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胜寺的飞虹琉璃塔

今天第一站便是参观“广胜寺”,这是一个自费项目,旅行团可能是为了减少旅游报价费用,几乎比较有意思的景点都是自费项目。山西旅游景点60岁以上免票,但自费项目无论你什么年龄都收费,而且很贵,每个项目65岁以下180/人,65岁以上100/人,好在我们这个团的团友都舍得出钱,所有人都参加所有的自费项目,共推荐五个,65岁以下900/人,65岁以上500/人,加上交通费用每人500,所以实际上旅游费用在原来5000的基础上,65岁以下的每人增加1400,65岁以上的每人增加1000,这应该都是旅游公司和导游的额外收入。

广胜寺位于洪洞县,是AAAA级景区。2018年被世界认证机构认证为“世界上最高的多彩琉璃塔”,并载入世界纪录大全史册。如此高的荣誉古人建塔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先知先觉”?真是“造福子孙”啊,现在如果不是疫情影响,每天的门票就是一笔大大的收入了,哈哈。

“飞虹琉璃塔”始建于东汉,唐朝重建,宋朝初期毁于战火,之后重建。后又毁于大地震,元朝又建,元朝之后又经历几次地震,不过损失不是太大,之后又反复修建,明清时期又多次重建重修,一直到现在都在不断的维修、维护中。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飞虹塔,其他的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对游客开放还是什么原因?导游连提一下都没有。飞虹塔是目前中国保留最完好的四座古塔之一,四座古塔分别是嵩岳寺塔、千寻塔、释迦塔、飞虹塔。

飞虹塔在东汉时期修建的时候是用来安放佛祖的舍利子的,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明朝时期重建的,距离东汉已经一千多年了,而且这一千多年来反复修建,不知道里面的舍利子还在不在?整座塔是在一座巨大的地基座上面建的,呈逐层变小的椎体状八角形楼阁塔,共十三层,楼高大约五十米。按三米一层楼高计算,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十七八层楼高,上面还有避雷针。塔身外面全部贴上琉璃瓦和琉璃砖,颜色有黄色、蓝色和绿色,色彩鲜艳,非常精美,非常漂亮。整座塔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出现彩虹般的颜色,所以称之为“飞虹”。最特别的是:每一层的亭台楼阁都有颜色不同的人物雕塑和其他雕塑,而且这些雕塑就像现代工艺的陶瓷制品,每一件都非常精致。除了一些佛像还有各种人物造型,各种花卉、鸟兽、亭台、楼阁,这在其他古建筑中似乎很少见到。每一层的飞檐,斗拱造型也都不同,非常精美。

导游介绍说:琉璃瓦的制作是在陶瓷瓦的基础上均匀涂上多彩的矿物泥,然后放到陶瓷窑里面烧制,温度的把控非常重要。在没有温度计和温度控制设备的年代全靠烧窑师傅的经验判断,烧制的成功率非常低,所以琉璃瓦的成本非常高,一般只用于皇家建筑。这座琉璃塔采用了如此大量的琉璃瓦、琉璃砖和琉璃塑像实属罕见。尤其蓝色的琉璃瓦在古代中国几乎没有出现过,山西只有几个地方可以见到,说明了它的宝贵之处。导游还逐层介绍了每一尊佛像和人物雕塑代表的意义,不过我只沉浸在塔的美感,欣赏它的工艺和美妙,有些流连忘返,对“代表的意义”听过就忘了。可惜时间有限,我们没有进到塔里面去看看,只在外面“绕三圈”,不知道“绕三圈是什么意思?我只绕一圈就比人家绕三圈的时间还多,所以时间不允许我“绕三圈”就离开了。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1)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2)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3)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4)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5)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6)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7)

王家大院

位于灵石县的王家大院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院落,堪比北京城的故宫,被誉为“民间故宫”,“华夏第一民居”,是山西乔家大院的25倍。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包括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其中住宅的主要部分是清朝时期历经200余年修建的。王姓家族的院子主要分两部分,分别是:红门堡建筑群和高家崖建筑群,前者比后者早七十多年。此外还有祠堂、文庙、坟茔等等,单是坟茔就占地三百多亩,目前还有大部分没有开放。

红门堡建筑群是乾隆年间修建的,呈长方形结构的带有“王”字形街道整整齐齐的大院是老宅,占地25000平方米。中间有一条中轴线的主干道,三条横街,四排院落平行穿过构成一个“王”字,街道之间由一栋栋的四合院组成,总共有29座大小不等,风格各异的院落,虽说是“一家人”,其实就是一个大村落。其中比较典型的院落是:“司马院”,它是第十六代王寅德的住宅,官至“司马”。“绿门院”是王氏十六世王中极的庭院,官至“布政司”。这两座大院都是“三门四院”,四座院落的主题分别是:加官、进禄、增福、添寿。不过很奇怪的是诺大的一座大院没有一棵树,不知道为什么?

