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ift的底层是什么(重新理解SWIFT这个ID)(1)

李婧/文 近日来,随着俄乌冲突的升温,俄罗斯部分银行被宣布不能使用Swift系统引起全球广泛关注,那么SWIFT是谁?从哪里来?它和我们,和当前全球巨变的政治和经济形势有多远的距离?

SWIFT的ID的正面:全球的信使和高速公路的符号

·传递来自彼岸的声音

SWIFT是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英文首字母组成的简称。按照SWIFT官方网站的“自我介绍”,Swift是一家全球会员所有的合作社(cooperative),也是全球领先的安全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在其中文网页更详细地表达了其身份和使命:“作为一家全球性同业合作组织,SWIFT是世界领先的安全金融报文传送服务机构。SWIFT为社群提供报文传送平台和通信标准,并在连接、集成、身份识别、数据分析和合规等领域的产品和服务。”

所以,SWIFT的身份很清晰,它是一个合作机构,服务于全球金融同业,为会员提供“送信”服务。更简洁地说,SWIFT就是一个全球金融业信使、快递小哥,奔跑于全球用户间。从1973年成立到现在,SWIFT的社会角色和古代以来的快马传书、飞鸽传信,与现在的邮政快递、发电报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其客户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它是全球货物和服务能够跨越边境到达彼岸的重要信息传递者。SWIFT会员需要按照手册在固定的表格中用英文填写信息,然后把信息快速地传递给交易对方。它通过便捷的系统,向对方实现“无声”对话,实现瞬间的信息确认和交流。1997年电影“邮差”,宣传片就是邮差骑着一匹快马,“带去希望,带来希望”(take hope, bring hope)。近五十年,SWIFT似乎已经成为飞翔于全球金融社区的白鸽,家喻户晓。

·反映全球金融同业关切的共同体

二战结束后,在和平的惠风中,全球经济迅速恢复,一直到1971年尼克松冲击,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全球迅速增长近30年。SWIFT成立于1973年,正是世界经济秩序的大变革时期。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石油价格上涨,全球陷入滞胀压力,经济秩序发生巨大变化。

SWIFT的成立体现了全球经济迅速增长的诉求,在全球金融信息服务的视野和创新愿景的基础上,创建国际金融信息服务的共同语言。

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世界经济迅速恢复的背景下,欧洲七家银行就酝酿建立一个国际通信系统以提供国际间金融数据及其他信息的快速传递服务,开始对通用的国际金融电文交换处理程序进行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该建立一个国际化的金融处理系统,该系统要能正确、安全、低成本和快速地传递标准的国际资金调拨信息。

这项研究成果迅速得到了落实。1973年5月,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的15个国家的239家银行宣布正式成立一家非盈利组织,SWIFT,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这一组织旨在解决各国金融通信不能适应国际间支付清算的快速增长,负责设计、建立和管理国际网络,以便在该组织成员间进行国际金融信息的传输和确定路由。SWIFT一建立就体现了雷厉风行的作风,从1974年开始设计计算机网络系统,到1977年夏就完成了环球同业金融电信网络(SWIFT网络)系统的各项建设和开发工作,并正式投入运营。创立之后SWIFT成员银行数逐年迅速增加。从1987年开始,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包括经纪人、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和证券交易所等,开始使用SWIFT。

1978年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开启之年,之后中国陆续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在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合法席位,经济活动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1980年SWIFT联接到香港,中国银行于1983年加入SWIFT,是SWIFT组织的第1034家成员行,并于1985年5月正式开通使用,成为我国与国际金融标准接轨的重要里程碑。之后,我国的各国有商业银行及上海和深圳的证券交易所,也先后加入SWIFT。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除国有商业银行外,中国所有可以办理国际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都加入SWIFT。到目前为止,根据SWIFT的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其报文传送平台、产品和服务对接了全球超过11,000家银行、证券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SWIFT成为了银行之间建立交流和互信,更好服务于实体企业的最优质的平台,质量最好的信息高速公路。

·通向全球共同富裕之路

SWIFT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的颠簸,并乘上了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东风,不改初心,始终坚持为客户服务的理念,迅速发展。在中国改革开放年代形成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要想富先修路”等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增长哲学虽然没有写在SWIFT成立的章程里,但是SWIFT的实际行动表明了这一发展哲学,它已经发展成为全球通向共同富裕的高速公路。

SWIFT本着服务社区的精神,包容、可靠、安全、高效,成为真正的合作社,实现全球覆盖和普惠。服务11,000家银行、证券机构、市场基础设施和企业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数字掷地有声。SWIFT一直是从事跨国业务实体的贴心人,在共同体理念下,聆听来自业界的心声,在成立后的近五十年的时间里,不断地改进服务,把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服务连接,使其成为信息发布的最可靠、便捷和安全的高速公路。通过SWIFT传递信息,再和结算系统(如CHIPS)对接,就迅速完成了国际支付。

