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简称“川”或“蜀”,省会是成都市,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截至2018年底,四川省下辖18个省辖市,3个自治州,17个县级市,108个县,4个自治县,54个市辖区。

其中,就青神县来说,人口仅19万,隶属四川省眉山市,地处东经103°41ˊ-103°59ˊ、北纬29°42ˊ30"-29°55ˊ33"之间,位于川西平原西南边缘,属川西平原与川西丘陵接壤的过渡带。北接东坡区,南靠乐山,西与夹江接壤,东与井研连界。幅员面积386.8平方公里。青神是第一代蜀王蚕丛故里,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岷江古航道小峨眉”、“苏轼第二故乡”、“中国椪柑之乡”、“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四川历史最久远的县城(四川省一个县人口仅19万)(1)

首先,青神县隶属于四川省眉山市,被誉为“苏轼的第二故乡”。苏轼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而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则是眉州青神(今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人。对于青神县来说,地貌以县城为中心,呈盆地状,有明显的坝丘之分。东部以龙泉山脉为主体,山岭连绵起伏,称为“东山”;西部以眉山向斜南东翼延伸部分为主体,丘陵逶迤相续,称为“西山”。“两山”隔江环峙,形成盆周。中部为岷江冲积平坝,地势平坦开阔。县治青城镇就座落在平坝中心。县内江河纵横、溪流交错,有“一江五河三十二溪流”。青神县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范畴。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迟春早,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1℃,日照1181.7小时,夏季平均气温25.5℃,冬季7.7℃,春秋两季17.5℃,年无霜期平均313天。

四川历史最久远的县城(四川省一个县人口仅19万)(2)

就青神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于古蜀国的疆域。到了战国时期,秦国消灭了古蜀国,今四川省青神县一带成为秦国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在郡县制下,今眉山市青神县一带属蜀郡。汉朝时期,该地区属犍为郡南安县(今乐山市)。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青神县一带成为蜀汉的疆域。南朝时,先后属齐通左郡和齐通郡(今眉山市)。西魏恭帝元年(554年)设立青衣县。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改青神县。据《今县释名》:“昔蚕丛氏衣青以勤农业,西魏置青衣县于此,有青神祠,即青衣神。后周因名县。”一说因古蜀国王蚕丛,曾衣青衣以行蚕事,蜀人神之,故名青神。

四川历史最久远的县城(四川省一个县人口仅19万)(3)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隋大业二年(606年),改嘉州为眉州,青神属眉州。隋大业八年(612年)改眉州为眉山郡,青神属之。唐武德元年至二年(618~619年),青神先后属嘉州和眉州。 唐武德八年(625年),青神县治迁至今址。五代至宋、元时期,青神属眉州。废郡置州,青神县属嘉州(今乐山市),县治于原郡址。明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眉州降为眉县。明洪武十年(1377年),青神并入眉县。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眉县复州。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 ),青神复县,辖月台、归德、长泉、崇仁4乡,属眉州。

四川历史最久远的县城(四川省一个县人口仅19万)(4)

最后,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青神县并入眉州,清雍正六年(1728年),恢复青神县这一建制,辖祥麟、瑞芝、三峰、蚕丛四乡。到了1913年,眉州改为眉山县,青神县属上川南道,次年改属建昌道。1928年,青神县直属于四川省。1985年2月,设立乐山市,青神县属之。1997年,青神县划归新成立的眉山地区(今眉山市)管辖。如今,青神县隶属于四川省眉山市。截至2018年底,青神县下辖青城镇、南城镇、黑龙镇、西龙镇等七镇三乡,总面积达38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19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