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吗?

这篇报告文学‬记录了志愿军最壮烈的“松骨峰战斗”,还列举了14位烈士的名字。

让魏巍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发表之后,这14名烈士当中有3个英雄“死”而复生了。

谁是最可爱的人讲了哪些事迹(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为何被调整出教材)(1)

胡传久与妻子张庆兰的结婚照

“死而复生”第一人-胡传久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这样写道:

假若需要立纪念碑的话,让我把带火扑敌及用刺刀和敌人拼死在一起的烈士们的名字记下吧。

他们的名字是:

王金传、邢玉堂、胡传九井玉琢、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

胡传久又名胡传九,他于1948年1月参军入伍,并在随部队南下途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11月,胡传久所在的三连参加了著名的松骨峰战斗,他们的任务是截断敌人的逃跑之路。

在一个光秃秃的小山上,三连遭到敌人飞机、坦克的疯狂打击。

激战持续了8个小时之后,战士们打光了枪里的子弹,扔完了山上的石块,战士们与冲上山来的敌人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最后,丧心病狂的敌人开始向三连阵地发射汽油弹。

被汽油弹打中的战士们浑身是火。

与许多战友一样,胡传久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带着一身大火扑向敌人。

敌人被胡传久死死抱住,扭打着从小山峰上滚下山去。

翻滚到山底的时候,敌人好不容易从胡传久怀里挣脱出来,但是,他的衣服却被胡传久身上的大火点燃了。

火焰很快吞没了敌人的全身,而胡传久身上的火势却越来越弱,最后竟然完全熄灭了。

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兄弟部队的战士们在山脚下发现了一息尚存的胡传久。

战士们很快就把胡传久送往医院抢救,后来又送回国内治疗。

胡传久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但是腿部落下了残疾。

1952年,胡传久被评为二等革命伤残军人,转业到了大连市工业局。

他先后担任大连市工业局保卫科警卫队长,后来又调到了木材公司工作。

在单位同事眼里,胡传久就是一个去朝鲜打过仗的普通的转业军人。

因为他不愿意多提往事,所以,没有人知道他的英雄事迹。

直到有一天省里来了几个人,他们要详细了解胡传久在“松骨峰战斗”中的英雄事迹。

这个时候,胡传久的家人才知道了他那段不平凡的经历。

从此以后,胡传久的家人、同事和街坊邻居们知道了一个事实:

原来,他们熟悉的胡传久居然就是魏巍笔下那个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志愿军烈士。

1985年9月,胡传久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9岁。

“死而复生”第二人-李玉安

李玉安是河南台前人,因为家境贫寒,李玉安刚满16岁就离开了家,只身去东北做苦工。

谁是最可爱的人讲了哪些事迹(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为何被调整出教材)(2)

英雄李玉安

日本投降后,李玉安加入东北民主联军,并迅速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的一名英雄战士。

李玉安随部队横扫东北,又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广西,转战万里,先后荣立过10次战功。

1950年10月,李玉安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

李玉安所在的部队正是后来成为“万岁军”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

李玉安当时‬是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一营三连的一个副班长。

松骨峰阻击战斗中,李玉安代理排长指挥作战。

激战中,李‬玉‬安‬的头部被炸弹炸伤,右胸被子弹穿透,最终倒在了阵地上。

当时的松骨峰尸横遍野、一片混乱,战后7个多小时后,李玉安才从昏迷中渐渐苏醒过来。

这个时候的李玉安浑身上下多处受伤,已经没有体力站立起来了。

即便如此,李玉安还是凭着坚强的毅力爬下了松骨峰。

幸运的是,朝鲜人民军一个司号员发现了浑身是血的李玉安。

他把李玉安背到一户村民家,随后便向附近的志愿军部队报告了情况。

志愿军某部收容队当天就收留了李玉安,并进行了紧急救治。

因为伤势严重,1951年1月,李玉安被辗转送回祖国医治。

在武汉中南军区第一陆军医院,经历了93天的救治以后,李玉安终于奇迹般地痊愈了。

次年7月,李玉安转业到了黑龙江省巴彦县,在兴隆镇的一座粮库‬当了工人。

在这里,李玉安又成为粮库领导的得力助手,深受领导的器重和工人的信任。

李玉安后来当上了“捡斤员”,负责粮食收购环节的把关工作。

因为手上掌握了一定的“实权”,因此常有一些售粮户给他送猪肉、粉条之类的礼物,希望他在收购粮食的时候“高抬贵手”。

可是,李玉安总是“公事公办”、“一点面子都不给”。

因此,粮库领导和售粮户都称李玉安是“一杆公平秤”。

1950年末,李玉安的女儿突然问他一个问题:“《谁是最可爱的人》里有一个烈士的名字也叫李玉安,那个‬李‬玉‬安‬会不会就是你?”

