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的女人——第474期)历史上有一四川籍奇女子,堪称史上最牛川妹子,她自幼父母双亡,当过歌女,后来奇迹般做了皇后,并且在没有任何外戚背景的情况下,几乎凭一人之力再临朝执政11年,并用一招摆平朝廷官僚裙带歪风,带来太平盛世,堪称有武则天之才,被后世赞叹。这位川妹子究竟是何方神圣?她究竟用了什么奇招摆平朝中腐败歪风?欲知详情,本回分解。

十大女中音咏叹调(史上最牛川妹子)(1)

这位川妹子不是旁人,正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娥。关于刘娥(968—1033)的身世颇有争议,据《宋史》记载,刘娥祖籍太原,祖父刘延庆,曾任后晋、后汉时的大将军,父亲刘通曾在宋太祖时任都指挥使、嘉州刺史等职,是后来才迁往四川的。刘娥还在襁褓中时,其父已经战死,母亲也很快去世了。但据后来学者比如梅毅等人的研究,刘娥是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家世并不像史书记载的那么显赫,只是普普通通的生意人。但不管怎么说,刘娥都是四川人,都是标准的川妹子,而且是自幼父母双亡的孤女,她从小是被寄养在外婆家的。

刘娥自小寄人篱下,生活比较贫寒,所以很早就当了歌女。能当歌女,当然是天生丽质,而且歌喉优美,还善于弹拨鼗(tao,一种乐器),她很小(15岁之前)就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但银匠并没有多少银子,为了谋生,他就带刘娥“北漂”到国都东京汴梁。但在大城市也不好混,龚美看刘娥长得漂亮,干脆就把刘娥给卖了。买主是张耆,他当时在宋太宗第三子韩王赵恒手下当指挥使。张耆一看刘娥天姿国色,不敢独享,再加上他想讨好主子,于是就将刘娥献给了赵恒。赵恒对刘娥一见钟情,从此二人如胶似漆,上演了一出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

赵恒与刘娥的事情很快被其父宋太宗知道了,因为刘娥身份卑微,太宗大怒,命令赵恒与刘娥分开。赵恒无奈,只好偷偷地把刘娥藏在张耆家,不过他平时常常找机会去张耆家与情人私会。所以刘娥早期的境况确实很悲催,自幼失去双亲,从小当歌女,又嫁给小工匠,接着被丈夫当摇钱树卖掉,好不容易碰上个皇亲贵族,获得了真爱,却不能明着来,还只能偷情。

十大女中音咏叹调(史上最牛川妹子)(2)

终于到宋太宗驾崩,997年,赵恒继位,成为宋真宗,刘娥才被接进宫中,这时她已经30岁。不过此时,赵恒已经有了郭皇后和其他嫔妃,刘娥还是没什么名分,地位很低。所以刘娥在宫中就很低调,跟其他嫔妃相处都比较融洽,比如跟杨淑妃就情同姐妹。但宋真宗对刘娥那是真爱,所以过了七八年,刘娥就被封为四品美人,之后接着晋升为修仪和德妃。1007年,宋真宗欲封刘娥为皇后,但受到朝中重臣寇准等的反对,他们认为刘娥出身卑微,没有资格。这事就放下了。

1010年,刘娥的侍女,曾受到宋真宗宠幸过的李氏为皇帝剩下了一个儿子,当时刘娥没有生育,就把李氏的儿子据为己有,并且让杨淑妃代养。李氏因为是刘娥的侍女,没有地位,这事也就不敢声张。后来这件事被人加工成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把刘娥黑成了碳,说刘娥如何歹毒,硬把李氏的儿子抢走,把李氏打入冷宫之类的,还把包公扯进去,断了一个大案。其实刘娥只是把李氏的儿子要过来,当成自己的,但对李氏并没有被陷害。刘娥对自己的侍女很照顾,李氏基本过着很优厚的生活,她很知趣,没有争这个名分。这其实是李氏的造化,如果她硬要跟刘娥争的话,必将陷入宫廷内斗惨剧,而她很难斗过自己的主子刘娥,说不定还真成了《狸猫换太子》中的悲惨的女主角。事实上,李氏在宫中一直平安生活而善终,且得以厚葬。

宋真宗还真是太喜欢刘娥了,到1012年,郭皇后去世后,他顶着压力终于立刘娥为皇后,此时刘娥已经45岁,在如此“高龄”还能得到皇帝的宠爱,简直比杨贵妃还幸运啊。从此刘娥“丑小鸭变天鹅”,麻雀变凤凰,开始辉煌登上历史舞台。刘娥跟杨贵妃一样拥有倾国倾城之容,但跟杨贵妃的货真价实的倾国倾城不一样的是,刘娥既没有倾国,也没有倾城,还是位贤内助。她聪明过人,经常为宋真宗出谋划策,有点干涉朝政的味道。史载从1020年开始,宋真宗因身体欠佳,刘娥就经常代夫处理政事,“帝久疾居宫中,事多决于后”。

