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个传奇,用文字写就佳话,更用一生追求诗和远方。她说:“我是一个像空气一样自由的人,妨碍我心灵自由的时候,绝不妥协。”
1943年的今天,作家三毛出生。她生于重庆,迁居台湾,留学西班牙,安家撒哈拉。她用笔写下爱、美、纯、真,行间字里是无声的歌吟,美如天籁。有人说,她把生命舒展成随心所欲的形象,高高举在尘俗之上,像开在荒漠里的繁花……
纪念她的同时,让我们仔细回味她经典作品中的青春与爱情。也让我们体会她在自己的作品中,道出了哪些人生真谛。
荒芜的土壤 也可以孕育爱情
三毛并不是为了看草原和小鸟才流浪,也不单单是为了自由,更多的是为了找到心灵栖息的地方。
她曾经说过,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
撒哈拉是一个大沙漠,只有冒险者才敢去的地方,但那里却有三毛和荷西的爱情故事。也许只有撒哈拉那样荒芜的环境,才能反衬三毛与荷西的爱情。换句话来说,只要两心相悦,什么样的地方都是爱情生长的土壤。
相恋几个月后,他们结婚了,婚后,因为三毛向往大沙漠,他们就搬到了撒哈拉沙漠里居住,于是,也就有了《撒哈拉的故事》。
它告诉你 人的改变需要时间
写作对于她来说,似乎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然而跟她以后的风格完全不同的是,她早期写的东西都是出自想象,而后期写的东西,几乎全是现实。
三毛的功课学的并不好,数学很差,常常考零分。唯一学的好的是语文。作文写得很好,经常上学校的壁报。有一次,她写了足足五千字的《苦儿流浪记》给老师,里面说自己是一个孤儿,把老师感动得流泪了。但那时候,她才五年级,并且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人,是可以改变的,只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时间。她在《雨季不再来》这本自己青少年时期出的书的自序里面,这样写道:《雨季不再来》本身并没有阅读的价值,但是,念了《撒哈拉的故事》之后的朋友,再回过来看这本不很愉快的小书,再拿这三毛和十年前的三毛来比较,也许可以得着一些小小的启示。三毛反省过,也改正过自己在个性上的缺点。
用最质朴的语言 讲最真实的故事
我们已经知道了故事的结局,但是曾经的三毛是不知道的。荷西等了她六年,她也恰恰陪伴了荷西六年。她比他刚好大六岁,这些似乎都是宿命的玩笑。
《梦里花落知多少》讲了她失去丈夫荷西之后的生活,从低沉失落、极度的痛苦到慢慢走出来的蜕变,这个时期也算是三毛写作的高峰期,她勇敢的慢慢的去接受这个事实,失去了至爱的人。她用最朴实的语言,记录了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以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点点滴滴。
偶尔生活不那么繁忙的时候,她还是会怀念荷西。时光回到某个不知名的午后,她静静的靠在荷西身旁,慢慢的睡了过去,双手挂在他的脖子上,远方有什么人在轻轻的唱歌……
书里写的是三毛想要的安静,是她笔下勾勒的她认为的世界情感。她离开了撒哈拉,当灵魂不再适合栖息在这儿,她还是会选择流浪。她会一直思考人生的意义,一直写作,一直生活。
谈人生
人,不经过长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我们将这些苦痛当作一种功课和学习,直到有一日真正的感觉成长了时,甚而会感谢这种苦痛给我们的教导。
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啊。
生命无所谓长短,无所谓欢乐哀愁,一切都会过去,像那些花,那些水……
谈梦想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
谈为人
从容不迫的举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态度,更能令人心折。
小聪明人,往往不能快乐;大智慧人,经常笑口常开。
谈读书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多的书籍都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
谈爱情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爱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饭、睡觉、数钱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会长久的。真正的爱情,就是不紧张,就是可以在他面前无所顾忌地打嗝、放屁、挖耳朵、流鼻涕;真正爱你的人,就是那个你可以不洗脸、不梳头、不化妆见到的那个人。
谈心境
大悲,而后生存,胜于不死不活的跟那些小哀小愁日日讨价还价。
今日的事情,尽心、尽意、尽力去做了,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高高兴兴地上床恬睡。
友好提示:
本文为人民网文化频道官方微信号“文艺星青年” (wenyixinqingnian)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长按下方二维码 关注“文艺星青年”
开启一场轻奢的文艺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