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洛阳话在哪里(原来洛阳话这么有深意)(1)

1、厮跟——透着官话儿

厮跟,在洛阳话里,就是一起、一块儿的意思。可洛阳人为什么就不直接说呢。嘿嘿,这里面就有味儿了。

厮,什么意思呢,就是小厮,就是古代官人后面的跟班。古代时,官家在前面走,小厮后面跟着。也许,官家每次走的时候,都会吆喝一声,小厮跟着。久而久之,就简化成了“厮跟”。这是什么时候俗化而成的,不可知,也许在北宋时吧。北宋的时候,常用小厮字眼,在这《水浒》里就有体现。北宋时,洛阳是西京,其繁华程度不亚于汴梁。所以,我认为,这厮跟二字很有可能就是北宋所遗。

当今,洛阳城里很多讲普通话的人喜欢用厮跟二字来调侃一下。外地朋友,初到洛阳,也喜欢用厮跟二字来表达亲近洛阳之情。今天知道厮跟二字的渊源后,朋友,你再对他人讲此厮跟之时,或有些许威仪身上显露呢。

2、驾驷 —— 天子脚下的遗音

洛阳,自古帝王州。作为天子脚下,洛阳话自然也有皇城所遗。驾驷,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洛阳人说某某人有权势,就说这个人老驾驷。有些人说,驾驷是厉害的意思。这样的解释,我认为不对。如果这样说,某人专业水平很高,可以说他很驾驷吗?显然表达错乱。再比如说,某人很有钱,可以说他很驾驷吗?显然也表达出差了。所以,驾驷,就是专指有权势。

为什么,驾驷,仅仅指有权势这样的解释呢?这要从古代严格的礼仪制度说起。

周公制礼作乐,是划时代的变革,对古代的封建王朝的治理起到重要作用。而这个制礼,把官场、民间定下了规矩。就象交通规则一样,把官场和民间都建立了规则,大家都按照自己的轨道行驶,肯定都是畅通的。如果越位了,就是僭越。在古代,僭越可是犯罪,要接受处罚的。

古人出行,老百姓都是坐牛车或者骑驴,有钱人骑马。随着官阶上升,则可以坐更多的马所拉的车了。到底有什么制度吗? 中国有古文献《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驾驷,就是卿驾四的规矩。在古代,卿在诸侯国里就是国家最高品级的官员了。作为平头百姓,有朝一日能做上卿,那就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了。

今天,老洛阳人说驾驷,短短两字,就充分表达了“有权势”意思,并且,还有天子遗音。原来,总觉得这驾驷是再土不过的语言了,呵呵,今天我们才发现,它是这么有说道。

驾驷——透着老洛阳味儿,体现了中原官话的腔调,又是天子遗音不经意间的乍现。

真正的洛阳话在哪里(原来洛阳话这么有深意)(2)

3、嫑吭气 —— 就这样化繁为简了

洛阳人,讲不要的时候,总爱用一个bao音来表达。这个发音到底怎么写?很多人都写作了包。真的是包吗?我认为肯定不是。这个bao音,具体是哪个字呢?我认为是“嫑”。

陕西关中话里,嫑表示不要的意思,读音bao,发二音。咱洛阳的与此雷同。所以,我认为咱们经常说的bao音,应该写作嫑。

不要,两个发音是buyao,嫑,就取个“不”字的声母“b”,又取了“要”的韵母“ao”,最后就是bao了。连读“不要”的发音是biao,这个biao也是嫑的发音。嫑有两个发音,一为biao,而为bao。无论是哪种发音,都是化繁为简的行为。

嫑吭气,相比于今天的“不要说话”,是不是不浪费气力,再相比于今天的“闭嘴”,是不是又有点委婉可亲。这就是先辈人的智慧。

真正的洛阳话在哪里(原来洛阳话这么有深意)(3)

4、毛捣、捣蛋、捣鸡毛——望文生义,贴切诙谐

毛捣,在洛阳话里,是挑逗、开玩笑、调戏的意思。在洛阳话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替代呢。那么我们就来说说毛捣的本意。

毛捣,望文生义,就是拿一根动物的毛发去捣人的耳朵眼等部位发痒,从而达到挑逗别人的效果。这样的动作,多发生在孩子身上。但在老洛阳人的字眼里,挑逗、开玩笑、调戏等意思,就这样诙谐地表达了。