1022年,宋真宗驾崩,宋仁宗继位,年仅13岁,小孩一个,少不更事,难以掌控朝中局势,刘娥干脆“垂帘听政”。不过这也名正言顺,因为宋真宗在去世之前便留下遗嘱,让仁宗将刘娥“尊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宋史·后妃传》)。从此,皇太后刘娥开始主持朝政,达11年之久。刘娥是宋朝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主。不过这招致了朝中重臣比如寇准等人的强烈反对。

说刘娥是个奇女子,是因为相对于历史上其他把持朝政的女人,她是没有什么背景的,她自幼父母双亡,没有任何外戚可以利用,几乎凭一己之力“拼搏创业”,实属不易。当然她要想施展自己的抱负,还必须打击异己,维持自己的地位,比如以寇准为代表的一部分老臣,就极力反对她掌权,她就一个一个收拾。还在宋真宗晚年时,她就把寇准贬出朝廷了。不过她还是没有违背宋朝定下的不杀士大夫的制度,她后来在对付自己的政敌时,也只是对他们一一贬官,比如丁谓、张士逊等,只是曹利用涉嫌谋反,在贬官途中自杀身亡。

刘娥为了在朝中站稳脚跟,当然也要扶植自己的力量。按传统上是大力栽培外戚,可她没有外戚,自小孤女一个,于是她就硬性“创立”外戚。可看来看去,没有别的亲戚,刘娥又想到了自己前夫龚美,干脆把龚美扶植一把。本来当时龚美卖刘娥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到京城不好混,他为了弄俩钱维持生计,才出此下策。事实上龚美把刘娥一卖就后悔了,这样的美人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哪能随便忘掉啊?所以龚美后来就又找到了刘娥,但刘娥已经易主,而且对方又是皇帝的儿子,胳膊扭不过大腿,老龚也就忍了。不过刘娥还是对龚美有一定感情基础的,于是后来俩人还经常见面,但是见归见,二人从不逾矩,刘娥干脆认了前任老公当表哥,自己也算是有了个亲戚。

刘娥在赵恒面前也从不隐瞒这事,皇帝对刘娥这个唯一的亲戚还挺照顾,时不时给龚美弄点美差事干干,比如当个包工头之类的,龚美也得到了不少实惠。可是宋真宗也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刘娥之前曾当过龚美的老婆;再说他也不是傻子,从刘娥跟龚美二人的眼神里也能看出些端倪,但因为他实在太喜欢刘娥了,再说刘娥对自己也挺忠诚,龚美对刘娥也没什么非分之想,皇帝也就大度为怀,睁只眼闭只眼算了,从不追究这事。这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来赵恒这人也是比较善良的,或者宋朝皇帝普遍比较善良,至少不太狠心,这事搁别的朝代的皇帝身上,龚美还美个屁,早死八回了。

刘娥一看皇帝挺大方,不计较她以前的事,也就更放开了,于是就向老公提出一个大胆的建议,表哥不过瘾,干脆让自己认龚美亲哥算了!不过他跟龚美不一个姓,这事有点难办。宋真宗有点犹豫。刘娥说,你那么大权力,你让我们同姓一个姓氏不就得了。当然让自己的老婆跟着龚美姓龚有点掉价,最后皇帝干脆赐龚美姓刘,于是刘娥就有了个哥叫刘美。真宗皇帝此后更加照顾刘美了,还让他当官,一直做到武胜军节度观察留后的大官。后来刘美死时,宋真宗还宣布朝廷废朝三日,刘美也算死的“光荣”了。这还没完,真宗还追封刘美为太尉、昭德军节度使,又加封刘美的年仅14岁的长子刘从德为共备库副使,封其刚出生的次子刘从光为内殿崇班的职位。刘美的后代还都是他的第二任妻子生的,跟刘娥没有关系。

如今刘娥要扶植外戚,只有从刘美的后代这里找缺口。鉴于刘美的儿子都有官当,就又看中了刘美的女婿。刘美的女婿叫马季良,刘娥想把他提拔成史官。要知道史官可不好当,像司马迁、司马光这种水平的人才可以胜任的。可是这位马季良只是个做生意的,卖茶,斗大的字不识一车,咋弄?况且当史官是必须要考试的,不能说当就当。于是刘娥太后就想了个办法,来个现场招聘考试,只要马季良考上,谁还不服气?

