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就到此为止,我也不想再追究了。”倒打一耙,朋友间假大度、真甩锅的合伙方式,也许,你正在经历!

我一朋友,与他的两个好哥们合伙开了一家烤鱼店,每人投资了8万。还没到一个月,便给我说了一大堆他的烦恼。

先说装修。装修是A找的人,装修结束,一算账,花掉了6万多。他们这个店,三四十个平方,转手过来,基础设施是齐备的。说装修,其实也就是刷一下墙,处理下水道这些大地方。小细节是用到之后觉得不好用再解决。

朋友开始以为,装修简单一点,只要干净整洁就行,再怎么处理,两三万应该绰绰有余。但拿到A递过来的单子,算下来是6万多,而且很多名目都比他了解的市场价还要高。

朋友一看这价格,心里就犯疑了。因为装修时候,都是A在全权负责,装修工又是A的亲戚,他觉得几人都是铁哥们,比较信任,他和B都从没过问一次。

都挺好明玉说过的话(我也不想再追究了)(1)

朋友对价格质疑,A很生气,冲着朋友大声说:“你难道是怀疑我和亲戚暗中勾结?把钱吃了?”朋友心里有所怀疑,但这话由A这么说出口,他就不敢说什么了。

B在一旁,也冲着朋友不耐烦地说:“得了得了,有什么好说的,你好像你是从来没装修过房子一样的?现在只要一动到这些东西,几万块,能装修成什么样子?我看这个价格是可以的,既然要做大生意,就不要那么小气!”

两人同仇敌忾地看着朋友,都觉得他小家子气。朋友当时一阵难受,价格明明高出了很多,但两人都觉得正常,就是不愿意承认事实。

第二次大的矛盾事件,就是进货。B负责采购,早上刚买来的鱼,倒进缸里,就是晕晕乎乎。有的眼睛泛白,有的鳞片脱落,有的趴在缸底,动都懒得动一下。朋友抓起鱼来宰杀,很多鱼尾巴都是无力地摆两摆,完全没有那种健康的鱼的跳跃。

鱼缸都摆在外面,很多客人拿起网兜网鱼,几次捞起来,看着几条鱼鳞片都是掉的,那些趴着一动不动的,客人也不会捞那种,马上找个借口跑别家去了。因此,小店生意惨淡。

朋友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如果一天两天买起来的鱼是这样的,也就罢了。但一个多星期过去,买的鱼还是这样。再一看进账账单,朋友直接蒙了。鲤鱼12元一斤,这东西菜场零售也就10元一斤,有时候还是8元,只有过节时候,价格才会这么高。但铁哥们B的这个采购价,从来就没有低于12的。价格高,买到好东西还无所谓,天天都是些歪瓜裂枣,老弱病残。就算修养再好,这下朋友也忍不了了。

朋友提着条死鱼去找B说,也是希望B以后进货时候注意一点,这些不要拿。谁知,B一听,马上火冒三丈,也是觉得朋友怀疑他在中间坑钱,立马也把话挑明。说是朋友小鸡肚肠,老是怀疑别人,一点信任都没有。

最后又撂下狠话:这件事就到此为止,我不想再提!

整个过程,A站在一旁,只当个旁观者,一句话也不说。

朋友心里不解,他就是想一心一意把这个店做好,怎么在另外两个合伙人看来,就是小鸡肚肠、怀疑人了?干了这么一段时间,每天花钱大手大脚,每天赚的钱还是难抵开销。

都挺好明玉说过的话(我也不想再追究了)(2)

朋友多了个心眼,后来打听到,卖鱼的与B是亲戚,朋友天天在他亲戚这里拿货。朋友越想越气,觉得自己真成了冤大头。在合伙的时候,另外两个合伙人,都把店里的生意当成了人情。