再说捣蛋,这个词在洛阳话就是孬的意思。拿着根棍子去捣个鸡蛋一类的东西,是不是有点搞笑,那不是去把鸡蛋给捣烂,纯粹是搞笑耍孬。本来用孬这个词就可以表达了,咱洛阳人又为什么又用这个捣蛋来表达呢。我想,那是因为捣蛋更有趣活泼,把孬这个词更形象化了,那种诙谐搞笑跃然而出了。

最后,我们说说捣鸡毛这个词。捣鸡毛,又是啥意思?在老洛阳话里,就是不干正事的意思。你想嘛,鸡毛蒜皮本来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你天天去捣鸡毛,不就是不干正事吗?哈,这个是不是也把“不务正业”给具体形象化了。

毛捣、捣蛋、捣鸡毛,三个词都是把某个意思通过一个动作给俗化和形象化了。仔细看看,相比于那些定义一个具体意思的词语,它们又是那么贴切,又那么诙谐,简直可以令人捧腹。这就是老洛阳人的智慧,用一个具体的动作贴切地一个意思给表达了,又有趣地活泼了语境。

5、怼挂 —— 责备的洛阳表达

咱洛阳人从小都怕怼挂,哈。在家,怕父亲怼挂,怕娘怼挂,到了学校怕老师怼挂。

怼挂,是咱洛阳话,外地人一听,肯定蒙了。这时候,咱洛阳人会说,怼挂就是责备啊。

哪咱洛阳人为什么把责备叫怼挂呢?且听余道来。

怼,在咱洛阳人口中,是个万能动词。“开怼”,意思是“开始"的意思。“怼死你,我“,意思是“我打死你”。“怼的不赖”意思“干得不错”。吃饭时说:“来怼个鸡腿吧”意思是“来吃个鸡腿吧”。另外有冲、撞的意思,譬如说,出门小心点,别让车怼着了。

以上所说的这些,咱洛阳都好理解,可是,我问你,怼的本意是啥?大家知道吗?怼的本意是怨恨,是动词。

“怼挂”的怼,就是抱怨的意思,也就是责备。说了怼,那么挂呢。

挂,其本意就是借助绳索把物品悬到高处。如果把人这样,那不是示众了。所以,咱中国人总爱面子。如果面子上挂不住,那是非常难受的一件事。

怼挂,责备你了,再把你的面子挂起来,呵呵,这确实是一件很让人受不了的事情啊。所以说,以后,我们干好自己的事情,尽量少让人怼挂吧。

真正的洛阳话在哪里(原来洛阳话这么有深意)(4)

6、独孤员儿 —— 武侠范儿的洛阳话

独孤员儿,在洛阳话里,表达独自的意思。

独和孤都是表达一个的意思,两个连到一起,是重复强调的意思。员,其本义是物的数量、人的数额。独孤员,就是一个人的意思。洛阳人爱用儿化音,以示亲切。所以,就是独孤员儿。

金庸的小说里,有个独孤九剑。初闻独孤九剑,便觉得这名字很酷。今天,当我们认为很土的洛阳话里独孤员儿是怎么写的时候,是不是很惊讶呢。金庸写作武侠小说的时候,知道洛阳话吗?这只有金庸知道了。无论金庸借鉴洛阳话与否,但在洛阳话里的独孤说道,相信和金庸先生是有共识的。说道这里,仔细想想咱洛阳话,这真是于无声处有惊雷啊。

厮跟,独孤员儿,放在一起,呵呵,这两句洛阳话,不是官家范儿,就是武侠风格。以后,咱再说洛阳话,仰起头,挺起胸,要有个中气十足的范儿!

7、不老盖儿 —— 这里面有美好的祝愿

不老盖儿,相信很多洛阳人都不知道怎么写。其实,就是这样写——不老盖儿。为什么这么叫呢,这里面就有说道了。

不老,乃永葆青春之意,盖就是膝盖的土叫法。不老盖儿,寓有人们希望永葆青春之意。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人们总是希望通过多走路,来保持旺盛的体力,以达到青春永驻而不老的美好愿望。

大俗大意思——不老盖儿,听着土气,但仔细想想,其中又寄托了人们多么美好的愿望。

转自网络@爱我洛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