于是就考试。据著名历史学者熊肖春等的考证,当时马季良一入考场,刘太后立马宣布给马季良赐食。还没有见到考卷,太后就要赐食,这敢情爽。小马乐得屁颠屁颠去吃御膳去了。于是考场这边立马由主考官代笔,拿着小马的考卷,唰唰唰开始答题。主考官弄这跟玩一样,下笔千言,一挥而就。等小马吃饱了,一抹油嘴,出来直接交卷。结果马季良在此次考试中自然荣登榜首,直接当了史官。马季良自此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龙图阁直学士。

皇太后刘娥扶持了刘氏外戚之后,还是觉得底气不足,毕竟朝中官员众多,对自己威胁还是很大,局面不好掌控,还得打压一部分。于是刘娥又想出了一个奇招。当时宋朝已经传了四代,有不少大臣仗着自己是先帝老臣,或者老臣的后人,在朝中拉帮结派,形成庞大的裙带关系网,朝中势力盘根错节,形成严重的官僚恶风,也该整治整治了。刘娥就趁机抛出了自己的这个绝招,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天太后上朝,对着众大臣的面泪眼汪汪地哭诉道,“本朝开国以来,经历坎坷,多亏各位老臣的鼎力相助,才有今日这个还算不错的局面,哀家多谢!现在皇上也没有什么大事,为了报答大家的厚恩,我代表朝廷向大家推恩。你们都回去都列个清单,把自家的亲属、亲戚、朋友等都写上去,然后报上来,哀家和皇上过目后,量才录用,让大家共沐皇恩!”众位大臣一听,这敢情好,今天太后高兴了吧,赶紧抓住这个好机会,给自己的人提拔提拔。于是都回家搜肠刮肚,把自己的三亲六戚,还有亲信、朋友的名单都收集来了。

不久之后,太后就接到了一大堆名单,她把这些名单都保存了下来。等到推荐官员,任命官员时,她就把名单拿出来对照,凡事名单上有的,统统免谈,只考虑那些名单上没有的人任职。这一招太绝了,直接避免了朝臣上下其手,搞裙带关系,编织权力网的可能性。这件事搞得大家没脾气,因为事后大家分析,这是太后故意为之,为了整治朝纲采取的一个手段。结果都不好意思给太后提起提拔自己人的事情了,一个女流之辈,尚且为国家考虑,堂堂五尺男儿岂能只为自家着想?

刘娥举重若轻,通过这一奇招,居然很有效地摆平了历代君主都解决不了的官僚拉帮结派、搞裙带关系的大难题。受到后世赞叹。

刘娥执政11年,还是有一些政绩的。比如还有终结天书这件事。宋真宗在1008年亲自发起了被《宋史》称为“一国君臣如病狂”的“天书运动”,全国兴起大建宫观的运动,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让朝廷达到了朝政混乱、财力枯竭的地步。1022年,刘娥摄政,直接废除了这场扰动大宋多年的天书运动,可谓很得民心。刘娥执政期间,还有一点值得称道的是发行交子。1023年,刘娥下旨在四川成都设立“益州交子务”,主持发行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首届交子发行1256340贯。这是宋朝廷第一次正式发行交子。另外她还兴办学堂、兴修水利、创设谏院等。

不过刘娥有一怪癖,常常被人诟病,就是她喜欢穿龙袍。比如1024年,刘娥就穿着龙袍参加宋庭的册封大典,这显然是“违规”行为,造成许多老臣的不满。也许她是想震慑一下大臣们?还是好奇,感受一下穿龙袍的风度?这就让人猜测她有称帝的野心。于是就有善于拍马屁的人来鼓动她称帝。比如三司使程琳就向她献过《武后临朝图》,示意她效仿武则天称帝。可刘娥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之于地,怒道,“吾不做此负大宋列祖列宗之事!”她尽管大权在握,但仍将自己当做赵家的媳妇,这一点还是得到后世的肯定的。比如范仲淹、司马光等都对刘娥有相当正面的评价。

十大女中音咏叹调(史上最牛川妹子)(3)

纵观刘娥一生,可谓是史上最牛川妹子了。一出生便成孤女,没有享受过父母之爱;自小寄人篱下,为谋生计,成为歌女;十几岁嫁人,继而被卖身为奴;然而又时来运转,进宫庭,成皇后,再临朝执政,可谓传奇。尤其是她执政的11年间,一直在争议与非难中腾挪,虽有过错,比如罢免寇准等,但也有政绩,比如废止天书运动,一个决断撕破朝廷官僚权力网等,保内无大忧,外无大患,也是难能可贵。她被后世称为有“有吕武之才,而无吕武之恶”,可以像吕后、武后那样独揽朝纲,执政天下,却无篡逆之心,可以说是完成了宋真宗和宋仁宗之间的比较完美的过度,为宋仁宗之后的清明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娥去世后,宋仁宗亲政,时年24岁,风华正茂,前途一片光明……(文/一米暖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