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文章谢绝转载,否则法律后果自负!

法制晚报讯(记者 温如军 陈品 实习生 张明明) 今日上午,法晚“7080重走长征路”大型公益直播第三站“大渡河站”在安顺场一间小茶馆举行了直播前协调会,直播嘉宾、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子杨建华少将和石棉县委相关负责人及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馆长等人参加了协调会。

81年前,杨得志指挥红一团一营的勇士们强渡大渡河,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明日,杨建华将向当地捐赠红军遗留文物,并将和法晚记者一起寻访勇士后人,将珍贵历史照片交到他们手里。

杨建华少将将为当地捐赠红军文物

昨日,法晚“7080重走长征路”大型公益直播讲述人、开国上将杨得志之子杨建华少将抵达安顺场,为直播做准备工作。

杨建华表示,作为革命老一辈的后代,有义务把听到的和了解到的真实历史告诉大家,用“重走长征路”这样的形式缅怀革命老一辈,对老一辈为革命做出的贡献和牺牲表示敬意。

杨建华对此次活动特别重视,提前两天就来到现场为直播做准备。

杨建华透露,此次活动他还将为当地政府或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捐赠珍贵文物。

“这可是货真价实的文物,当年红军留下来的东西,不是仿制品。”杨建华将军说。

据了解,将要捐献的红军遗留下来的珍贵文物在运送过程中也经过了多方充分沟通后才得以带到现场。

“7080重走长征路”迎来“00后”参与者

几乎没有人联系你 终于联系上你了(1)

杨得志之子杨建华在机场与多年研究强渡大渡河历史的赵民见面

几乎没有人联系你 终于联系上你了(2)

在机场见到自己的小外孙,杨建华高兴地摸摸他的头

几乎没有人联系你 终于联系上你了(3)

昨日,《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7080重走长征路”大型公益直播迎来最小嘉宾梁宗元,他是杨得志外孙女杨蕾的儿子,年仅10岁。

在母亲杨蕾的带领下,梁宗元走出成都双流机场。

“我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没有在媒体和镜头前说过话,心里特别紧张。”梁宗元说。

杨建华表示,作为第四代革命后代,不管是从书本上了解到的还是听先辈口述,都没有直观的感受,来到革命地,让他们现场感受,现场受教育,更有利于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提得一提的是,《法制晚报》此次“7080重走长征路”大型公益直播活动,“70后”、“80后”、“90后”、“00后”均有参与,对红军长征精神的传承“无缝衔接”。

“我要不要背一些台词?说话结巴了怎么办……”昨日,成都到雅安的成雅高速路并不畅通,2小时的车程走了6个多小时,一路上,10岁的梁宗元对明天的直播担心不已。

“我也非常期待能了解到长征中更多的东西,我会把我这次看到的和听到的讲给我的同学听。”梁宗元说。

借助重走活动 素未谋面的“老故人”终得一见

提起中国工农红军当年强渡大渡河的历史,必须说到一个人——四川省石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退休干部赵民,他长期研究红军长征历史,尤其对红军强渡大渡河有深入研究。

为搞清楚强渡大渡河这段历史,赵民将当年帮助奋勇队渡河的四位老船工组织在一起,口述并核对了当年的历史情况。

“为了抢救这些历史资料,必须要向他们求证,如果他们不在了,历史资料就没有了,所以我必须抓紧时间去做这些事。我主要想把这些历史资料完整的真实的留给后人,使得红军强渡大渡河的精神代代相传。”赵民告诉《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

杨建华对赵民早有耳闻,一直未有机会见面。

“我当年见到他父亲杨得志,把自己收集和整理的老船工资料交给了杨得志,杨建华是在我交给他父亲的资料中发现了我的名字,一直想和我见一面,没有机会。”赵民说。

杨建华动身前,通过石棉县委联系上了赵民,在电话中确认了赵民的身份后,远在千里之外的杨建华非常激动:

赵民接到“老将军”儿子的电话,也激动不已,甚至有些紧张,他询问了杨建华此次见面的安排。杨建华表示,此次见面就是想核实一些历史事实。

昨日,借助这次法晚“7080重走长征路”活动,两人终于聚到一起。赵民给杨建华讲述了他所掌握的史料,杨建华直言,“这些资料太宝贵了。”

发现 北京、南京、广州三地参与者共赴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一营在四川石棉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从而在被敌人视为插翅难飞的天险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见证这段历史的除了渡河勇士,还有时任红一团团长的杨得志将军。

本次邀请的亲历大渡河战役的杨得志上将的儿子杨建华少将,目前工作生活在南京。他说:“把经历过的事实原原本本的告诉我们的后人,也是一个传承的过程,由前辈到我们,也是需要传达给后人的。在当年战役的现场直播,能生动地把革命前辈的浴血奋战,以及他们与船工一起克服江河障碍,最终成功渡河的历史呈现出来。”

杨得志上将远在广州的70后外孙女杨蕾成为本次活动的领走人。放弃十一长假从广州赶往一个小镇,对于杨蕾来说,是想给10岁的儿子一次真切感受太姥爷的机会。杨蕾说:“我经常跟孩子说,你太姥爷那时候是最穷苦的放牛娃,根本连饭都吃不饱,隔着窗户看看地主的孩子学习都不允许。”杨蕾也会给孩子说太姥爷这一代革命先烈是如何用血肉之躯打下一场场战役,站在大渡河边听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历史,这将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精神财富。

于是,本次活动首次出现了北京、南京、广州三地参与者共同抵达重走站点——四川石棉安顺场大渡河的场景。

花絮 游客泸定桥上匍匐致敬勇士

1935年5月27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出发,原定3天后抵达160公里外的泸定,但接令必须于29日夺取泸定桥,也就是说,四团必须在一天之内走完剩下的120公里。要完成任务,必须强行冲过13根寒光凛冽的铁索。傍晚时分,红军勇士冲上了泸定桥桥头堡阵地,取得了夺桥胜利。

近日,记者来到泸定桥,为了安全,13根铁索上已铺上木板。

《法制晚报》(微信ID:fzwb_52165216)记者现场看到,有几人在泸定桥上匍匐前进,引起游客的注意。原来,这一行人是从成都骑自行车到达泸定桥,在十一黄金周期间参观革命圣地。据其中一位盘先生介绍,他们是在网上相约,用25天的时间从成都骑行到拉萨,在第三天经过泸定桥,考虑到这里是红色革命圣地,发生过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飞夺泸定桥”战役,就希望可以真实地感受一下突击队员当年在枪林弹雨之下夺取泸定桥的情景,并能有一个非常有纪念意义的瞬间留作回忆,所以就选择了“身背炸药包匍匐前进”的方式“走过”泸定桥。

本版文/记者 温如军 陈品 实习生 张明明

摄/记者 郭谦

,