李玉安摇头否认道:“志愿军‬有‬几十万人,重名重姓的人多的是”。

1964年,李玉安去县里更换“残疾军人证”时遇到了老战友王久海。

王久海惊讶地说:“原来你还活着?我们都以为你牺牲了,追悼会都开过了。”

李玉安淡淡一笑,根本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可是,1990年2月,李玉安却跑到保定驻军某部,主动亮出了自己的身份。

他拿出“残疾军人证”和一本小学课本,翻到《谁是最可爱的人》那一页说:“我就是松骨峰战斗中‘牺牲’的那个李玉安。”

李玉安的话把接待他的政治部干事惊呆了,于是,那位干事立刻向首长报告了这个情况。

经过核查,政治部确认了李玉安的身份,政治部首长亲自接待了李玉安。

李玉安为什么要找老部队?

原来,李玉安想让自己的儿子参军,可是因故错过了机会。

孩子一心想当兵,架不住孩子的再三央求,李玉安这才找到了老部队,希望能够帮儿子圆梦。

经过研究后,部队首长决定和地方政府协商一下,把李玉安的儿子“特招”入伍。

可是,等了一个多月,李玉安的儿子还是没有收到入伍通知书。

在儿子的催促之下,李玉安于4月初又回到老部队“打探消息”。

此次回来,正逢李玉安当年所在的那个团召开庆功大会。

老英雄重回老部队,立即受到了指战员们超规格的欢迎。

前来参加“庆功大会”的军、师首长不仅满足了李玉安的愿望,还把李玉安请上大会主席台,向全体指战员隆重介绍了这位“不死的老英雄”。

“李玉安还活着”!

这个消息很快成为轰动全国的特大新闻。

《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报纸纷纷发文介绍李玉安的英雄‬事迹和‬传奇‬故事‬,《人民日报》更是发表了“无名价更高”的评论文章。

1990年7月,中共黑龙江省政府授予李玉安“无私奉献的好党员”和“特等劳动模范”称号。

李玉安的事迹还被改编成了电视剧《硝烟散后》。

让李玉安更兴奋的是,几个月之后,同县的老战友告诉李玉安一个喜讯-与自己一样,当年被当作“烈士”的井玉琢和胡传久也都健在。

也是在这一年,作家魏巍也知道了三位“烈士”都还健在的消息。

魏巍非常高兴地给他们写信,邀请他们一起来北京见面。

遗憾的是,胡传久这个时候已经因为脑血栓去世了,因此,这件事情成为魏巍的一大遗憾。

1994年,李玉安应邀到北京去参加国庆观礼。

有记者问老英雄:“晚年还有什么愿望吗?”

李玉安说:“我还念着两件事,一是想回一趟河南老家,为爹娘扫扫墓,尽点孝心;二是想凑点钱,为家乡修条路……”

1997年1月10日,李玉安因病逝世,这一次,他是真的走了。

“死而复生”第三人-井玉琢

井玉琢是中国人民志愿军112师335团3连的副班长。

谁是最可爱的人讲了哪些事迹(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为何被调整出教材)(3)

老英雄井玉琢与李玉安在一起

在松骨岭战斗中,井玉琢所在的三‬连负责坚守无名高地,凭借着高昂的斗志,战士们击退了敌人多次进攻。

这场战斗足足打了八个小时,敌人出动了十辆坦克,四十几架飞机,十几门大炮。

战至最后,志愿军战士们打光了最后一颗子弹,井玉琢那个班也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个战士。

