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

《苏三起解》,又名《女起解》,原是蒲剧传统剧目《玉堂春》(又名《审录》)中的一折。苏三(玉堂春)蒙冤,被洪洞县衙老解差崇公道押解前往太原会审。崇公道原以为苏三堕落烟花,谋杀丈夫,非善良之辈,故冷眼相待。后经苏三哭讲明原委,崇公道顿生怜悯之情,将苏三收作义女,沿途好生相待百般照顾。两个社会地位低贱的小人物,互相同情帮助,共渡难关。

折子戏选段最后一场蝴蝶杯(折子戏赏析第五出)(1)

赏析

《苏三起解》是一出旦角唱念的应工戏和丑角做工戏。旧本《苏三起解》“情节比较简单,只是辞别牢狱,苏三认父,起解行路,直线发展,人物的思想感情较单一,情感交流也不充分。经改编者慧眼识璧,保留和发挥了原来演出中唱腔优美和语言诙谐之长,重新结构故事情节,铺排矛盾冲突,着力于揭示苏三和崇公道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加强人物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使得将近一个小时的戏,成为一出唱、念、做并重,情节饶有风趣,富有浓郁喜剧特色的完整独立的小戏”。由运城地区蒲剧团韩树荆改编、武俊英和兰敬生领衔演出的《苏三起解》,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西戏剧改革中绽开的一朵奇葩。

折子戏选段最后一场蝴蝶杯(折子戏赏析第五出)(2)

改编者精心刻画人物性格,合理地安排情节,突出表现了苏三和崇公道从犯人与解差关系,转换为义女与义父关系的过程,与旧本相比做了细微而重要的改动。起始,崇公道并不知道苏三含冤受屈的经历,认为苏三是个杀人害命的妓女,王公子是个嫖妓浪荡的酒色之徒,所以极其鄙视苏三,当苏三要求代为询问有去南京的客人给王公子捎信时,崇公道坚决予以拒绝,并冷言冷语,讽刺责难。后来听苏三述说了自己的身世、冤情和对王公子的坚贞的爱情后,他的看法和态度大变,主动替苏三哀求去往南京的客人给王公子捎书信。崇公道对苏三冤情的逐渐了解和对苏三的态度的转变,实际上是代表了观众对苏三的认识,进而产生同情心的过程。改编者精心安排了长达八十八句的大唱段,当然中间也安插了崇公道问话和感叹,与苏三叙事抒情的唱词相呼应、衔接或烘托,使叙述更加生动连贯、感人至深。

折子戏选段最后一场蝴蝶杯(折子戏赏析第五出)(3)

主演

武俊英(1956- ),女,山西新绛县人。12岁考入新绛县蒲剧团,便成为“三泉的小铁梅”演员,工小旦,后在现代戏《杜鹃山》中饰柯湘。古装戏解冻后,演出《打金枝》(饰升平公主)等剧,从晋南演到陕西一路唱红。1982年她参加山西省优秀中青年演员评比演出,在《送女》中饰周兰英,获最佳青年演员奖。1986年在振兴山西戏曲青年团调演中,运城地区蒲剧团演出《苏三起解》,武俊英饰苏三、兰敬生饰崇公道,分别获主角金牌奖和配角金牌奖。武俊英广泛涉猎各种戏剧表演流派,博采众长,非常注意揣摩戏剧人物的心理与情感,积多年的探索、创新,形成“吐字清、声含情、韵味美”的独特艺术表演风格,被观众亲切地誉为“俊英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