SWIFT以它的五十年奋斗跨越了全球沟通的“喜马拉雅”,为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铺路,和全球规则和制度一样成为承载全球化重要基础设施。

正如SWIFT建设的初衷那样,提供一个全球金融同业交往的共同语言。SWIFT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它服务多种货币的报文,人民币的报文也在服务之列,它提供规范的英文信息报文格式,为信息交换提供了共同语言。

目前,SWIFT为全世界提供金融数据传输、文件传输、直通处理STP(straightthrough process)、撮合,清算和净额支付服务、操作信息服务、软件服务、认证技术服务、客户培训、24小时技术支持。

SWIFT在其官方网站简短地表达了其共同体理念和未来设想,“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支持世界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日新月异。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SWIFT也在发展,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帮助我们的社区更快地发展,更聪明地一起工作。”

所以,从SWIFT的核心业务和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出,它已经发展为由市场提供的,全球准公共物品。

SWIFT的ID的背面:全球的准公共物品

SWIFT本质上是合作组织,服务于全球金融共同体的平台和枢纽,它不是海上的灯塔,可免费使用,获得SWIFT服务是要付费,这和我们邮寄信件要贴邮票是一样的,所以,它是类似邮政服务系统、预防性保障措施的优效性(merit goods)公共物品,同时,它又是类似供水和电力系统、铁路运输系统的自然垄断物品,是由市场提供的准公共物品,这是SWIFT背面的全球ID。

SWIFT通过提供报文服务盈利。其总部位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其分支机构分布全球,其业务覆盖了几乎所有的金融中心。在这条信息高速公路上,行人越多,收费越多,收入越多。但是如果是物质性的高速公路会造成拥挤,但是SWIFT这条信息高速公路的特点是不会产生类似拥挤。在这条高质量的道路上,行人越多,服务规模越大,固定成本越低,会产生巨大的规模收益。SWIFT的费用较低。同样多的内容,SWIFT的费用只有TELEX(电传)的18%左右,只有CABLE(电报)的2.5%左右。在全球报文系统不只SWIFT一家,但是其报文的费用是最低的,可谓是“物美价廉”。

SWIFT还设计了用户激励机制。SWIFT每年都会多次更新报文传送峰值日记录。 报文传送数量和用户数量的增长产生了规模效益,随着使用者的增加,报文传送流量增多,公司通过下调报文传送价格将此等效益回馈给用户,流量增长将促进用户价格的大幅下调。SWIFT还实行差别定价原则,为用户提供价格选项,量身定做,以适应每位用户的情况,例如对于大型用户,公司会提供固定费率。

可见,SWIFT是一个友善的“自然垄断”合作机构。这样的制度设计会进一步带来规模收益,全球经济越繁荣,SWIFT的生意越好,用户的成本越低,就会获得更多用户。条条大路通罗马,SWIFT是最好的那条路。每个行人又都成为这条好路的维护者,形成了公司和客户的良性循环。SWIFT不仅是最好的专家(expert),最好的专有技术(Expertise),“双E”的拥有者,而且有最好的盈利模式。五十年前,SWIFT是信息高速公路的拓荒者,现在已经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领跑者和善跑者,“先行者占优”,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SWIFT在方方面面具有占优特征。这意味着开辟新路者意味着更高的初始成本,拓荒者必然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只要SWIFT以开放和普惠的精神向全球提供服务,这个共同体就会越来越具有全球普惠性,类似于可以飞往世界各地的机场,启航环游世界的港口。

准公共物品之困:“绕路”有代价

SWIFT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经济增长五十年的时间线,和平是其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世界需要SWIFT,SWIFT需要世界。SWIFT是中立的,是用户不断维护和发展的组织,有其自己的公司治理机构,决策由25个成员成立的董事会决定,其国际治理和监管强化了自身合作组织架构的中立和全球特性。SWIFT的总部位于比利时,要遵守当地和欧盟的法律法规。在近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SWIFT经历了很多重要事件,做出重要决定。最突出,最挑战、最艰难的决策是将用户从SWIFT除名。以伊朗为例,伊朗在10年内,曾经两次被SWIFT除名,一次是2012年,一次是2018年。

2012年,美国推动欧盟以限制核扩散和打击伊朗恐怖主义为由,通过了第267/2012号条例。条例内明确禁止专业金融通信服务提供者向所列的伊朗法人、实体、组织提供专门的金融通信服务。根据SWIFT在2010年的统计数据,伊朗有19家银行和25个相关机构通过SWIFT发送和接收了230万份用于电子汇兑业务的金融报文。禁令在2012年3月17日开始正式实施。当时SWIFT总裁表示,类似做法“没有先例”,这是国际和多边行动加强对伊朗金融制裁的直接结果。到了2015年,各方经过持久的努力达成了伊核协议,按照协议内容,部分针对伊朗的金融制裁措施得以取消。2016年1月,许多伊朗银行从欧盟制裁名单中去除,随后被重新接入SWIFT。

