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会有哪个地方,一提起来,立马能联想到某个人的名字。

三毛和撒哈拉,却是如此,让人魂牵梦绕。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为什么三毛会选择去撒哈拉沙漠生活呢?

三毛为什么去撒哈拉(三毛圆梦撒哈拉)(1)

一、圆梦撒哈拉

1972年2月,三毛在一本地理杂志上,看了一篇关于撒哈拉沙漠的文章。这篇文章,让她下定决心,去那儿定居。虽然,在旁人看来,这简直莫名其妙。

那时,还没有人去过撒哈拉。

但她说:“我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一片陌生的大地。”

1973年,她从绿意盎然的家乡,奔赴黄沙遍地的撒哈拉大漠。

一个叫荷西的男人,追随她而来。

从那时起,她起了个笔名,叫三毛。

她从小敏感内向,因为老师的极端惩罚,她换上了自闭症。

那时,她在学校成绩平平。

三毛为什么去撒哈拉(三毛圆梦撒哈拉)(2)

一次考试时,她考了满分,而这两门课,除了她,没有人得满分。

老师怀疑她作弊,让她当场写另外一份卷子,却一个都不会写。老师在她脸上划上了两个鸭蛋,勒令她在人多的地方走几个来回。

敏感的三毛,自此陷入孤僻,很怕和人打交道。

当她看到撒哈拉,她仿佛看到了她渴望的自由。

她曾在作品中写到——“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

撒哈拉的生活,让忧郁女青年三毛,彻底释放了生命力。

荒芜的沙漠,激发了她对生活的热爱。

她去垃圾场捡旧轮胎,将深绿色的大水瓶抱回家,上面插上一丛野地荆棘。她捡来铁皮和玻璃,让荷西做了一盏风灯。

通过拾荒,她让家徒四壁变成了温馨居所。

爱情更是给予她勇气。

三毛为什么去撒哈拉(三毛圆梦撒哈拉)(3)

结婚没有礼服,她转头看看荷西穿着的深蓝色衬衣,挑选了一件淡蓝色的长裙。没有花,她就拿一把香菜别在头发上。没有车,她就与荷西牵着手穿越沙漠。

她就是最幸福的新娘。

二、三毛的改变

荷西和三毛的沙漠生活,是与众不同的。

两人在心血来潮时,会去沙漠里找化石,结果荷西掉到泥潭里。三毛呼救,好不容易引来三个男人,却对她图谋不轨,开着卡车追她。

最后,三毛把衣服撕烂结成绳索,才救出奄奄一息的荷西。

三毛为什么去撒哈拉(三毛圆梦撒哈拉)(4)

有一次更加惊险,十分好玩的三毛,居然撺掇荷西带她去偷看土著人的海水浴,很多女人光着身子用海水清洗不可描述的地方。

这独特的沙漠风俗,令三毛大开眼界又忍俊不禁。可她因止不住的大笑,暴露了自己,差点被暴怒的土著人抓住去祭旗,要不是他们特别能跑,早就暴尸荒野。

尽管沙漠给三毛不全是美好的回忆,却是她整个生命最厚重的馈赠。

在那里她学会了看病教书、写信捐助,成了一个十分有用的人。

在那里,她收获了生命里最美不胜收的爱情。

三毛为什么去撒哈拉(三毛圆梦撒哈拉)(5)

最后,她还白手起家,建起了沙漠最具有特色的饭店。

这一切,让这个性情古怪的女子,彻底从阴郁的人生雨季里彻底爬出来,在沙漠的灿烂阳光下,展露了千番爱意的万种风情。

她也不忘用自己的热情,感染他人。

撒哈拉沙漠封建保守,三毛做医生,给周围的年轻妇女开课,把醉汉送回军营,在狂风天不惜跑得很远给陌生的少年送水……

三毛用无与伦比的乐观精神,适应了撒哈拉的环境。撒哈拉也成就了三毛。

三毛为什么去撒哈拉(三毛圆梦撒哈拉)(6)

三、梦碎撒哈拉

去到撒哈拉的她,已经圆梦,但在撒哈拉的长期居住让她梦碎。

三毛曾说:“当初坚持要去撒哈拉沙漠的人是我,而不是荷西。后来长期留了下来,又是为了荷西,不是为了我。”

因为三毛想在沙哈拉沙漠安家,荷西在当年2月便辞掉了先前的工作,申请到了一份西属撒哈拉的工作,早早打包好了行李,在三毛梦寐以求的地方,等待着她的来临。

荷西去沙漠之后,三毛也结束了一切的琐事,谁也没有告别,向未知的大漠奔去。

三毛满怀着渴望来到撒哈拉沙漠,本想获得一次灵魂的超脱。事与愿违,真实的情况却远远没有她想象的那样浪漫。

飞机停在活动房子的阿雍机场时,三毛见到了分别三个月的荷西。

三毛为什么去撒哈拉(三毛圆梦撒哈拉)(7)

头发胡子上盖满了黄黄的尘土,风将他的脸吹得焦红,嘴唇是干裂的,眼光却好似有受了创伤的隐痛。

看见他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居然在外形和面部表情上有了如此剧烈的转变,三毛的心里震惊的抽痛了一下。

当年梦想浪迹沙漠的情怀,变成一种苦行僧似的磨难。

如果说肉体上的折磨,还可以在荷西的爱意中、及慢慢适应中解脱,而精神上的孤寂则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折磨。

三毛为什么去撒哈拉(三毛圆梦撒哈拉)(8)

沙漠的孤寂让三毛无法忍受,荷西因为工作,这个家只有周末才会有男主人。

每当荷西离开家去上班时,三毛就没有理性地流下泪来。

家信中三毛多说“这儿的生活十分寥寂,我盼望十二月可回西班牙”

可终究,她还是没有离开这里。

撒哈拉沙漠,在三毛的一生中举足轻重,她既圆梦于此,又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这样将她的梦破碎得如此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