“红门堡”和“高家崖”之间有一条“天桥”连接。天桥的下面是一条大沟壑,连接两座建筑群。

高家崖建筑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是由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共同修建的,建筑时间于嘉庆年间,面积接近两万平方米。这俩兄弟,哥哥是正五品,弟弟是正四品,都是凭自己的能力考上官阶的。俩兄弟的大院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外,又都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共用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周边堡墙紧围,四门择地而设。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上下左右相通的门多达65道,又独立成章。“高家崖建筑群”比“红门堡”慢七十多年,所以红门堡更接近明朝风格而高家崖更具有清朝达官贵人府邸风格,各种设施和雕梁画栋更加讲究。最惹人注目的是建筑物中的雕梁画栋和各种雕塑非常精美,导游解说了一大堆关于这些木雕的意义,我同样是听过就忘了,印象深刻的还是明清时期建筑物的精美和手工的精湛,可以想象当时住在这么精美的建筑物里面的人那种自豪感和优越感。

老宅红门堡只是顺带看一下,然后就爬上城墙看全貌。大宅现在作为AAAA级旅游景点就更没有居住了,也没有看到有人做生意。

王家的先祖王实自元末从太原迁居到灵石静升镇这个地方落脚,开始是耕田和做豆腐买卖的,后来慢慢发家。到第三代人进入明朝,随着人丁兴旺,王家人开始士、农、工、商、学全面发展。一直发展到清康熙12年,因为吴三桂的叛乱,王家第十四代的王谦受和弟弟王谦和送给康熙24匹战马,受到了康熙的嘉奖,封于他们俩每人一个四品官并受命为清朝军队筹集粮草。从此王家人快速进军官场并快速发家,但官位大多数都是通过“捐官”得来的,到后面的五代人中王家有五品以上,二品以下的官员101位,其中有两位参加过朝廷举办的“千叟宴”,可见当时王家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地位何等的高,但其中只有第十七代的王汝聪和王汝成两位是靠自己本事考取官位的。

自康熙12年至嘉庆16年,历经200多年王家由农到商,由商到官,家资渐厚,之后就大兴土木,营造住宅、祠堂、坟茔、开设店铺、修桥筑路、蓄水开渠、赈灾济贫等等,做了不少善事,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名居”,真可谓:“王家一个姓,姓是半个国,王家一个院,院是半个城”,实是名不虚传。

可惜的是王家到了鸦片战争以后就逐渐走向衰弱,曾经最辉煌的王汝聪王汝成俩兄弟的儿子孙子都成了瘾君子,全家人吸食鸦片,最后家破人亡。唯一的继子在光绪年间还把高家崖的府邸全部卖掉,败光,最后流落街头。红门堡同样也先后被子孙卖掉,后代子孙基本没有长进,到了十八世纪末,辉煌二百多年的王家彻底走向没落,房子也不再是王家人的了。王家的后代卖了房子以后只能各谋生路,也许还有个别混得不错的,但没有看到记载。不过我想王家的衰败跟整个晋商的衰败差不多,也许王家的衰败只是晋商衰败的一个缩影而已。虽然房子不再是王家人的,但外姓人也还一直居住。据说在日本入侵中国的时候,附近很多人躲到王家大院避难,结果还是被日本人发现,于是在大院里面枪杀了很多人,之后大院里面因为冤魂太多就再也没有人敢住了。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不是真实?不过现在能作为旅游景点也算是祖先的功德了。

导游说当年张艺谋拍《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时候本想在王家大院拍的,但没有见识的大院主人要价50万,而这时乔家大院主人主动找到张艺谋,不但不需要钱还提供演员的食宿,只要求在影片最后写上:“拍摄地:山西晋中祁县乔家大院”几个字就可以了。于是张艺谋肯定就与乔家合作了,乔家大院因此名声大噪,钱财滚滚来,而王家大院起码慢了十年赚钱的机会,这就是乔家和王家的区别。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8)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9)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10)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11)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12)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13)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14)

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市中心,晋祠是这次旅行团最主要的景点。可惜的是参团的特点就是“到此一游,匆匆来去”,尽管导游很认真的讲解,但架不住游客无心听讲,所以稀里糊涂的走一趟,根本来不及细细品味,以后有机会真想在里面呆上一整天。近年在晋祠的前面扩建了一个很大的市政公园,即是市民活动场所,也扩大了晋祠的规模,挺好的。但有些地方为了把景点扩建成“***最大”,盲目的占用农耕地,又不作为市政公园,我觉得真有待商榷,起码看了心情很不好。

