,让她对秦重恨意越发深了

十老这样,只是丢了人、丢了银子,自身无虞,也算是大幸了,在《警世通言》 “乔彦杰一妾破家” 的故事里,乔彦杰因为贪色,娶了一个貌美的小妾,乔彦杰长期离家,小妾因不耐寂寞偷情,最终导致家破人亡,更是可悲可叹。阅读请点击宠妾何止灭妻?还能毁掉一个家,以小故事一窥宋仁宗时期社会面貌

今天网友常说一句话“自古奸情出人命,不信你问西门庆”,其实古人早有此见识,且用了更简洁精准的话来表达—— “赌近盗兮奸近杀,古人说话不曾差”,仔细思量,确有道理。以现代犯罪统计学而论,据说谋杀里,很多熟人作案,大多出自情杀或仇杀两项动机。脱轨的婚外情易出人命,一点不差啊。

三、透过表象看本质,不着相,方是大智慧

当年上语文课,语文老师总是告诉我们,想要更好地解读一首诗,一定要了解诗的作者,他所处的时代、他的生平。至今这句话仍记忆尤深。

同样地,对于古人“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的判断,也要做辩证思考:放在当时,很多女子堕入风尘之中,出于无奈,不改其善良本质,从良之后,当然可娶;而一些女子,贪慕虚荣和享乐,自甘堕落,其品质已经败坏,个人认为不应该在可娶之列。

花魁一下拒绝了二十八位公子(这一良家女和花魁对比)(10)

花魁王美娘决心洗尽铅华,告别过去,重做良人

古人曾言,“娶妻娶德不娶色,嫁人嫁心不嫁财”表明其已经深刻领略了看重“德”、“品”等内在,摒弃“财”、“色”等外在的婚姻智慧,“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再上升一点,代表着古人“不以身份论人品”的深刻见解。

古人尚能不执著于“相”,而今天很多人,依然对特定人群有着很深的偏见,诸如对离异女人的偏见(当然,对离异男人的偏见也存在),对纹身女孩的偏见,对出身农村比较优秀的所谓“凤凰男”的偏见等等。

越执于“相”,越容易被“相”所误!还应当根据时代、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古人的智慧,仔细思量,确实有理。

本文涉及的三个小故事,均可在今日头条小说频道读到哦,只需搜索《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警世通言》 乔彦杰一妾破家、《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即可阅读,古人的智慧,从来不会让人失望!更有其它海量小说,快来体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