然而没有几年,2018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并再度要求SWIFT将伊朗金融机构去除。但是,此次和2012年情形有所不同,这是美国单方面的行为,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和欧盟的支持。但是,鉴于CHIPS在国际支付清算体系中具有绝对的优势,SWIFT作为报文系统,难以脱离CHIPS这种核心的结算系统而独立存在,最终SWIFT在当年11月从系统中剔除了伊朗相关金融机构。失去SWIFT code如同“退票”,再好的路也不能走。

SWIFT在全球交易的重要性,使其在国际政治风波中成为关注的焦点。SWIFT 不做制裁决定,是由政府和立法者决定的。被SWIFT一键除名,相当于对用户“封路”,除名一家银行,影响的不是该银行本身,还有企业、家庭、个人,涉及多国国计民生。因此,联合国提醒慎用制裁,避免伤及无辜,建议精准制裁( smart sanction)。

被SWIFT“封路”可以说是最严厉的制裁,不论被视为是核级制裁、王者制裁还是死亡制裁,都不为过。它对被制裁国的伤害是巨大的,在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的今天,制裁对制裁发起国也带来巨大伤害,“制裁发起者被制裁”,“杀敌一千,自伤八百”。今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专门军事行动,美国和欧盟共同制裁俄罗斯,将俄罗斯的部分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除名SWIFT,2月28日美国财政部冻结俄罗斯中央银行在美资产,禁止美国人与俄央行、俄联邦国家财富基金和俄财政部进行交易。一揽子制裁方案的实施,将使俄罗斯的国计民生带来前所未来的冲击。SWIFT是全球性的信息高速公路,俄罗斯被除名,痛的不仅是俄罗斯,还是对面的交易伙伴,牵连多国经济实体。对于SWIFT,也会失去大量的用户,影响其收益、全球性和公信力。因为制裁,很多交易却要“绕路”,世界又变得那么远。在冲突不断升级,多方受到牵连的情况下,去“罗马”的路,崎岖而有限。

我们可能听到了INSTEX和SPFS等作为克服制裁和被除名SWIFT的替代方案,但是就如本文阐述的,开辟一条新路,必然是成本高昂的替代措施。

维护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

SWIFT不是生命线,但是关系全球经济的循环。全球经济的循环就像一个地铁网络,一个人体系统。地铁网络走的是人员流,人体中循环的是血液,SWIFT深耕细作近五十年,已经建立全球的经济循环网络,连结了多处神经,具有较高中心性和较大强度。在近五十年中,千家万户都是这一网络的维护者,是这一全球公共物品的利益相关者,是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全球公共物品是为了共同利益而建立。如果我们站在“无知之幕”下,阳光、空气、水、生物多样性、地球、灯塔都是公共物品,公正的国际规则和制度,当前全球稳定与安全都是公共物品,涉及我们的共同利益。这些物品的损害,将会使所有人受到伤害。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实现经济复苏,各国都进行了政策调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蔓延使全球陷入深度衰退。地缘政治冲突的频发,升级将给困境中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发达国家对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能力和意愿下降,眼前的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运行、全球贸易体系和金融体系的运行带来极大冲击。金德尔伯格在研究1929-1933年的大萧条的著作里提出了危机时期,发达国家应当提供的六大公共物品。如表1所示。

表1: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的公共产品

swift的底层是什么(重新理解SWIFT这个ID)(2)

资料来源:作者参考[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著:《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整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7月

金德尔伯格将购买廉价商品作为第一项公共产品,他指出最后的购买者具有提供资金一样的作用,在危机时刻能够维持自由贸易和保持经济的运行意义重大。金德尔伯格对1929-1933年的大萧条的考察归纳了世界经济循环的“不对称”的特性。如果世界经济能够对称地运转,世界性的萧条就不能发生。当危机发生,全球要从公共利益出发维护世界体系。

在现实中发现问题,在历史中寻找答案。当然,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的体量和面临的问题不能和90多年前相比,但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相似的,危机带给世界的苦难和教训不会因为时间而不同,比照从前,我们需要更长的公共物品的列表,比如SWIFT这样的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维护、新冠肺炎疫苗的供给等。

展望:我们需要这样的桥

今年五月,SWIFT将迎来五十岁生日。这五十年,它把信息传给世界,代表了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五十年。SWIFT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和精神,作为包容的全球金融共同体,聆听来自世界的声音,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种族与国籍、无论富裕与贫穷,承载了信任,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我们期待,在全球政治经济变化的关键时刻,SWIFT仍然是最可信赖的信使,加固沟通的桥梁,拉近世界的距离。

我们需要这样的桥。

(作者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