晋祠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至今大约是3000多年,当时叫“唐叔虞祠”,是纪念晋国的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的,后来唐叔虞的儿子夑父继位,把唐国改名为晋国,所以“唐叔虞祠”也就改名为“晋王祠”。3000多年前的晋祠是什么模样?估计已经无法考究,现在我们看到保持下来最早的建筑物是宋朝的,至今也有八九百年了,宋朝之后历朝历代修建和扩建的都有保存下来,所以晋祠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文物博物馆,无论历史价值或艺术价值都是中国目前为止首屈一指的。

唐叔虞祠:对历史不是很懂的我首先必须先了解一下唐叔虞是什么人?再通过自己的理解通俗化的讲清楚晋祠的宝物和历史故事。

唐叔虞不姓唐而是姓姬,是周武王姬发和武后邑姜的第三个儿子。唐叔虞的姓是姬,名是:虞,排行老三叫:叔。唐是他的封地,古唐国。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周武王的原配,唐叔虞的生母。周武王打败商朝建立西周,三年后儿子姬诵继位,姬诵就是姬虞的同胞哥哥。周成王姬诵继位时年龄还太小,就由叔叔周公旦摄政。有一次姬诵和姬虞一起玩耍的时候,姬诵检了地上的一片梧桐叶说:我要封你为唐王,这句话就被太监纪录下来,君子一言九鼎,所以后来就真的封弟弟姬虞为唐王。唐是“中国”的发源地,也是尧舜禹的家乡,所以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是“国之中央”。从此姬虞就被称之为“唐叔虞”。因为古唐国(山西)与内蒙、河北、延安都是边界,北方游牧民族时常过来骚扰,治安很不好。唐叔虞来到封地的时候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大修水利,发展生产。同时按照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分给他们一定的牧场,还使农民和牧民和睦相处,是封地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风调雨顺,奠定了日后八百余年的国泰民安。唐叔虞去世后他的儿子夑父继位,为了纪念父王的丰功伟绩就选择了依山傍水的风水宝地修建了“唐叔虞祠”,唐叔虞的后人也就在山西这片土地繁衍生息。夑父继位以后把“唐国”改名为“晋国”,意为晋水长流。周王朝总共延续了790年,分西周和东周。

东汉时期因地震,晋祠受损。

南北朝开始大修,扩建了:读书台、望川亭、流杯亭、涌雪亭、仁智轩、均福堂、难老泉亭、善利泉亭。

隋朝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引晋水灌溉稻田。

唐朝:李世民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

宋朝:最大规模的维修扩建就在宋朝。可能是宋朝皇帝重文轻武的原因吧。

宋仁宗赵祯于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据说“圣母殿”的位置就是原来的“唐叔虞祠”,把唐叔虞的母亲放在最中心,最重要的位置,已显“孝”字。

宋哲宗元祐铸造铁人、筑莲花台以壮威仪。现在莲花台上的铁人有四尊铁人,有三尊质量不好,而且非常粗糙,有两尊是民国重铸的,一尊勉强存留,只有一尊是宋哲宗时期铸造的原物,非常精美、光滑、神情威武,据说是含有镍和铬,属于“合金”,所以历经九百多年没有任何损坏,见证了宋代的冶金技术。

宋徽宗重修圣母殿和增加圣母殿的六根盘龙木柱。增修“献殿”,作为专供圣母殿的祭祀和祭品用。

元朝多次维修。

明朝也多次维修扩建,增建了“水母楼”“对越”“钟鼓楼”。

清朝多次,多处,重修,重建,扩建。

民国和建国后的多次重修重建,尤其改革开放后的1977年,山西省干部疗养院归还奉圣寺遗址房屋120间。1978年,全面整修晋祠,平整土地47845平方米,迁出文物区内住户22家,王琼祠南山建成六角亭一座,整修智伯渠,重砌善利泉水渠,修缮关帝庙、唐叔祠、三台阁、晋溪书院等等,之后应旅游开放就更是全面整修。

晋祠景点中最厉害的应该是三千多年前的老槐树还活着,一千多年的老树也很多,几百年的都算是“年轻”的,这在中国的古树中是极少见的。

圣母殿里面的泥塑是宋代宫廷时候的写照,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其价值不亚于“清明上河图”真迹。

还有许多故事因为篇幅问题就不在此罗列了。网上都可以查到。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15)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16)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17)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18)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19)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20)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21)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22)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23)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24)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25)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26)

山西王家大院游记(山西全景游第三天)(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