突然,敌机向阵地上投下四枚燃烧弹,井玉琢躲闪不及,身上的衣服顿时被火焰点燃了。

万分紧急之中,井玉琢只能就地打滚,试图将身上的火扑灭。

在痛苦的翻滚中,井玉琢一路滚下了山,最后失去了知觉。

当时,112师负责打扫战场的同志没有发现井玉琢,井玉琢因此成为了魏巍笔下的烈士。

井玉琢事实上并没有牺牲,当他醒来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了。

兄弟部队的同志发现了一息尚存的井玉琢,并把他火速送进了野战医院。

在医院的全力抢救下,井玉琢最终战胜了死神,顽强地活了下来,可他却落下了二级乙等残疾。

根据规定,井玉琢完全可以享受国家的特殊照顾,可是,井玉琢不想给国家增加负担,毅然选择了复员返乡。

离开部队之前,组织部门的同志一再提示井玉琢,以后生活上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报告组织,国家一定会帮助他解决困难。

可是,井玉琢却一直没有向组织开口。

井玉琢回家之后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由于双手已经残废,干起农活来很不方便,井玉琢艰难地忍了下来。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靠着国家发给‬他的微薄‬的残疾补助金,井玉琢居然养活了一家十口人。

在食不果腹的几年里,井玉琢明明可以向组织提要求,完全可以用自己特殊的身份改变自己的生活。

可是井玉琢忍住了,他的理由只有一个:国家也很困难,我不能给国家添麻烦。

在回乡后的日子里,井玉琢一直都在掩饰自己的身份,可是,他的身份终究还是“暴露”了。

一位复员回家的战友认出了井玉琢,并将“井玉琢还活着”的消息告知了原来的部队。

老部队特地派人将井玉琢接回部队,井玉琢的事迹也在那一刻被所有人所熟知。

部队首长再次强调:以后生活中有困难可以说一声,部队一定会给予帮助。

可井玉琢依然如故,说什么都不愿意向部队提任何一个要求。

1996年,井玉琢这位复活的“烈士”因病与世长辞。

“烈士”姓名曾经被删去

1992年夏天,有人发现了一个情况。

谁是最可爱的人讲了哪些事迹(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为何被调整出教材)(4)

《谁是最可爱的人》封面

在北京市‬中学生语文课本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删去了胡传久、李玉安和井玉琢三位活着的“烈士”的名字。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作者魏巍知道情况之后气愤不已。

他马上提笔给北京市教育局写了一封信,强烈要求在文章中恢复三位“活烈士”的姓名。

至于活着的“烈士”不能再冠用“烈士”称号的问题,魏巍提议道:

“我建议,可以在文章后面加上说明和注解,以便让人了解其中的真实情况”。

北京市教育局很快就接受了魏巍的提议,在接下来的课本印刷中,三位“活烈士”的名字重新出现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

《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度被调整出教科书

《谁是最可爱的人》最早发表于1951年4月11日的《人民日报》上。

之后,《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被编入了中学语文课本。

谁是最可爱的人讲了哪些事迹(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为何被调整出教材)(5)

作家魏巍在前线采访

可以这么说,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动了全中国,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

因为《谁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战士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让人遗憾的是,从2001年起,一些地区的教材中陆陆续续删除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

为什么要‬删除《谁‬是‬最可爱‬的人》?

有人说,这篇文章文学价值不高;

有人说,文章对战争的描写太过血腥、残酷,会给孩子们带来不利的影响;

也有人说,新时代的教材需要与时俱进。

言外之意,时过境迁‬,《谁是最可爱的人》已经“不合时宜”。

于是,一些西方的著名‬人物、童话故事占据了孩子们的课本,

因为“不合时宜”,此后近20年时间里,中国的孩子们再也看不到那篇曾经感动全中国的英雄赞歌。

令人欣慰的是,《谁是最可爱的人》如今已经重新出现在教科书中。

2021年上学期,部编版新教材在七年级下册课本又重新编入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英雄赞歌。

重读《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依然会有当年那般的震撼与感动。

谁是最可爱的人讲了哪些事迹(谁是最可爱的人当年为何被调整出教材)(6)

魏巍与李玉安、井玉琢等老英雄合影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英雄的赞歌,是对孩子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不管社会如何进步、发展,也不管过去了几十年乃至百年、千年,英雄都将与时代同在,永生不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