让朋友崩溃的,除了这些大事,还在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店里要买什么东西,由B来管,但管得特别乱套。比如店里要开瓶器,朋友让多买几个,保证每桌一个。但叫了很多天,B都没有把这事解决。有客人叫到,有时候,还需要有个人拿着开瓶器满桌跑,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水龙头漏水,也是一直没有买。朋友说到,B拿了一个塑料袋去捆,但水还是滴滴答答地流。搞得后厨到处都是水,后厨本身就滑,地上全是水,滑到什么地步,也可以想象得到。

B做采购,但从来不做整理。每天买的调料一大堆,堆在一个纸箱或是一个塑料袋里,就不去翻出来用,找不到就重复购买;天天都在买肉,从不会去翻冰柜底,每天都在买买买,导致很多肉放在底部,又没放好,最后上不了桌;还有很多蔬菜,头一天的不去拿来用,一定要等到用不成了才一袋一袋提出来扔。凡此种种,造成严重的浪费。

A说要在店里搞些喷绘,介绍一下店里的特色菜,通过抖音宣传,让大家都来店里消费,让朋友找个人来设计。朋友请我帮忙设计出来,发在网上喷绘。A每天追问商家一次,还怕耽搁时间,还要商家走的顺丰快递。第二天到手之后,朋友忙着做菜,没时间张贴。让A贴一下,他坐在一旁和女友聊天,从中午聊到下午,一连几天都没贴上墙。

后来,这些小事都是朋友一个人解决。他说,原本以为,开店合伙就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各种压力,但是,经过这个月的相处,感觉是越做越累。自己又是老板又是小工,自己当老板还无所谓,还要看两个合伙人的做事态度,越看就越后悔。

A和B对于这个店铺,都选择把分配到的事情做完就行。做得好不好,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做事的时候,似乎他们不是老板,而是员工,拨一拨,动一动,非常被动。完全没有创业者的那种打拼精神。算账的时候,两人又很精明。

朋友在没有提到两个合伙人的问题时,大家谁也不说谁,相安无事。一旦提到他们做的事情,哪里需要改进,两人都受不了:不是去反省自己存在哪些问题,哪个地方没有做到位,反而是把声调提高若干分贝,说朋友拿着鸡毛当令箭,小家子气,想方设法整人。

之后,又都会自作大肚地说:这件事就到这里了,我也不想追究。最后这句话,最伤人。朋友说,开业之后,店里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都需要好好商量着解决,改进。店里的另外两个合伙人,其实也看出存在的问题,但是,一个看一个,一个等一个,三个和尚没水吃,谁都不曾想过要亲自动手解决。

他不提只能看着店铺越搞越差,客人越来越少。一旦他提出问题,两人又都会以一种强烈的情绪爆发,他们生于情绪,止于情绪,带有理智的朋友,也在他们的情绪中不知如何是好。在这个合伙的小圈子里,对方都把问题归结于朋友小气,继而甩锅他人,把自己搞得高大上,把他人想得假丑恶。说的次数多了,朋友也在自我怀疑。

装修事件已经结束,鱼的事件还在继续,摩擦不断的小事,也还在不断发酵。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后续会有很多问题蜂拥而至,最终裹挟形成一个大问题。

可能有很多人会说:知道这样还能合伙?其实,在合伙之前,他们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也都讲义气。但朋友之间一涉及到利益,就出问题。

三个人出资一样,没有个领导核心,谁也不服谁,谁也说不得谁。他们原来都是打工,也没接触过生意。也没有解决过什么大事情,家里的事,基本也是由父母扛着。做事的狼性,也大打折扣。

都挺好明玉说过的话(我也不想再追究了)(3)

另外,他们都没有上过高中,更没有进过正规的单位。做事还是老家里的那一套。自由,散漫,我行我素。

每个人都希望在店里能有话语权,都能照顾到亲戚。但是,他们都没有具体分析自己的处境,也没能看清眼下的形势,没有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要把利益割清。他们只凭着情绪做事,不会理性分析问题。更不会去关注眼下、关心将来店里的发展。

一个刚起步就问题不断的小团队,不能达成思想统一的小团体,能走多远,确实是个问题。

再过几天,朋友说他退出了合伙,投资的8万元不要了,这种合伙,人累,心更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